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地热能 > 正文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植被覆盖特征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关注热度:345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徐兴奎 陈红 LEVY Jason K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正交分解反演于NOAA-AVHRR数据的叶面积指数、空间特征场分布和时间系数变化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0年,在全球变暖气候大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降水量与主特征场时间系数相关性分析表明,降水量是决定高原地区植被整体覆盖年际变化和波动的主要气候驱动因素.植被覆盖总体增加的同时,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也存在显著的南北反相位区域变化特征,气候变暖是造成植被覆盖南北反相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气温持续增高导致活动积温增加,有利于高原南缘湿润地区植被的生长,相反却使高原北部地区干旱加剧,不利于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善.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Western
【关键词】青藏高原 叶面积指数 正交分解 气候驱动因子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6CB4036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675047,40605023) 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批准号:KZCX2-YW-219) A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Summer Research Grant联合资助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青藏高原是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弱且面积广大的半自然区域.在全球变暖气候大背景下,高原春冬两季气温和地表温度都明显升高[1~3].20世纪70年代始,青藏高原冻土面积和深度随温度增高出现一致减少现象[4],气候带范围也发生相应调整[5].20世纪80年代之后,高原表面热力作用持续增强,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鸽;韩琳;

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若干进展    李晓东;傅华;李凤霞;周秉荣;杨鑫光;王喆;

藏北高原气候变化与植被生长状况    杨秀海;卓嘎;罗布;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地域分异特征    于伯华;吕昌河;吕婷婷;杨阿强;刘闯;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域碳估测    裴志永;周才平;欧阳华;杨文斌;

基于生态地理分区的青藏高原植被覆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张戈丽;欧阳华;张宪洲;周才平;徐兴良;

21世纪青藏高原气候时空变化评估    程志刚;刘晓东;范广洲;白爱娟;王炳赟;

西藏地区近期植被变化的遥感分析    卓嘎;李欣;罗布;王彩云;

改则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生理过程的影响及反馈效应的模拟研究    华维;范广洲;陈权亮;董一平;周定文;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库研究进展    高添;徐斌;杨秀春;金云翔;马海龙;李金亚;于海达;

青藏高原西部陆气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1    华维;范广洲;陈权亮;周定文;

气候持续变暖引起三江源地区植被出现阶段性变化新特点    徐维新;古松;赵新全;

西藏地区近期植被变化的遥感分析    卓嘎;李欣;罗布;王彩云;

近10年青藏高原景观的斑块特征分析    王鸽;韩琳;

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    华潇萍;

锡林郭勒地区气候变化规律与植被覆盖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王海梅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部梭梭退化原因探究    司朗明

区域气候变化及其与地表参数相关性研究    闫瑛

25a来黑河流域NDVI的时空演变与气候响应    赵铭石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陈颖锋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土地退化的时空变化和驱动力分析    黄森旺

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冻土环境的影响    王一博,王根绪,常娟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牛亚菲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气候带的影响    赵昕奕,张惠远,万军

The Soil Moisture of China in a High Resolution Climate-Vegetation Model    丹利,季劲钧,张培群

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夏季风气候的影响    郑益群,钱永甫,苗曼倩,季劲钧

青藏高原地面站积雪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韦志刚,黄荣辉,陈文,董文杰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韦志刚,黄荣辉,董文杰

近21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规律    梁四海;陈江;金晓媚;万力;龚斌;

青藏高原冻土退化的研究    王绍令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中部地区沙漠化土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张伟民,董光荣,屈建军,彭启龙,郭迎胜

西藏色季拉山林区近10年小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李白萍;潘刚;潘贵元;

西藏地区40年来气候变化动态分析    谭军;师庆东;

青藏高原降水量·雨日变化趋势的分形研究    冯自立;罗隆诚;

陕西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时空变化研究    焦彩霞;郑光辉;孙东敏;

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武建双;沈振西;张宪洲;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光合特征研究简述    田玉强;朱维树;张勇;李悦;刘峻杉;

西藏北部高原气候变化趋势及预测——以那曲气象站为例    尚可政;陈录元;周海;王式功;杨德保;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气温的区域变化    陈权亮;任景轩;晁华;倪长健;熊光明;

西藏1971~2008年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    格桑;拉巴次仁;陈定梅;

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耦合作用    杨永梅;郭志林;杨改河;

REASONS FOR THE LATE onSET AND ANOMALOUS SOUTHWARD PERSISTENC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N 2005    鲍媛媛;琚建华;金荣花;康志明;

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变化特征分析    吕京国;赵西安;刘绥化;

Interdecadal shif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Kyung-Ja Ha;

