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综合小能源资讯 > 正文

警惕!充电宝什么情况下会变身“充电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05 00:38:54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404


  近日在昆明长水机场发生了一件让人不安的事一名女子在机场过安检,因携带无标示的充电宝被安检人员拦下,可她却为了证明电池容量符合机场规定,自行拆卸导致充电宝内部线路短路并冒烟、自燃。幸好安检人员用便携式灭火器扑救及时,没有伤人及引发更大的危险。这一幕,让人再次关注充电宝的使用安全问题。

  小小的充电宝里藏了多少“玄机”?昨日,记者从位于中山大学的广东省公安厅火灾物证鉴定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悉,实验室近期完成了充电宝电池冲击、直接燃烧、锂电池盐水浸泡(模拟夏日人体出汗环境)、切割、短路等实验,结果证明在上述情况下充电宝一不留神就会变成炸弹。

  近年来,项链卡住造成短路充电宝险些自燃、充电宝放在家中充电引发大火等新闻不时见诸报端。此类事件是充电宝内部的安全隐患所致还是人们使用的方法有问题?近期,省公安厅火灾物证鉴定技术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一个关于各种充电宝在不同情况下安全性能的实验。

警惕!充电宝什么情况下会变身“充电爆”?

  网购新充电宝 里头电池生锈

  据了解,在前期网络调查过程中,实验人员发现某大型网购平台用户大多倾向于购买价位在39~111元(39%)和111~330元(48%)之间的充电宝,用户大多倾向于购买5000mAh及以上的普通充电宝。户外一次性充电宝大多为便携式充电片,容量多为2200mAh和2600mAh。

  不仅如此,实验员还发现绝大多数充电宝内部锂电池是18650型号,有差异的仅仅是容量。“凡是在宣传中强调纤薄的充电宝都是锂离子聚合物充电宝。”实验员称,此次充电宝实验中,他们网购了一些充电宝,并直接对18650型号平头锂电池进行试验。

  在查看充电宝内部构造时,实验人员还是愣住了。原来,他用工具随意拆解一个新充电宝后发现,该充电宝的四个锂电池中有三个生锈严重,而且没有接线,仅仅是用来配重的,属于劣质产品。

  提醒塑料壳充电宝易让电芯受损

  1.非专业人员禁止对充电宝进行拆卸、撞击。如发现电池鼓胀、漏液或者有异味,应立即停止使用。

  2.外出时要避免充电宝和钥匙等金属、硬物一同放置,将充电宝放于行李箱中要合理放置,避免撞击,防止受到挤压、撞击破坏电芯而引起爆炸燃烧。

  3.不要在过热、潮湿的环境中保存充电宝,更不要接触火光,或在太阳暴晒的环境下使用。在充电过程中,禁止在充电宝周边摆放易燃可燃物品。

  4.充电时间不能过长,以防止过量充电导致充电器或机身过热引起爆炸。

 
关键词: 充电 实验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锂离子电池的种类 什么是燃气汽车
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浅析 什么是核能发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