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专业人士发声共同消除“谈核色变”阴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07 13:32:39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20


  “提出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为什么不加上弃核?”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来自军队的李鸿委员一提出她的意见,几位委员马上附和,大家都觉得核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的核电已经和高铁一样是‘走出去’的名片。”去年,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在伦敦正式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然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产业却遭遇“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困局,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委员很无奈。“美国的核电占比近20%、法国近80%,我国核电占比还不足3%。”

  2016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我国承诺“碳排放总量2030年前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60%—65%”的减排目标。贺禹说,据权威机构测算,这意味着到2030年我国运行核电规模需要达到1.5亿千瓦,而现在我们还差1亿,相当于100台机组。

  核电在中国发展受阻很大程度上由于公众陷入“谈核色变”的误区。“社会对核电的抵制需要科技专业人士发声来消除。”李鸿说。

  委员们一致认为,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巨大阴影加剧了公众对核电的恐惧。“福岛核事故的核心问题是海啸使核反应堆泡了海水”,贺禹解释,海啸发生的条件是深海,而我们国家沿海都是浅海,最深的100米左右,中国不会出现福岛核泄漏的情况。

  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副所长张德兴委员说,他看到日本海里生物变异的传言,鱼都长得超级大。“我就是搞生物进化的,这种概率非常低。”张德兴觉得这些谣言不靠谱。

  “还有攻击核技术的,说人在核反应堆里十几秒就没了。”贺禹吐槽,“那里面本来就不是人去的地方!火电厂的锅炉里人也不能去啊!”

  这也正是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技处处长蔡晓红委员的困惑,“我们去核电站调研时看到,其实内部环境非常绿色清洁,并且针对福岛的教训添加了很多安全设计,但这些怎么能让公众知道?”

  贺禹说,在大亚湾核电站,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当地生活得很惬意,天天吃那儿的海鲜。“员工是最了解情况的吧!”(记者 杨 雪)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