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生物质能 > 正文

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肥力及夏玉米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关注热度:149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郭书亚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试验于2009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盆尧乡于营村进行。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连续三年深松覆盖、深松不盖、免耕覆盖、免耕不盖四种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及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深松对土壤容重有明显的影响。连续三年深松处理土壤容重比免耕明显减小。在播种期和成熟期,深松处理平均分别比免耕处理低0.09 g/m3和0.07 g/m3。 在0-20cm土层,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大于不盖处理,不同处理之间土壤含水量大小依次为深松覆盖、免耕覆盖、深松不盖、免耕不盖;在20-100cm土层,深松处理土壤含水量高于免耕处理,各处理之间表现为深松覆盖深松不盖免耕覆盖免耕不盖。 2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各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播种期,覆盖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显著高于不盖处理。各处理之间土壤速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成熟期,覆盖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高于不盖处理。 各处理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态有机碳(ROC)、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0-10 cm土层,覆盖处理土壤SOC含量、ROC含量和DOC含量都显著大于深松不盖、免耕不盖处理,各处理间表现为深松覆盖免耕覆盖深松不盖免耕不盖;10~20 cm土层开始,免耕覆盖处理三者均急剧下降;20-40 cm土层,深松处理显著大于免耕处理,各处理间表现为深松覆盖深松不盖免耕覆盖免耕不盖。 3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 各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四种酶的活性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0-10 cm土层,覆盖处理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不盖处理,各处理间表现为深松覆盖免耕覆盖深松不盖免耕不盖;10-20 cm土层,免耕覆盖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急剧下降; 20-40 cm土层,深松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免耕处理,各处理间表现为深松覆盖深松不盖免耕覆盖免耕不盖。 4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生育生理的影响 秸秆覆盖对玉米出苗有明显影响。秸秆覆盖处理下玉米出苗率低于不覆盖处理。免耕不盖处理最高分别比深松不盖、免耕覆盖、深松覆盖高2.09%、3.72%、5.85%。 各处理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深松覆盖深松不盖免耕覆盖免耕不盖。成熟期干物质分配以籽粒最高,各处理经济系数表现为深松覆盖深松不盖免耕覆盖免耕不盖。 不同处理相比较,深松覆盖能延缓玉米衰老,增强其抗逆性,开花后深松覆盖玉米穗位叶SOD活性和POD活性均最高,深松不盖次之,免耕不盖最低。花后玉米穗位叶MDA含量逐渐增加,免耕不盖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深松覆盖最低。相关分析表明玉米穗位叶酶活性和MDA含量与产量显著相关。在开花以后,各处理玉米穗位叶光合色素含量、Pn、Fv/Fm、ΦPSⅡ、qP、逐渐下降,NqP逐渐升高。深松覆盖处理玉米穗位叶光合色素含量、Pn、Fv/Fm、ΦPSⅡ和qP最高,NqP最低。相关分析表明,除开花期,Pn、Fv/Fm、qP、ΦPS II、NqP与产量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关系。 5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深松覆盖处理下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产量也最高。深松覆盖产量比深松不盖、免耕覆盖、免耕不盖分别高6.08%、11.51%、21.1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不同处理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深松覆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比深松不盖、免耕覆盖、免耕不盖高4.87%、11.42%、22.20%。
【关键词】:秸秆覆盖 深松 土壤肥力 夏玉米 生育 产量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513;S158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第1章 文献综述10-20
  • 1.1 玉米生产的意义10
  • 1.2 土壤肥力的意义10-13
  • 1.2.2 土壤物理性状11-12
  • 1.2.3 土壤化学性状12
  • 1.2.4 土壤生物特性12-13
  • 1.3 秸秆覆盖的研究进展13-16
  • 1.3.1 秸秆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14
  • 1.3.2 秸秆覆盖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14-15
  • 1.3.3 秸秆覆盖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15-16
  • 1.3.4 秸秆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6
  • 1.4 不同耕作方式的研究进展16-19
  • 1.4.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16-17
  • 1.4.2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17-18
  • 1.4.3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18-19
  • 1.4.4 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9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9-20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20-24
  • 2.1 试验地概况20
  • 2.2 试验设计20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20-23
  • 2.3.1 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20-21
  • 2.3.2 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21
  • 2.3.3 土壤有机碳的测定21
  • 2.3.4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21-22
  • 2.3.5 夏玉米生长发育的测定22
  • 2.3.6 夏玉米叶片光合荧光特性的测定22
  • 2.3.7 玉米叶片衰老的测定22
  • 2.3.8 收获与测产22-23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23-24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24-54
  • 3.1 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24-27
  • 3.1.1 对土壤容重的影响24
  • 3.1.2 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24-27
  • 3.2 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田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27-35
  • 3.2.1 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27-28
  • 3.2.2 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28-29
  • 3.2.3 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29-30
  • 3.2.4 对夏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30-31
  • 3.2.5 对土壤易氧化态有机碳的影响31-33
  • 3.2.6 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33-34
  • 3.2.7 土壤活性有机碳指标与土壤总有机碳的相关分析34-35
  • 3.3 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田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35-40
  • 3.3.1 对夏玉米田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35-37
  • 3.3.2 对夏玉米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37
  • 3.3.3 对夏玉米田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37
  • 3.3.4 对夏玉米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37-39
  • 3.3.5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39-40
  • 3.4 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40-51
  • 3.4.1 对夏玉米出苗率的影响40
  • 3.4.2 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40-41
  • 3.4.3 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41-43
  • 3.4.4 对夏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43-44
  • 3.4.5 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44-49
  • 3.4.6 对夏玉米穗位叶衰老特性的影响49-51
  • 3.5 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51-54
  • 3.5.1 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51-52
  • 3.5.2 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52-54
  • 第4章 结论与讨论54-60
  • 4.1 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54
  • 4.1.1 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容重的影响54
  • 4.1.2 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54
  • 4.2 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54-55
  • 4.2.1 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养分的影响54-55
  • 4.2.2 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55
  • 4.3 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55-56
  • 4.4 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生育生理特性的影响56-60
  • 4.4.1 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出苗、叶面积指数的影响56
  • 4.4.2 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生理特征的影响56-57
  • 4.4.3 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57-60
  • 参考文献60-69
  • 缩略语词汇表69-70
  • 致谢70-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李亭亭

