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土十条”引爆千亿土壤修复市场 环保企业该怎么赚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5 18:57:17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418


  “当时政府指定了一家检测机构,我们有点怀疑,因为我们做铬元素处理的,也就是说把有毒的正6价的铬通过还原剂还原成无毒3价。他们检测方法是通过还原剂看看是否有没反应完全的,但还原剂在空气中会有一部分被氧化,最后导致了检测结果有偏差。政府毫不在意。我们因为担心产生检测纠纷,最后撤出来了。检测结果决定了你能不能获得尾款,但随着检测机构的社会化,整个产业也是乱象丛生,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去规范这个行业。”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王丕学认为:“市场吹的很大,是出于自己利益。客观来说有个万亿的规模就已经很不错了,甚至有人觉得更少。现在国家还没有一些相关的针对场地修复、土壤修复的规范标准,基本上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

  “土十条”刚颁布,我们很难预测这个市场多大。是否过剩、洗牌潮何时到来我们都言之过早,但从2014年起就要颁布的土十条拖延至今是否即将发布仍然是迷,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则引发我们深思。

  从政策制定者角度来说,这需要打破常规以污染源为导向的制定逻辑。我们熟知的水、噪声、固废、大气,它们大多是污染源为导向。但土壤有时候往往并非污染源,更多的是被污染介质。同时,土壤污染又是系统性存在的,这涉及到了更复杂的生态学范畴。其实拿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来看——土壤污染究竟是固废、大气、还是水污染?恐怕回答起来没那么容易。

  当前,土壤修复从业者普遍参考的是1996年国家发布的一个《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008年,国家再次发布了《土壤修复征求意见稿》,但这仍与预期目标差异很大。

  “这个是一个通用性的标准,就像类似于水的环境质量标准和大气的环境质量标准。他是针对末端的标准。实质上,真正需要产业发展还应当有相应的控制标准,因为控制标准是针对污染源排放制定的,从量上都会有个规范,有个界定。现在大气、水都有了控制标准,对排放者进行约束,也就创造出了相应的提标改造市场,这才是未来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但是从土壤并没有约束。所以市场规模很局限,而且行业乱象丛生。”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参与标准制定的机构以国企、研究机构的力量为主导。政府已经开放民营企业参与到标准制定当中,譬如,前文所述的杰瑞集团已参与到了异位修复当中,但这已是极少数能够参与标准制定的民营企业,真正的参与度十分有限。

  
 
关键词: 土壤 市场 企业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