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山东省年节能131万吨煤 合同能源管理进入快车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01 18:02:06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45


  当节能“有利可图”,合同能源管理在我省的发展也随之步入快车道。“我省是全国第一批进行合同能源管理的省份,现在仍走在全国前列。”省节能办资源节约处调研员梁振江介绍说,2011年来,我省已实施节能服务项目453个,数量为全国最多。目前,全省已注册节能服务企业284家,并培育出高密蓝天、融世华、鲁信能源等一批较有实力的节能服务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全省每年实现节能131万吨标准煤。

  省节能办主任郑晓光表示,山东是经济大省、能耗大省,拥有巨大的节能减排市场空间,这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基础。近年来,我省也陆续推出了补贴、减免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全省已有63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享受到国家及省一级财政补贴,总额超过4千万元。

  繁荣背后隐患仍存,融资不易缺乏管理是瓶颈

  节能服务企业多,完成节能项目多,山东省合同能源产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影响产业发展的隐患仍存,融资难成为限制行业扩张的主要枷锁。

  梁振江表示,由于要承担节能改造的全部费用,节能服务企业开展的项目多了,就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必须依靠银行贷款。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合同能源管理是新兴业务,对这一行业了解普遍不深,实力雄厚的银行往往不愿涉足,节能服务企业只能求助于规模较小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这无形中增加了贷款难度。

  “对节能服务企业的减免优惠政策,也需要进一步落实细化。”张冰说,由于节能项目归属地各不相同,各地税务机关对税费减免等政策掌握的尺度不一,这给项目实施带来麻烦。

  节能服务企业的规模质量参差不齐,也成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郑晓光称,目前山东省节能服务企业大多发展不够成熟,掌握的先进节能技术产品少,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形成的领军企业、品牌企业少。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少数企业为抢占市场,向用能单位承诺过高的技术和商业条件,却没有实力做到,对整个节能服务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余下全文
 
关键词: 能源 企业 合同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