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机组热力系统性能研究

关注热度:107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白睿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我国是以化石燃料为能源消耗主力的发展中国家,就2012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的煤炭消费量为34.25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近七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比重。就环境而言,大量的燃煤带来的是超负荷的碳氮硫氧化物,这使得本已污染的大气环境形势更加严峻,严重破坏了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据国际环保组织数据,相较二十年前世界气温已上升0.75℃,其罪魁祸首即二氧化碳的超标排放。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3.7%,其中,随锅炉烟气排入环境的约占其总和的30%。故对我国而言,烟气脱碳已是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途径。近些年,许多国家都将碳捕集技术作为研究重点,就其可行性、集成方案、供热源、热经济性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究。目前,就国内外学者对燃煤机组碳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来看,燃烧后碳捕集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吸收法、吸附法、低温法、膜分离法。其中吸收法研究较多,技术也相对成熟。吸收剂的选择以乙醇胺为主,再生塔的供能途径以汽轮机抽汽为研究重点,即富液解吸所需的能量由汽机抽汽来提供。但随着碳捕集率的提高,大量抽汽势必会影响汽轮机的热效率,降低出力;且碳捕集环节还会引起耗功的增加,即加大了锅炉的燃煤量。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为碳捕集系统供能。文中针对碳捕集系统对燃煤机组热经济性方面的影响,以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燃烧后碳捕集的再生能耗,提出了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热力系统集成方案,阐述了该集成系统碳捕集的工作原理和吸收机理,建立了集成系统热经济性评价指标。利用系统灵敏度分析法,分析了碳捕集率对集成系统热经济性的影响,计算了太阳能集热器价格波动时在成本上与之相抗衡的煤价,为实际中燃煤机组碳捕集集成方式的选定提供依据,并将相关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加以对比分析。
【关键词】:太阳能 碳捕集率 热效率 热经济性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11-14
  • 1.2.1 CO2捕集11-13
  • 1.2.2 CO2的封存及资源化利用13-14
  • 1.3 抽汽作为脱碳热源的研究进展14-15
  • 1.4 太阳能作为脱碳热源的研究现状15-16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16-19
  • 1.5.1 论文的主要工作16-17
  • 1.5.2 论文的结构安排17-19
  • 第2章 太阳能集热技术19-25
  • 2.1 引言19
  • 2.2 我国太阳能的利用19-20
  • 2.3 太阳能辐射强度计算20
  • 2.4 集热器简介20-21
  • 2.5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蒸汽产生系统21-23
  • 2.5.1 双循环蒸汽产生系统22
  • 2.5.2 瞬间蒸汽产生系统22
  • 2.5.3 直接蒸汽产生系统22-23
  • 2.6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计算23-24
  • 2.7 本章小结24-25
  • 第3章 基于MEA的碳捕集系统能耗特性分析25-31
  • 3.1 引言25-26
  • 3.2 吸收剂的选择26-27
  • 3.2.1 吸收剂的选择原则26
  • 3.2.2 醇胺法碳捕集常用的溶剂26-27
  • 3.3 基于MEA溶液的CO2吸收机理27
  • 3.3.1 反应机理27
  • 3.3.2 二氧化碳吸收工艺流程27
  • 3.4 再生能耗计算模型27-29
  • 3.4.1 显热27-28
  • 3.4.2 反应热28
  • 3.4.3 再生气带走的热量28
  • 3.4.4 系统解吸能耗28-29
  • 3.5 碳捕集率对再生能耗的影响29
  • 3.6 MEA质量分数对再生能耗的影响29-30
  • 3.7 本章小结30-31
  • 第4章 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机组集成系统研究31-43
  • 4.1 引言31
  • 4.2 太阳能辐射强度的确定31-35
  • 4.3 基于碳捕集的火电厂蒸汽流程系统35
  • 4.4 太阳能热作为碳捕集的热源35-39
  • 4.4.1 集成方案研究35-36
  • 4.4.2 集成方案热经济性评价指标36-38
  • 4.4.3 集成方案热经济性研究38-39
  • 4.5 不同集成方案的比较分析39-42
  • 4.6 本章小结42-43
  • 第5章 太阳能-燃煤机组碳捕集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43-48
  • 5.1 引言43-44
  • 5.2 技术经济学评价指标44-46
  • 5.2.1 发电成本44
  • 5.2.2 碳减排成本44-45
  • 5.2.3 碳税收45-46
  • 5.2.4 碳出售46
  • 5.3 在现阶段煤价的基础上对集成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46-47
  • 5.4 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47
  • 5.5 本章小结47-48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48-50
  • 6.1 主要结论48
  • 6.2 对未来的展望48-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53-54
  • 致谢5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碳捕集技术及其带来的变革    康重庆;陈启鑫;夏清;

中国碳捕集项目缘何错失第一    肖隆平;温兆桓;

碳捕集和封存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用八元环沸石进行碳捕集    靳爱民;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步骤    舟丹;

科技部发布《“十二五”国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汪;

科技部发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规划    通讯员;

国家发改委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对策建议    郭士伊;顾成奎;

发改委六项措施推动碳捕集试验示范    

发达国家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仲平;彭斯震;张九天;贾莉;

阴离子功能化离子液体碳捕集的热力学行为研究    王从敏;郭燕;罗小燕;李浩然;

发改委或补贴电价推动央企碳捕集项目    

气候组织发布中国碳捕集与封存报告    本报记者 陈媛媛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距商业化应用还有距离    记者 贾婧

碳捕集和封存要走低成本低能耗道路    CNE记者 赵坤

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加强碳捕集和封存    记者 张婧

中国将稳步推进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发展    记者李韶辉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亦喜亦忧    李北陵

国家发改委力推碳捕集产业示范    本报记者 郭力方

延长石油领先 碳捕集封存利用    路晓宇 白栋

发改委首次明确在火电水泥等行业开展碳捕集试验项目    吴贤军

碳捕集:未来在自己手中    赵琳琳

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机组热力系统耦合特性研究    王继选

低碳经济下电力系统规划相关问题研究    卢斯煜

多孔氧化石墨烯框架和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碳捕集性能的研究    沈仰灿

面向建材应用的二氧化碳捕获过程CFD模拟    徐斌

采用学习曲线法的火电厂碳捕集系统分阶段优化配置    彭子扬

基于碳捕集的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性能研究    王营营

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机组热力系统性能研究    白睿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安全性研究    马博

碳捕集电厂灵活运行及其对风电消纳能力研究分析    杨磊

基于多阶段减排规划的发电厂碳捕集系统优化配置研究    夏明昭

电厂碳捕集系统的投资规划与低碳效益分析研究    卢聪颖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区域碳捕集与封存系统优化研究    吴倩

 
关键词: 太阳能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