基于RS、GIS的东喜马拉雅南迦巴瓦峰地区断裂构造的定量研究    张明华;

珠穆朗玛峰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酶活性研究初报    孙辉;唐亚;罗英;祝其丽;

青藏高原东部贡嘎山3000m不同季节地表温度的日变化特征    肖蕾;

造成黄河源区径流持续减少的成因研究    李积尧;赵资乐;胡兴林;

黄河源区降水径流变化特性初步分析    孙贵山;

行政单元与自然地理单元之间的数据耦合方法初探——以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为例    张镱锂;张玮;摆万奇;李双成;郑度;

西峰黄土高原地温与苹果发育期的关系分析    薛景轩;王燕凌;

牦牛粪维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健康的作用机制    鱼小军

亚高寒草甸弃耕地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    李文金

高寒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及融雪径流模拟研究    穆振侠

青藏铁路五道梁冻土区工程结构热扰动研究    许兰民

吉林省积雪遥感信息时空变化研究    路鹏

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大气水分收支特征的研究    廖荣伟

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张小侠

甘南牧区草地遥感监测与分类经营研究    崔霞

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刘兴元

青藏高原地区草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曹建军

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建设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程昊

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强度分析    吴万贞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青海PRED系统分析    张勇

高原冻土输电线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研究    张晓阳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区域植被绿期和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赵鲁青

中国地区积雪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未来40年的可能变化    王芝兰

近10年来气候变化对东昆仑山北坡山地及山前绿洲植被的影响研究    李艳丽

祁连山地区树轮记录的气候变化研究    李颖俊

中国汛期降水及其极端值的统计推断模型研究    程智

面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KML生成器    王思维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析    热杰;王守云;康海军;慈建勋;

卫星雪盖资料在祁连山黑河流域融雪径流模式中的应用    张顺英,曾群柱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成因分析    王根绪,沈永平,程国栋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王根绪,李琪,程国栋,沈永平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青海高原湿地特征及其保护    陈桂琛,黄志伟,卢学峰,彭敏

塔里木盆地冰川及水资源变化研究新进展    沈永平,王顺德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宋连春,张存杰

过去21a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与模拟    马明国,董立新,王雪梅

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水分循环影响研究    王根绪,沈永平,钱鞠,王军德

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关键问题研究    王国庆

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区域气候响应    廉丽姝

3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省土地退化动态研究    李海毅

中国草原碳库储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张峰

基于遥感和GIS的三北地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姬翠翠

基于RS和GIS的植被覆盖度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    吴云

基于GIS的西藏四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信息图谱研究    管磊

珠峰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    李景吉

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及沼泽湿地潜在退化风险评价    马飞

青海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张国胜

包头市达茂旗土地退化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霍擎

基于NDVI时间序列的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夏照华

基于MODIS数据的青海省短尺度土地覆盖变化和植被活动的气候驱动机制研究    鲁振宇

气象因子与NDVI的相关性分析    张培松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鸽;韩琳;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模型研究进展    张美玲;蒋文兰;陈全功;赵有益;柳小妮;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碳增贮潜力的初步研究    郭小伟;韩道瑞;张法伟;李以康;林丽;李婧;曹广民;

藏北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研究    张生楹;陈谷;陈建纲;张德罡;

三江源区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赵芳;林恭华;赵之重;

基于MODIS数据的西北地区旱情监测    杨秀海;卓嘎;罗布;

青藏高原冻土区划与草原分类一致性分析    王志伟;赵林;冯琦胜;庞强强;马亦彤;秦彧;岳广阳;赵拥华;史健宗;吴通华;任正炜;

不同生育期美丽风毛菊PSⅡ光化学效率和色素含量对UV-B辐射的响应    丁伟;尚艳霞;师瑞;师生波;

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南北坡植被覆盖变化    马飞;李景吉;彭培好;高志勇;阚瑷珂;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进展    王军邦;黄玫;林小惠;

柴达木盆地暖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戴升;申红艳;李林;王振宇;肖建设;

基于RS和GIS的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李锦荣

青藏高原地区草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曹建军

草原产草量模型方法研究    吕海燕

基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改进CASA模型及其在中国草地NPP估算中的应用    张美玲

基于遥感的榆林地区生态脆弱性研究    杨强

青藏高原草地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于惠

云南澜沧江流域植被时空动态及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李立科

草原退化进程中植物能量功能群对水分资源梯度的响应    孙丽

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包塔娜

新疆地区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人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    王智

