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海淡行业的新年强心剂效力能几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18 10:33:27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499


2016年底格外热闹,相关部委不约而同地颁布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一时间几家欢喜几家愁。对过去一个周期历经喜悲的海水淡化行业,《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无疑是一针及时的强心剂。这一针的效力究竟如何,还得等待时间的消化作用,但看看“配方”还是可以提供很多预期未来的线索,所以,“配方”里到底有什么?

海淡行业十年喜与悲

在看配方之前,先得讲点古,以防一看到礼物就头脑发胀的冲动,毕竟冲动这魔鬼海淡行业几年前就见过。

我国海淡产业历史并不短,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但在此后四十余年的时间里,整个行业发展都非常缓慢,规模也很小。

“十一五”忽如一夜春风来

第一份正式发布以指导海淡行业发展的是2005年的“十一五”《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规划明确了海水利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同时提出了海水淡化产业化的总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国内海淡规模也确实呈倍数增长,在短短几年间,全国海淡规模从2003年的3.1万吨/日增长了近19倍至2005年末的58.5万吨/日。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10年的海淡规模仍然远低于“十一五”总体规划目标,但由于增长势头迅猛,当时业内对行业前景非常乐观。

2012年2月,《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再次给这种预期加码。《意见》直接将“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提高至220~260万吨/日,这个数字是2012海淡规模的3倍多(2012年的规模为78万吨/日)。这样一个高到天际的目标在当年的乐观预期中仿佛已经给“十二五”末的海淡市场提前上了保险。

突如其来的断崖式跌落

仅仅十个月后的2012年末,《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发布,将发展目标下调修正至220万吨/日。这点不起眼的轻微下调就像一个预兆,预示了海淡市场“十二五”后半阶段的迅速冷却,最终,这个略微“保守”的目标确实也并没有挽救“十二五”末海淡实际规模不足目标预期一半的尴尬。

    
 
关键词: 太阳能 目标 万吨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