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天津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8 12:33:39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94


二、“十三五”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十二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但面临的挑战仍异常艰巨,特别是污染物排放量已远超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一是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任务艰巨。煤烟型污染尚未根治,复合型污染特征已凸显,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港口集疏运和船舶大气污染以及氨污染依然严峻,污染负荷较高。能源结构不尽合理且受不利气象条件及外地传输等影响,导致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较大。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雾(灰)霾已经成为备受公众关注的大气污染问题,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压力巨大。

二是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于桥水库饮用水水源地2015年水质为Ⅳ类,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分别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0.52倍和0.08倍,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地表水国控断面总体水质由轻度污染过渡到中度污染水平,2015年,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水质比例比2012年增加18.2个百分点,好于Ⅲ类比例减少9.1个百分点,19条一级河流除1条河流干涸外,其余18条河流均为Ⅴ类、劣Ⅴ类水质。生态用水短缺,入境水量不足,上游来水水质较差,跨界河流污染矛盾突出,污泥处置、再生水利用设施以及城郊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不佳且改善压力巨大。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仍较严峻,2015年,近岸海域功能区达标率仅31%。

三是土壤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有待详查。土壤环境管理相关法规标准尚不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机制亟待完善。作为北方老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企业搬迁、停产导致全市部分工业企业遗留场地环境污染风险增加,在土地流转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监管尚需加强。

四是生态资源保护压力较大。经济高速发展及城镇化建设导致湿地面积减少,自然岸线人工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森林资源“西多东少”,造林树种单一,林业生态系统不稳定。

此外,生活污染物新增量过大、后续减排项目不足等问题导致“十三五”总量减排空间有限、压力增大。滨海新区大型石化、化工等产业集聚度高,环境风险隐患增加。区域、行业环境监管责任和企业治污主体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环境监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高、任务重、考核严,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较大挑战。

(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攻坚期、窗口期。

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绿色发展纳入“五大发展”理念,全国人大颁布实施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防治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党中央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重大国家战略并提出要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市委市政府抓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前所未有。2013年启动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出台了天津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市各部门、各区积极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全市总动员共抓生态环保的局面。

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群众从过去的“盼温饱、求生存”,发展到现在的“盼健康、求生态”,对清新空气、清澈水体、清洁土壤、优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呼声越来越大。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天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天津的总体目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念好“绿色大学”,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强化多污染物综合防控和区域联防联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绿色发展、保障民生。牢固树立生态环保和民生保障“双底线”思维,强化源头防控,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双赢之路。打好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攻坚战,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保护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共享“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质量为本、协同增效。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的协同效应和区域流域的共治效应,以大工程、大投入带动大治理、大修复,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统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统筹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坚持区域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注重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双约束,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突破口,打好三大战役,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深化改革、制度创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强化法律、经济、科技和行政四种手段,构建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权责明晰、社会共治。完善政府、企业、公众多元主体责任分担、合作共治和监督制衡机制。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三)目标指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形成,逐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为“海河号”航船护航。

2.主要指标。

规划确定生态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生态保护修复、农村环境保护四类主要指标。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关键词: 理念 环境 生态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