内蒙古伏沙地植被特征分析研究    陈秀兰

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及沼泽湿地潜在退化风险评价    马飞

中国南部及东南亚森林植被碳固定遥感估算    林小惠

珙桐苗木光合特性对干旱、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响应    王宁宁

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变化规律及氮添加的生态效应研究    高伟

区域气候变化及其与地表参数相关性研究    闫瑛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周幼吾,郭东信

青藏高原冻土区沙漠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黄以职,郭东信,赵秀锋

高亚洲积雪监测    李培基

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绍令,赵秀锋,郭东信,黄以职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温监测结果分析    王绍令,赵新民

长江-黄河源区未来气候情景下的生态环境变化    沈永平,王根绪,吴青柏,刘时银

青藏公路下伏多年冻土的融化分析    盛煜,刘永智,张建明,武憼民,章金钊

青藏高原冻土及水热过程与寒区生态环境的关系    吴青柏,沈永平,施斌

高亚洲积雪分布    李培基

冻土变化与青藏公路的稳定性问题    吴青柏;童长江

近50年全球气候背景下青藏高原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周宁芳

青藏高原地表特征时空分布    徐兴奎,陈红,周广庆

春末夏初青藏高原地表植被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特征    徐维新;刘晓东;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岳广阳;赵林;赵拥华;李元寿;

12kaBP前后青藏高原湖泊环境    李炳元;王苏民;朱立平;李元芳;

局地因素对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影响分析    庞强强;赵林;李述训;

L~2(B_2,dμ_α(z))正交分解及Hankel型算子    何建勋,彭立中

混凝土在卤水、淡水中的干湿循环腐蚀试验研究    张伟勤;刘连新;代大虎;

高原区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分布及其特点分析——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李巧媛;谢自楚;

华北地区与青藏高原地区强震孕育过程相关性的动力学解释    肖兰喜;

1982—2009年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丁明军;张镱锂;刘林山;王兆锋;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关系研究    丁明军;张镱锂;

多角度高光谱CHRIS数据森林叶面积指数估测研究    谭炳香;李增元;庞勇;曹斌;

用模型分析的方法探讨水稻冠层结构变化对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    李云梅;王秀珍;

基于PROSAIL模型-BP神经网络的森林叶面积指数反演    孟丹;李小娟;韩洁;

基于SPOT5表观反射率的城市森林叶面积指数估测研究    林文鹏;赵敏;柳云龙;刘冬燕;张翼飞;高峻;

加强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勘查 保障国家资源供应    潘桂棠;丁俊;王立全;罗建宁;李光明;

上海市几种主要园林树木叶面积指数相关研究    徐阳;秦俊;高凯;宋坤;胡永红;

植被真实场景的模拟与建库    宋金玲;王锦地;刘小青;吴门新;

青藏高原地区应力场的光弹性模拟分析及地震危险区的探讨    黄庆华;李永贤;王砚庆;

青藏高原形成的控制因素    潘桂棠;

青藏高原是吸收二氧化碳聚集地    罗晖

青藏高原资源开发可望产学研一体化    王孝祥 潘积尚 肖毅

中国石化加强青藏高原油气勘探    安蓓

人流即至,青藏高原准备好了吗?    记者 王圣志、文贻炜、拉巴

中国今年冬天气温偏高    王宇

中石化设立西藏基地 加强高原油气勘探    安蓓

青藏高原应有世界地质公园    记者 于德福 刘振国

野外台站:青藏高原研究的前哨    本报记者  齐芳

对青藏高原地区畜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探讨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 草原兴发 张振武

藏羔羊当年育成出栏的产业化之路    晓波

激光雷达遥感森林叶面积指数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    骆社周

WTO框架下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李双元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余莲

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张继承

高频地波雷达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杨俊

IR-UWB无线通信系统定时恢复和系统实现技术研究    尹华锐

青藏高原老芒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筛选    鄢家俊

东亚飞蝗发生区芦苇LAI的遥感反演及其尺度效应研究    陈健

青藏高原气候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    包庆

上海市五种主要绿化树种三维绿量、叶面积指数等生态指标相关研究    徐阳

黄淮海平原典型区夏玉米叶面积指数遥感估算研究    周洪奎

北京部分绿地群落冠层结构研究    张小卫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冬小麦植被反射特征及叶面积指数的监测模型研究    张倩

基于环境星CCD数据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陈雪洋

基于TM影像的叶面积指数反演    杜春雨

基于CASI高光谱遥感数据估测森林叶面积指数研究    孙晓

基于Landsat_TM数据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反演方法精度比较    苗乃哲

ENVISAT ASAR在入侵植物叶面积指数反演中的应用研究    肖婷

多角度高光谱CHRIS数据森林叶面积指数反演研究    曹斌

 
关键词: 青藏高原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