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蒸散、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系数的变化    张喜英,陈素英,裴冬,刘孟雨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叶片衰老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付国占,李潮海,王俊忠,王振林,曹鸿鸣,焦念元,王小东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田棵间蒸发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陈素英,张喜英,裴冬,孙宏勇

秸杆覆蓋免耕法的节水培肥增产效益及应用前景    朱文珊,曹明奎

麦田秸秆覆盖的作用及其节水效应的初步研究    王栓庄,徐树贞

秸杆对北方耕地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杨晶秋,刘金城,白成云

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性耕作保水效果研究    苏子友,杨正礼,王德莲,蔡典雄,姚宇卿,吕军杰,张洁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表土容重和水分入渗的影响    罗珠珠,黄高宝,张国盛

华北残茬覆盖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生长分析    付国占,王俊忠,李潮海,曹鸿鸣,王振林,焦念元,李春霞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免耕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差异分析    刘建忠;师江澜;雷金银;高国雄;吴发启;

麦收高留茬养地增产的研究    周宪明,于福祥,王福平,段云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黄淮海夏玉米的育种目标及品种选育方法改良    汪黎明;郭庆法;高新学;孟昭东;刘治先;

泰安、威海棕壤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葛晓轩;孟庆华;李根英;

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姜东燕;于振文;张玉芳;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史忠强;江晓东;王芸;宁堂原;韩宾;李增嘉;

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褚鹏飞;于振文;张玉芳;

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研究初报    王庆成;李宗新;刘霞;刘开昌;

灌水量对济麦20籽粒和蛋白质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王德梅;于振文;

不同熟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    张利;隋新霞;王羽;樊庆琦;李根英;楚秀生;黄承彦;

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养分与土壤生物因子的关系    徐强;谢宝英;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

Dynamics of soil quality after cropland was converted to natural regeneration and alfalfa in the emiarid Loess Plateau    郭志彬;

两种生草制度对春季梨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张天敏;张玉星;

粤北大宝山铅锌矿区土壤—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植物体系的微生物特征研究    秦建桥;罗育池;阮文刚;刘源锋;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超积累植物修复技术及其机制研究    白洁;王永志;段慧珠;

新华门绿地内玉兰叶片失绿、焦叶原因调查及防治技术措施    王静;武杰;袁学文;

铅、盐胁迫对喜盐鸢尾生长及生理抗性的影响    黄苏珍;

几种松树根际益生菌的数量分析    黄宝灵;吴庆梅;吕成群;方丽英;李校雨;

冻融交替对土壤CO_2及N_2O释放效应的研究进展    杨红露;孙辉;张宁;姜发艳;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牦牛粪维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健康的作用机制    鱼小军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张俊忠

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    焦婷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润元

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土壤中铁铝氧化物对Bt毒素吸附的影响    邓雅丽

水蚀导致的土壤储水和导水变化对红壤季节性干旱的影响    魏强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锌胁迫下CO_2浓度升高对三种不同光合途径植物生长发育和锌积累的影响    舒丽娜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高位池养虾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及其表征的土壤质量的影响    郑慧

除草剂阿特拉津和氯磺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的影响    江雪飞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免耕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韩自行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驴驴蒿根系的研究    赵明轩;谭成虎;何得元;安明福;杨鹏翼;

