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去产能与放产量,如何拿捏才能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23 23:00:54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840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煤炭行业持续滑坡,至今年初跌入谷底,5500大卡的环渤海动力煤指数仅为371元/吨,严重成本倒挂,致使煤炭行业大面积亏损,拖欠工资、待岗分流成为常态。为了拯救煤炭这一基础性能源行业,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今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煤炭行业未来3至5年,退出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随着时间的推进,2016年已经接近尾声,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进展顺利,预计11月底,今年的2.5亿吨的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将提前完成。

《意见》同时指出,引导企业实行减量化生产,从2016年开始,按全年作业时间不超过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煤矿产能,原则上法定节假日和周日不安排生产。从原先煤炭企业传统意义上的365个工作日到276个工作日,煤炭产量理论上将压减近25%。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10月份全国累计生产原煤同比下降10.7%,同比减量3亿吨。值得关注的是,在276工作日的严格执行和去产能顺利实现的同时,煤价也节节攀升,环渤海动力煤指数从3月份的仅为371元/吨涨到11月初的607元/吨,涨幅达63.6%,被喻为“煤超疯”,让煤炭的下游行业叫苦不迭。

面对煤炭行业去产能2.5亿吨全年目标任务有望提前完成和供需失衡导致的煤价持续上涨,主管经济运行与调节的国家发改委如坐针毡。从9月开始的两个月内,发改委开始在“刀尖上跳舞”——先后召开8次有关煤炭供需形势专题会议,研究“抑制煤价过快上涨、稳定冬春煤炭供应、释放先进产能保供应”。两个月来,发改委紧盯环渤海指数,每一次都有实策出台,每一次都有实效入账。终于在11月9日,在市场和政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环渤海指数终于结束了此前18期连续上涨的局面,报收于606元/吨,环比下行1元/吨;11月16日,再降2元到604元,降幅比例100%;23日,该指数报收于601元/吨,环比下行3元/吨,已经连续三期下行。发改委打出的一连串“组合拳”效果明显,终于松了一口气。

众所周知,鉴于我国的地域、气候和能源结构的国情,每年北方都有供暖季节,每年夏季都会有全国性酷暑,每年都有局部地区大面积灾害天气,作为能唯一稳定供应的支柱性能源煤炭来说,国家对煤炭的需求将会有无数次此起彼伏。然而,明年的去产能任务,依然还是重头戏,3至5年退出产能10亿吨,依然是指令性约束性指标。笔者认为,未来对于“去产能”这一艰巨的长期目标任务,去产能要铲除形成过剩产能的根源,要做到界限清晰和精准发力,要弱化行政干预,强化市场化与法制化引导;同时,对于“放产量”这一季节性经济调节的权宜之计,则一定要紧盯市场,密切关注下游产业需求,适度开闸放量,杜绝大水漫灌,严防再次造成大面积过剩,不利于宏观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毋庸置疑,去产能是发改委主导的,如今导致了供需失衡——解铃还须系铃人——又得让它“放产量”,即释放部分“先进产能”,既要“去产能”为煤炭行业刮骨疗毒,又要“放产能”保嗷嗷待哺的下游产业,如何拿捏?但无论如何,我们希望再也不要进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但愿发改委有神医华佗之功力,拿捏到位,妙手回春。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