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碳金融PPT产品泛滥成灾 众试点争夺碳金融中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30 22:06:25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88


  在规避风险,尤其是监管风险方面,众多碳金融产品中,明确得到政府监管部门支持的只有三例:深圳和湖北引入境外投资者都得到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准,华能集团与诺安基金在湖北共同发布的3000万碳基金在证监会备案。其余的产品,或由交易所承担部分监管责任,或仅由推出主体承担。

  “在监管上存在灰色地带的产品,设计上就存在先天不足,容易埋下隐患,可能说停就被停掉了。”陈少成说。他建议,企业应尽量选择获得监管支持的产品。对于那些未获得政府监管部门批准的产品,推出主体若是正规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券商,那么其风险相对更小。

  在市场本身是否准备充分方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市场真实需求不足,制约了碳金融的发展,同时这也是制约碳市场发展的最大因素。

  蔡超认为,现在是七个完全割裂的市场,每个市场里的企业玩家有限。所以,即使碳金融再怎么创新,参与主体仍旧有限。

  为此,北京环交所计划拿出5000万元支持全国碳市场的能力建设,一方面是响应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发挥试点市场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育非试点地区的碳市场,扩大市场规模。

  “我们期待全国碳市场打开。包括期货这类产品,如果能够落地的话,就会对市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蔡超寄希望于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她相信等到全国碳市场统一之后,企业各个方面的认识将逐步增强,运用这些工具的案例将越来越多。

  不过,陈少成认为,目前首要目标还是按时推出稳健的统一碳市场,保证现货市场的运行。而衍生品、涉碳投融资等碳金融创新产品,还有待政策和制度的进一步明晰。

  众试点争夺碳金融中心

  在试点地区眼中,这些都不是问题。它们希望,待全国碳市场启动后,自己能成为全国碳金融中心。

  在几个试点地区中,湖北最为积极。该省将“打造碳金融中心”写入了“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开展碳现货远期交易试点。大力推进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加强与全国碳市场衔接,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碳交易中心和全国碳金融中心。

  在湖北碳交所看来,碳市场中心应具备较大的二级市场交易规模和充足的流动性,信息公开透明,定价机制完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需和社会减排成本。基于碳市场中心而形成的碳金融中心,将通过广泛吸引社会资金聚集,服务于企业减排,放大碳市场功能,实现倍增效应,引导汇聚资金、技术、人才流向低碳领域,成为推进绿色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武汉的底气首先在于其庞大的碳市场交易量。

    余下全文
 
关键词: 市场 配额 湖北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