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常外“毒地”事件敲响城镇土壤污染警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01 21:06:58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53


  城市化中的环境困局

  对常州所在的苏南地区环境问题的讨论,因为地区本身就是环境问题高发区,加上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化率高、当地居民环保诉求强烈,尚有先例和百家之言可供参考。然而,放眼全国,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讨论则要复杂得多。

  污染问题是否存在?肯定存在,区别只是程度轻重。八十年代苏南模式的推广过程中,全国其他地区究竟学到了多少“经验”,在产权体系和产业布局上产生了多大影响,这些都需要时间才能显现。更往前追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性的“大炼钢铁”、六七十年代的“三线计划”中,地方破坏的植被、水体、土壤和经济体系,其影响究竟有多深远,亦不能坐视不理。

  地方居民是否有强烈的环境诉求?肯定有,但比起诉求而言,知情和科普更为重要。唯有懂得,才能真正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不被谣言左右,也不被谎言蒙蔽。

  地方政府是否有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和意愿?这就要取决于国家价值导向了。况且,在长期全国性的唯GDP论政绩思路的影响下,要使政府真正摆脱短视,重视环境甚于眼前产值,更需要各界有识之士的积极参与。

  总的来说,常外事件虽然有诸多偶发因素的叠加,但究其根本,却是中国前三十余年重利益、轻生态、唯GDP论下的一个必然结果。而由此延伸开去,在我国当前高速城市化下,城市化前景却不容乐观:当前我国大部分工业技术水平仍然落后,高能耗产业转型非一朝一夕;城市产业升级是必然结果,用地类型转换不可避免,环境评价却依然缺位;政府仍然依赖土地财政,环境污点不足以影响官员升迁。好在短时间内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至少有一条可行方案:建立国内土壤修复资质判定体系,强制旧地修复合格验收后再投入使用。

  目前,国内土壤修复很多资质是由住建部门颁发的,而住建部的资质体系多数是按照建筑要求设定的,如施工许可证要求施工单位具有高空作业安全证,这些对土壤修复企业完全没有必要。与土壤修复的实际情况明显不符。同时,一些土壤修复中的重要指标,如重金属含量分析、后期风险监控和评估等,却没有纳入现行体系。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一些土壤修复项目被简单处理成土方项目,污染地块一挖一扔了事,完全没有起到修复的效果。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企业已有一千多家,市场潜力巨大。与其他中长期目标不同,建立更合理的土壤修复资质体系,确实是短期可期的。

  结语

  这次常外事件之所以能引爆媒体,一是因为事件本身牵涉人数众多,二是事涉学校和学生,属于社会重点保护对象;三是国内目前对环境问题关注度空前,四是事件中的戏剧化冲突和多次反转的局面也增加了话题的讨论度。这次污染事件得以在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前曝光于人前而不是像许多社会新闻一样被掩盖或被迅速遗忘,不能不说是幸运的。然而想想全国有多少曾经依靠高污染工业、或者正在依靠高污染工业的城镇,他们的经济没有常州这么发达,城市化也没有常州这么快,那些被污染的土地和水就像一个“地雷区”,等到城市的边缘延伸到那里,也许是学校,也许是医院,也许是住宅区,常外事件必然会再次发生,到时候,那些事件是否还有足够的热度被社交网络讨论、被问责,还是被掩盖仿佛不曾发生过?

  
 
关键词: 苏南 常州 外事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