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环保三司迟来“回归” 如何让看得到的环境质量落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30 14:07:41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70


  对于当初放弃按污染物要素划分机构,该前环保部官员认为,首要原因是部门合并的压力。“一下从30个处变成10个司,肯定就要砍。当时更多考虑到和有关部门对口,比如说和财政、发改、科技、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相应的机构,肯定是都要有的,其他的处就只能合并了。”另一方面,“当时对要素管理意义的认识还是有一定欠缺。事实上国外一直都按要素来划分,已经探索过几十年了。”

  环保部通报显示,环保部此次机构调整的原因是:“按环境要素设置水、大气、土壤三个司,主要目的是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的总目标,以水、大气、土壤三个有明确质量要求的环境介质管理为核心业务,理顺内部职责和业务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履行环境保护的各项管理职能。”该前官员认为,这是重新回到了“老路子”上。

  该前官员举例:“原来的总量控制司主抓四项指标,其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大气的,也就是说原来污染防治司有管大气的处,但它不能管这两项指标。这就把管理割裂了。”

  环保人士赵亮也一直关注此次环保部机构调整,他认为,这是一次重要进步:“三司组建有助于明确环境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同时适应新形势下环境治理要求,不仅仅是对水、气、土三个十条的落实,也为环保部门改革奠定了基础。”

  总量司取消:“老百姓要看见环境质量的改善”

  “总量司的设立,现在看来肯定是不成功的。老百姓想的是,你老宣称污染物总量在下降,但我们的亲身体验是环境质量在下降。”前述环保部官员透露,不仅是公众,一些领导也抱有同样的质疑。这是取消总量司的起点。

  “总量减排是自说自话,总量司自己设立目标,达没达到只有你自己说了算,这导致内部有一些意见。”陈建鹏说道。

  在此之前,总量控制是中国环保的一个重要抓手。总量控制制度早在1988年就被提起,直到1996年开始实施。因“十五”的污染减排目标没有完成,“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和COD这两项污染物第一次被列入约束性指标,环保总局与各地签订了责任书,由此开启了总量控制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环保系统倾力而为的减排历程。

  “道理大家都明白,质量改善的基础和前提肯定是总量的减少。”陈建鹏并不完全否定总量控制的意义,“要实现环境质量根本上的改善,现在污染物的总量还要减少60%以上。至少还得20年。总量减排仍然是未来20年中国环境治理的一条主线。”

  根据环保部今年确定的思路,未来环境管理在质量与总量的把握上,应体现这样的原则:质量改善是刚性要求的红线,绝对不能触碰;总量减排是硬性要求的底线,是最基本的要求。总量减排考核必须服从质量改善考核。质量改善和总量减排任务均未完成,将严格依法问责;质量改善了而总量未完成,将尊重地方的协同减排,从国家总量指标进行调剂,严格执行考核办法。

  陈建鹏介绍,按照现在的“十三五”规划纲要,环保的四项指标仍然是作为总量控制的指标,只是分解落实的方法肯定还会有变化:以前是每个省有不同的总量指标,差异比较大。最新的方案可能是分成4-5个地区,每个地区有一个减排的指标。这样做的考虑是,每个地区的减排潜力和发展阶段不同。他认为,总量控制还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上述前环保部官员则认为,总量控制最大的问题是“一刀切”:“大气污染清单里面有二三百项污染物,总量控制光去控制四种,其他的污染物就被忽视了。现在强调环境质量改善,强调按要素治理,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

  精细化监管是取消总量司、强调质量改善的应有之义。今年全国两会环保部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长陈吉宁在回答提问时表示,做这样一项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要强化“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环保工作的核心。他说,水、土壤、大气是三个有明确质量要求的环境介质,将它们作为环保部的核心业务司,将进一步强化环保部的工作目标是围绕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的好转和改善来梳理业务,强化工作要求,提高工作质量。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