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焚烧是垃圾处理的最佳选择?北京垃圾焚烧成本争议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05 09:35:22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81


3月27日,环保专家曹亮、严华东也公开表示,人大国发院的研究报告存在几处“硬伤”,“这是一份不合格的报告。数据失真,方法失当,逻辑观点片面,政策建议远没有考虑到制度设计的科学性、机制设计的有效性,以及原有制度的退出路径与新路径的进入。”

“没有能量回收的垃圾焚烧才是耍流氓。”曹亮、严华东两位专家介绍,目前的炉排炉,已经可以利用循环的电力处理原生垃圾,除了开启运行,其他时段不需要补充燃料;北京的垃圾热值超过了7000kJ/kg(燃料的热值是指1千克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而且热值稳定增长,以一吨垃圾发300度电计算,3吨垃圾可以相当于1吨煤的发电量。

两位专家介绍,欧盟明确支持和鼓励对垃圾进行以焚烧为主的能源回收。整个欧洲2001年有402座焚烧厂,2006年为423座。其中丹麦、德国、荷兰最为热衷,仍在继续新建或扩建垃圾焚烧发电厂。

“对耕地面积严重不足的中国,垃圾焚烧是当前的最佳选择;对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特大型城市,垃圾焚烧往往是唯一的选择。”两位专家说。

可回收垃圾一定要物尽其用

采访中,专家们表示,其实垃圾分类是前端,垃圾焚烧是后端。前端处理好了,源头减量、源头分类,后端处理更有效率,也更有利于垃圾的充分利用与燃烧。

威立雅环境服务亚洲董事兼中国总经理周小华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垃圾管理的角度来看,每个城市垃圾产生量的波动性很大,季节变化、旅游淡旺季、天气以及垃圾构成等等各种原因都会造成垃圾产量的变化。而垃圾焚烧厂每天的处理量相对固定,通常根据城市平均垃圾产量来进行设计和建设,因此对于过大的波动无法及时的处理。

周小华说,目前有一些城市甚至开始把垃圾焚烧手段推到了极致,提出了“垃圾全焚烧”的概念,其中不乏一些一线大城市。而随之出现的“垃圾填埋弊端过多,焚烧才是主流”理念也开始流行。“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科学。”他认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配备一个安全的符合规范的填埋场是应对各种不测情况的方法。

周小华说,实际上,欧洲所谓的“零填埋”概念,是指完全不可再利用以及无法转化成资源的垃圾才可以进入填埋场,并不是杜绝垃圾填埋的意思,所以这种不填埋只焚烧的方向是有问题的,如果任凭这种理念发展,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威立雅在澳洲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为了适应当地情况,我们在一些填埋场发展了大型的生物反应器,把有机垃圾直接在填埋场进行生物处理,不仅从规模上可以控制垃圾接收量,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污染,后续的沼气回收也可以相应跟上。”周小华说,填埋场作为一个储存方式,将来出现垃圾处理更先进和更经济的方法时,还可以将其重新挖出进行二次处理。

那么在中国现阶段,更适合我们的科学废弃管理流程应该是怎样的?周小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可回收垃圾一定要物尽其用。”

研究结果显示,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节电5000度。

焚烧是垃圾处理的最佳选择?北京垃圾焚烧成本争议大

大阪:日本第二大城中的垃圾焚烧厂。摄影/章轲

周小华说,实际上垃圾分类并不是分得越细越好,而是要与各时期的经济地位、末端处置设施相匹配。“我们要考虑的是更加有效的、卫生的、不扰民的收集系统的建立。”

他介绍,以欧洲为例,因为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光学机械自动化分类设备,使得在巴黎、伦敦、德国等地,仅按大类别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废弃物除外)进行分类,极大地简化了居民的日常分类,也简化了市政当局对分类收集的设施配置,而将分类给了自动分类机进行。

分类收集之后的塑料、木材、金属等物资被进一步回收利用。周小华说,在我国,可回收垃圾的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收集,因此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规划这一类设施。

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可以简单分选为可焚烧垃圾和可生物降解垃圾。在提高了可焚烧垃圾的质量之后,可以极大的降低焚烧厂投资和运营的效率。生物可降解垃圾可以通过将现有的填埋场转化成生物反应器达到处置和资源回收的目的。

周小华说,城市的垃圾管理已经发展了数十年,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不能用一种技术就能解决全部的垃圾处理问题。每个时期,都需要考虑符合这个时代的最高效且环保的废弃物解决方案,比如欧洲现阶段推动的是整体碳减排最大化为目标的废弃物管理方案,碳减排为目标正在促进技术的革新和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2  3  
 
关键词: 垃圾 焚烧 理念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