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太阳能资讯 > 正文

【前沿】“拯救”雾霾中的太阳能电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17 09:39:23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92


此外,增加太阳光的入射率,减少反射率,也是提高效率的途径,飞蛾复眼光学减反原理在相关领域早有应用。借鉴自然界荷叶表面自清洁和飞蛾复眼光学减反原理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王简和唐悦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表面的纳米线结构,既能防污染又能减反增透。

数十次试验寻找工艺最优值

王简和唐悦申请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资助,团队的“雪球”也越滚越大。“有志这方面研究的同学和朋友不断加入。除了我们两个是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外,团队里还有来自石油专业、核电专业、通信专业和可再生能源专业的。”

为了寻找效果最佳值,同学们做了40余次试验才找到了最合适的腐蚀时间和温度。唐悦说,这种微纳仿生学表面结构制备工艺过程可控、成本低。“太阳能电池每平方米价格约在千元左右,而按照我们的设计方法,每平方米的加工价在5至10元左右,投入产出比较大,为推广到实际大规模使用奠定基础。”

输出电流提高约3成

由于学校实验室条件有限,项目组与厂家取得联系,在厂家的帮助下设计了室外仿真工况对比试验一组太阳能电池上粘贴未处理原始玻璃盖片,另一组太阳能电池上粘贴处理过的玻璃盖片,测试两组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随后,将两组太阳能电池置于户外试验区域,测试两组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变化情况。

30天后,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基本没有变化,而输出电流变化明显。由于表面具有纳米结构玻璃盖片的减反增透性,处理后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较原始样件提高约5%。

由于污染作用,原始玻璃盖片对应的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下降约25%,表面具有纳米结构玻璃盖片对应的太阳能电池电流下降约10%,经过处理后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提高约30%,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明显提高。

已申请专利将改进推广

工艺简单、经济、有效,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提升稳定性,使王简和唐悦团队的设计在大面积户外应用太阳能领域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不久前,在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作品大赛上,该项目获得了北京市第1名、全国第3名的好成绩。在不断参赛的过程中,这个设计也得到了市场的关注,不少厂商与这个大学生创新团队取得了联系。

目前,这个项目正在申请专利,也已与上海某研究所厂家达成合作,在民用太阳能光伏领域试用。唐悦坦言“要向工业生产推广,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只有保证技术到位,才能克服不精准的条件劣势。此外,纳米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存在世界性难题——不耐磨损,怎样使我们的设计使用寿命延长,也是我们探索的方面。”

唐悦表示,后续项目组拟开展创业尝试。在创业初始阶段,拟通过获得政府、企业资助的方式,购置小型生产设备和工装等,实现小批量生产,并不断完善工艺。通过推广,最终实现为各大太阳能电池厂家长期供货的目标。

 
关键词: 太阳能 太阳能电池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向日葵形太阳能集中器可使采集率提高10倍
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