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副董事长兼CEO辞职!又一光伏企业高管变动
2025年05月15日关于副董事长兼CEO辞职!又一光伏企业高管变动的最新消息:一边是2025年首季营收同比暴降约90%,一边是5GW高效电池项目被迫停工,深陷退市阴云与破产重整漩涡的*ST聆达,正站在光伏行业洗牌风暴的临界点上。这家曾借资本运作跨界光伏赛道的
一边是2025年首季营收同比暴降约90%,一边是5GW高效电池项目被迫停工,深陷退市阴云与破产重整漩涡的*ST聆达,正站在光伏行业洗牌风暴的临界点上。
这家曾借资本运作跨界光伏赛道的A股上市公司,如今在技术迭代与债务危机的双重绞杀下,已然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副董事长兼CEO宣布辞职
5月13日,*ST聆达(300125)发布一则重大人事变动公告。因个人原因,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林志煌辞去所有职务,包括第六届董事会董事、副董事长、CEO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位。
截至公告日,林志煌持有公司110万股股权激励限售股,该激励计划已终止,公司将尽快完成回购注销。
据了解,林志煌现龄59岁,其职业生涯横跨政商两界,曾于2023年5月出任ST聆达副董事长兼CEO,同时担任集团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全面参与公司战略决策与光伏项目推进。
受光伏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公司战略转型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导致业绩持续下滑,债务纠纷频发,企业正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与退市风险。因此,其离职或为公司危机之下的被动选择,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光伏行业激进扩张与技术迭代步伐失衡的行业困局。
此外,公司及子公司曾因合同纠纷被法院限制消费,且实控人王明圣亦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这一系列事件加剧了市场对其管理层稳定性的忧虑。
连亏5年 从跨界光伏到退市边缘
公开资料显示,聆达股份(现证券简称为“*ST聆达”)创立于2005年,前身为大连易世达,原主营水泥行业余热发电工程服务,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经历多次实控人变更后转型光伏产业。
在2020年,公司通过收购金寨嘉悦新能源切入光伏电池赛道。然而,公司激进扩张与技术迭代滞后的矛盾逐渐暴露。
自2020年至2024年,公司连续五年陷入亏损泥潭,净资产转为负值,且年营收不足1亿元。一系列财务问题导致公司曾在2024年4月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即带帽ST)。
到2025年4月,由于其2024年财务数据的进一步恶化,公司更是被叠加退市风险警示(即“披星戴帽*ST”),其境遇令人唏嘘。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仅为28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9.9%;归母净利润亏损269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7%。但公司的业务复苏仍然依赖于光伏产线的重启与重整工作的推进情况。
光伏技术落后 最终导致产能停摆
事实上,聆达股份的核心资产为子公司金寨嘉悦新能源,其业务主要包括3.5GW PERC电池产线以及规划建设的5GW TOPCon项目,太阳能电池业务曾为其带来超过95%的营业收入。
公司原计划投资40亿元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产能,但一期3.5GW PERC电池项目因技术落后于2024年3月停产,二期5GW TOPCon项目也因行业产能过剩及资金链断裂而被迫中止建设。
这一系列变故,直接致使该公司2024年度营收遭遇断崖式下跌,仅录得0.6亿元,同比暴跌262.42%,净亏损更是高达9.5亿元。
不仅如此,聆达股份还深陷财务困境与法律纠葛,其债务负担沉重,诉讼案件频发。 截至2024年底,公司负债率攀升至112.74%,涉及司法案件99起,涉案金额超11.86亿元,主要为买卖合同纠纷及债务违约。此外,公司控股股东股权遭司法强制划转,信息披露违规亦引来证监会调查,这一系列问题无疑为公司经营前景蒙上了重重阴霾。
冀望?重整 产业资本入场能否破局?
2025年3月,*ST聆达与金微半导体、众凌科技等签署《重整投资协议》,拟通过注资4.12亿元引入半导体产业资源,推动业务向“光伏+半导体”双领域转型,并计划拓展电致变色膜等新材料业务。
根据协议,金微半导体和众凌科技将分别认购新增股份1.13亿股和2000万股,分别占重整后总股本的16.99%和3.01%;同时,财务投资人亦将认购1.53亿股,占比达23.11%。此番投资中,金微半导体与众凌科技携手投入共计4.12亿元,其中金微半导体出资3.5亿元,而众凌科技则贡献出6200万元。
若重整成功,公司或可暂缓退市;若重整失败,公司或面临破产清算。截至5月13日公告日收盘,ST聆达股价报收于6.77元,其总市值约18亿元,较历史高点缩水近40%。
总之,*ST聆达正站在光伏行业周期底部与转型的十字路口,面临着高管更迭、财报困境以及重整的复杂博弈,其命运仍系于地方国资支持力度与半导体新业务的推进情况。
尽管产业资本的注入为其带来了一线生机,但在N型技术引领的市场浪潮中,公司能否重拾竞争优势,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其重整进程与技术转型的实际成效,以防范潜在的退市风险。(光能量)
-
暴雷!亏损超百亿!又一光伏巨头或将破产2025-05-15
-
5月16日上会!这光伏企业IPO又有新进展2025-05-15
-
豪砸8.5亿!又一国企大举进军光伏项目2025-05-15
-
投资或超50亿元!中国华电又一光伏项目开工2025-05-15
-
突发!美国对户用光伏下手,又有大批企业要倒闭?2025-05-15
-
光伏惊雷!某能源企业原董事长一审获刑2025-05-15
-
总投资28亿!又一光伏项目即将投产2025-05-15
-
净利润超93亿!又一光伏龙头业绩“狂飙”2025-05-15
-
中美贸易战迎来重大转机!光伏虽然无感,税率对储能却是重大利好?2025-05-15
-
暴涨,各种涨停!泪流满面,光伏人终于站起来了!(硅料网传大利好!)2025-05-15
-
中国光伏逆变器被曝“致命漏洞”?美欧联手绞杀却陷入两难境地2025-05-15
-
印度:到2030年光伏组件产量将达到160GW 太阳能电池120GW2025-05-15
-
重庆能源局继续指导奉节县做好新能源开发建设 在分布式光伏等给予支持2025-05-15
-
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1%2025-05-15
-
交易上限2亿元!华润电力与华润三九续签新能源项目合作协议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