不同耕作技术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宿庆瑞;迟凤琴;张久明;匡恩俊;

深翻耕和连作对植烟土壤养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刘红杰;习向银;刘朝科;张涛;古力;赵志鹏;张重义;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过程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陈素英,张喜英,胡春胜,刘孟雨

不同水分状况下秸秆覆盖量对玉米根、冠生长的影响    张立强;汪有科;员学锋;张吉祥;于晓蕾;刘超;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地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孙利军;张仁陟;黄高宝;

辽西半干旱地区深松中耕对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玉玲;张玉龙;黄毅;邹洪涛;信东旭;张哲元;

秸秆还田对半干旱区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徐萌;张玉龙;黄毅;张玉玲;虞娜;闫洪亮;邹洪涛;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玉米生育与产量效应的研究    冯利平,段桂荣

深耕深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满永生;杨善民;

休闲期深翻覆盖对旱地小麦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白冬;高志强;赵维峰;邓妍;李青;孙敏;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作物垄作栽培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进展    王旭清,王法宏,任德昌,曹宏鑫

免耕条件下的小麦稀播试验    吴晓东;杨贤彬;孙昌璜;张春雨;丁星灿;

对生玉米叶片蒸腾、光合若干特性的研究    蔡永萍,陶汉之,程备久

可调翼铲式深松机的试验研究    李洪文;高焕文;王兴文;

耕作制度对土壤水及其利用的影响    车建明,刘洪禄

红壤区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平衡及有机资源利用    李忠佩,张桃林,林心雄

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蒸散、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系数的变化    张喜英,陈素英,裴冬,刘孟雨

农业土壤固碳对缓解全球变暖的意义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    王绍强,周成虎

活性氧、自由基与植物的衰老    杨淑慎,高俊凤

我国保护性耕作制发展现状与趋势    高旺盛;张海林;

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综合效应研究及其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价    郑华平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陈蓓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    罗珠珠

深松浅翻 显著增产    

退化羊草草场深松改良技术的研究    陈自胜;王喜春;侯风民;

红壤旱地深松对提高晚大豆抗旱能力的效果试验    何小金,徐宏,潘松,曹晓林,聂文

少耕法对土壤硬度的影响    潘君拯;顾仁宏;

深松灭茬起垄耕作机    陈竞;

SZL-2型深施肥整地联合作业机的试验研究    田耘,侯季理,王景利,初立冬,栾玉振

覆盖深松及地表处理在旱地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古润生,李增宏

深松覆盖少耕有机增产法的试验与研究    蒋炜,李其昀

浅谈保护性耕作现状及有关技术的推广    翟红;张衍林;

实施保护性耕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侯丽秀;于丁一;

深松土壤中玉米病原菌数量分布与病害相关性研究    宋淑云;晋齐鸣;刘武仁;张伟;李红;沙洪林;

阴山北麓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李立军;王林;刘馨;刘景辉;

玉米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的研制    赵金;张晋国;

深松截流对干旱牧区柠条生长的影响    李鑫;江培福;武阳;

新型节能降耗栽培技术及配套机械改进技术研究    冯延江;孙羽;王麒;肖佳雷;曾宪楠;来永才;

制约东北粮食增产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技术——松嫩-三江平原粮食核心产区农田水土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李秀军;

我国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迫在眉睫    邵立民;

论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保护性耕作中起到的主导作用    徐枫;

微耕机用旋耕刀组的标准化研究    许颖;李祥;阳绪英;岳高峰;郭小锋;

后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    张天骄;佟明国;李凯华;

河北耕地3年内深松一遍    记者 李杰

望都:农技员奔忙田间 深松地全部测量    陈卫红

广平推广土地深松10万亩    记者 张俊琴 通讯员 商风谦 王胜峰

河北加大农机深松实施力度    倪景仓

青岛推广深松新技术为土壤建“水库”    刘丽娜 任洪珍

“深松一寸等于上一茬粪”    本报记者 黄朝武 郝凌峰

秋整地和深松的意义    胡文河

农机深松作业要抓好三项技术    定州市农牧局 王虎

深松作业广受青睐 北京推而广之    张武斌

补贴带动 吉林深松作业进展良好    麦子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郑成岩

灌溉和雨养条件下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王红光

农作措施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有机碳影响机制研究    赵海超

免耕在农业机械化作业中的可行性及效益的研究    王延好

控释肥和深松对玉米氮水利用、生物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胡恒宇

深松深度对高产春玉米花粒期根冠特性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    尹斌

渭北旱塬麦玉轮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效应研究    张丽华

深松和控释尿素对玉米氮素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张总正

深松与控释尿素对夏玉米氮水利用的影响及其激素调控机理    秦淑俊

深松镇压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桑晓光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土壤水分和耕作方式对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高志强

保护性土壤耕作制度对土壤肥力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顾顺芳

 
关键词: 秸秆覆盖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