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环保三司迟来“回归” 如何让看得到的环境质量落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30 14:07:41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68


   2014年两会上,时任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的刘炳江坦言,有一次打车上班,出租车司机一听他要去环保部,觉得他“像是个当官的”,就把他数落了一路:“你看看你们把这个天搞成什么样!”

  两年后,刘炳江“管天”的职责更大了。2016年6月2日,环保部官网发布消息称,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当日向媒体通报,环保部发布《2016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公布了2015年全国机动车环境管理情况。这是刘炳江首次以“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巧合”的是,2015年底,环保部另一位“重量级”司长、前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调任环保部总工程师,查询环保部官网,得知赵英民目前已升任环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而在他离任污染防治司的消息中,并未出现有关接任者的信息。

  2016年3月3日上午,一张“水、气、土三司成立暨干部任职宣布大会”的照片和司长名单在网上传开。当天下午,“真相”大白。环保部通报将实行机构调整,取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和污染防治司(以下分别简称“污防司”、“总量司”)。而外界盛传已久的“三司”,即水、大气、土壤三个环境管理司终于浮出水面,正式取而代之。

  6月13日,环保部在《中国环境报》上发布消息,通报了“三司”组建及其运行情况。环保部在回复采访要求时称,目前官方允许发布的所有信息都在这份通报里。

  通报显示,除刘炳江担任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外,原环保部污防司副司长李蕾被任命为水环境管理司副司长,主持水环境管理司工作;原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邱启文任土壤环境管理司副司长,主持土壤环境管理司工作。消息人士称,这三宗平级任命是本着“暂不提拔”的考虑。

  “中国的机构改革讲究上行下效。地方环保部门很快就会针对三司的设立,作出相应的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建鹏透露。陈建鹏认为,此次机构调整,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按要素全流程监管。他一直在强调“理顺”这个词。“以前一些监管职能分散在不同的司局,从监管本身的过程就有一些不协调,政策工具也缺乏顶层设计。三司的设立,就能把整个‘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流程理顺,司局间的配置更加理顺。”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亦认为,地方环保部门应尽快与环保部对接。他介绍,以广东省环保厅为例,现有水环境处和大气环境处,但没有土壤环境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环保部官员称,“成立三司,管理上更科学,更有针对性,也有利于与国际接轨。”但同时他亦认为:“机构改革的成败,是用工作的成效来检验的。”

  迟来的“回归”

  上述前环保部官员认为,“三司”的设立是一次回归。他在环保部任职30余年,见证了中国环保机制的变迁。

  环保部的前身是1973年建立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当时的领导小组规格较高,时任组长先是余秋里,后来是谷牧,都是国务院副总理级。但领导小组下面的办公室是司局级,该前官员透露,当时只成立了很少的几个处。

  1983年,中国最高环保部门变成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面的一个局,有了30个处。他介绍,这些处中涉及污染物治理的,就是按照要素划分,“有水、土壤、危险化学品等”。这种机构设置,当时是参考了美国的环保部门。

  但按要素划分机构并没有延续下来。1988年机构改革,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为副部级机构。“虽然级别高了,但是部门得减少。30多个处一下就降为10个司。”其中,水、大气等处室被并入污染防治司。另外,从“十一五”开始,环保有两个约束性的指标,到“十二五”变成四项。“这时候对总量就越来越重视,污染防治司管不过来了,就成立了总量控制司。” 上述前环保部官员说道。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