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从舆情分析土壤污染社会共治的途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0 03:01:32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420


  三、动力与信心供给: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治理

  相对于万亿级的土壤修复资金需求来说,钱从哪里来是关键。“土十条”提出了几个筹措方向。一是土壤修复专项基金:从重金属和农地现有财政专项资金中切分而来;二是PPP项目融资:财政部、发改委在操作上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磨合,来改变社会资本驻足观望的局面;三是地方政府发债: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涉及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层面的基础工程,还在建设进程中。

  这样的资金筹措政策指向,给城市工业污染地块治理带来怎样的预期?

  未来可能更加依赖房地产开发的“人居埋单”模式。数量有限的土壤修复专项资金,来源于重金属的部分,将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来源于农地专项的资金,要保证用于数量更为庞大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号称化工大省的江苏,大量有机物为主的工业污染地块,难以享受到土壤修复专项资金,但却承载城市群人口不断聚集对住宅开发的刚性需求。

  社会资本仍在观望,需要政府供给信心和动力。PPP模式和市政债融资都在改革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与社会资本协同的模式,短期内社会资本能否大举涌入,还是未知数。人口密集、雨水充沛、地下水系发达的江苏省,防控水土污染交互作用的现实压力,使得城市政府更加重视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治理。

  据媒体报道,江苏化工企业数量全国第一,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有4500多家,其中危化品生产企业就有2500多家。国务院安委会确定的60个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重点县(市、区)中,江苏占了11个。江苏省原有化工企业2.1万家,在关停7000家之后,依然剩余1.4万家。发育了苏南模式并成为中国制造业重地的江苏,探索创新土壤修复融资模式,带动社会资本盘活工业污染地块的价值,既实现土壤污染治理目标,又避免完全依赖房地产开发带来人居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政府在政策和制度设计上,可在顶层设计框架内,着力于为包括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以及相关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供给动力和信心。

  1.为社会资本进驻PPP融资项目供给动力。根据“PPP在中国”国际研讨会《社会资本PPP融资的实践与挑战》一文报道,重点解决好保障投资人权利,合理获取回报、分配风险,保障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和社会资本退出机制等问题,用好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发挥其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让社会资本有胆子进入、有激情参与、有动力持有、有机制退出。

  2.为个人投资者投资环保类市政债供给信心。根据媒体报道,美国市政债四类投资主体,以个人投资者和基金(背后也是个人投资者)为主,做好信息披露和市政债信用评级,是帮助投资者识别风险、强化投资信心的重要保证。借鉴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发债的经验,地方政府在市政债中积极导入工业污染地块修复项目,在充分利用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的同时,强化舆论引导,影响媒体与公众对土壤修复社会共治的认知,增强个人投资者的信心。

  只有发力供给侧改革,才能有实力、有底气摆脱城市工业污染地块治理对房地产开发“人居埋单”模式的依赖,在应用此模式时,也能处理好盈利诉求与保障人居环境安全的矛盾。

  
 
关键词: 地块 信息 土壤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