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中国页岩气地质调查现状与存在问题评价研究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5 21:04:18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05


  中国广大页岩分布区的沉积环境和后期经历的多期构造改造迥异,页岩的分布特征与沉积环境、构造变形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有机地球化学参数(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与沉积环境、构造背景之间的变化关系也未开展相关研究。

  今后应充分收集和整理现有地质资料和油田勘查资料,在区域露头精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取样,结合区域整体研究和室内分析。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划分出页岩层段.编制一系列大比例尺基础性图件,如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埋深、TOC含量、尺。等值线图;同时加强页岩分布及各项参数与沉积和构造关系的研究。建立页岩物性参数、有机地球化学参数与沉积、构造等背景因素之间的变化关系模型;另外,加强储层地质力学研究。

  2、生气机理与富集规律

  页岩气的多成因、多赋存方式和连续性聚集决定了页岩气生气机理和富集规律的复杂性。关于页岩气的生成和聚集国内研究不多,张金川等认为页岩气成藏过程体现了完整的天然气成藏机理序列,既有在孔隙水、干酪根有机质和液态烃类中的溶解。也有生烃初期时的吸附聚集,以及后来大量生烃时期的活塞式运聚到生烃高峰时期的置换式运聚,是典型吸附到常规游离之间的序列过渡。烃源岩中生成的烃类能否排出。关键在于生烃量必须大于岩石和有机体对烃类的吸附量,同时必须克服页岩微孔隙强大的毛细管吸附等因素。因此,烃源岩所生成的烃类只有部分被排出。仍有大量烃类滞留于烃源岩中,一般认为页岩气藏的形成是天然气在源岩中大规模滞留的结果。页岩气流动机理主要包括达西流动、解吸、扩散。大孔隙及裂缝中气体流动遵循达西定律,气体也可以从有机质颗粒、粘土矿物颗粒、纳米孔隙壁上解吸,一般在纳米级孔隙中只有小分子通过,页岩气运移以扩散作用为主,另外大量吸附于有机质颗粒、粘土矿物颗粒的页岩气也存在着运移。

  探讨页岩气生气与赋存机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根据前述内容,页岩气的多成因、多赋存方式使其生气、迁移和富集明显不同于常规天然气。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演化程度高,含煤岩系演化程度适中.同时伴有煤层气的生成,中新生界湖相页岩演化程度较低。这些直接决定了中国不同类型富有机质页岩生油生气机理与富集规律的不同;在生气潜力上.不同类型页岩TOC下限、高成熟度页岩尺。

  上限到底是多少尚未有清晰认识:在页岩微孔缝结构与页岩储层的吸附能力及储气能力上,国际上研究也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以上问题制约了对中国页岩气资源的科学认识。应通过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结合中国不同富有机质页岩类型。探讨高过成熟富有机质页岩的生烃潜力,探索不同类型页岩气层的有效TOC下限;从不同级另mffL隙结构的角度,特别是纳米级孔隙结构的角度研究人手.分析纳米孔隙与微裂缝之间的复杂孔裂隙结构或网络,探讨孔隙度、孔隙类型、渗透率与页岩中贞岩气游离、吸附和溶解的关系;尤其加强吸附态下天然气的运移机制与富集过程,以及控制其富集过程的主要因素研究,最终揭示页岩气富集的内在规律。探索建立中国不同类型页岩气的生气机理和富集模式。

  3、页岩气储层物性及微结构

  与常规气藏有着显著不同,页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条件极差的非常规气藏特征,中国页岩储层孔隙度一般小于10%,渗透率一般低于o.001×10。3“m2。孔隙类型包括孔隙(残余原生孔隙、与矿物质有关的孔隙、有机质孔隙和其它孔隙)和微裂隙(成岩裂缝、异常压力裂缝、构造裂缝、其它裂缝),其地质成因和特征如下(表2)。

  页岩气在页岩中的主要赋存方式是游离气和吸附气,页岩中孔隙发育情况是决定页岩气赋存方式及其赋存量的关键要素。目前,对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海相、含煤岩系、湖相泥页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储集空间类型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对比研究。针对页岩特有纳米孔隙也缺乏系统的认识,脆性矿物、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对孔隙发育的贡献差异也尚未查明,页岩储层物性与特殊地质条件下各项参数(岩石类型、矿物组成、有机地化参数、储集空间类型和结构)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今后应引入和采用先进的测试分析和模拟技术.开展页岩微结构尤其是纳米孔隙结构的研究和物性分析,获取更加准确的定量数据:加强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生烃对页岩物性参数的影响.建立页岩孔隙度、渗透率与无机矿物颗粒粒度与含量、粘土矿物成分与含量、有机质含量、成岩作用等多重因素的定量半定量关系。

    余下全文
 
关键词: 页岩 有机质 中国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