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建筑采暖节能:用wifi个人定制供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3 19:02:00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161


   节约能源和拯救未来气候似乎经常伴随着一定的牺牲,但如果出现一种新技术,能够消除建筑采暖或制冷方面一些能源浪费,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不是使用Nest温控器进行智能调温,不是听从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的建议套上一件羊毛衫;而是尝试一种顶置式的采暖系统,使用运动追踪技术打造个人气候。

  该系统由麻省理工学院感知城市实验室(MIT Senseable City Lab)的研究人员所开发,以一栋建筑里的人为追踪目标,然后将气候控制与这些空间使用者同步。这套基于WiFi的运动追踪系统,是由MIT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中心事先研发好的,能够实时工作,迅速将数据传送至红外加热灯泡。而这套顶置式系统由一些安装了红外线加热灯的面板组成。这些红外线加热灯借助镜面和旋转马达将热量直接投射给空间使用者,而不是使用建筑的内置管道系统加热整个空间。因此,有人的空间就得到了加热,而周围的区域则仍处于室温。

  这个名为“局部加热”的创新最初是由MIT感知城市实验室主任卡罗·拉蒂(Carlo Ratti)想到的,他当时考虑的是,当大堂和开放区域只有稀稀疏疏的几个人时,加热整个空间会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拉蒂和他的团队选择先对MIT校园中的建筑物进行研究,看看暖通空调系统(HVAC)与入住率不匹配的情况,并发表了研究结果。这一学术研究成为了他们推出自己产品的基础。

  上周,该系统在第14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首次亮相,这个两年一次的建筑节将一直持续到11月份。研究团队设计的该装置是一个原型机。该装置有一组顶置面板,其上配备了超大的红外线灯泡,拉蒂称这是为了强调概念,而非出于实用考虑。拉蒂表示,该系统可能会包含一些小很多的LED灯,而且直接加装到现有的天花板上,无需更多额外设施。在对空间使用者进行追踪时,面板上的灯泡就会旋转,但如果使用小得多的LED灯泡,这一功能可能会取消。

  现在,研究团队正在考虑该系统的未来。MIT感知城市实验室在创办初创企业方面拥有经验。2009年,该实验室开发了“哥本哈根自行车轮”(Copenhagen wheel),能将任何自行车变为混合动力电动车。这种车轮有一块电池,并且能够追踪线性加速和其他动能。该装置目前已被出售,由初创企业Superpedestrian进一步加以改善。Superpedestrian公司的掌门人是MIT感知城市实验室副主任艾瑟夫·巴德曼(Assaf Biderman),该公司募得了210万美元风投资金,并于2013年12月对该产品进行了商业发布。

  至于“局部供暖”,拉蒂表示自己正在与人商讨,该项目究竟该在学术环境下继续进行,还是创办一个初创企业加以推动。该系统只能散热并控制热量,因此拉蒂和他的团队将探索改进建筑内的制冷方法——也许要比普通的风扇复杂得多。

 
关键词: 系统 建筑 实验室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