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地热能 > 正文

西太平洋暖池变异及其机制研究

关注热度:104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胡石建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西太平洋暖池(WPWP)是热带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场(Sea SurfaceTemperature, SST)的主要模态,是调制热带太平洋乃至全球气候的关键因子,其变异特征及其物理机制备受人们关注,成为当今海洋/气候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本文基于目前最新的NOAA AVHRR SST、WHOI OAFlux、JAMSTECMOAA GPV等十余套观测(或再分析)资料和IPCC AR5等模式或同化资料,紧绕WPWP变异这一核心问题,在季节内、年际、年代际和百年左右时间尺度上研究了WPWP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异特征与物理机制。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发现WPWP面积具有很强的季节内振荡(可与其年际变率相比拟),揭示其具有年际调制和明显长期减弱趋势,并阐释其物理机制。 (1)发现WPWP面积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内振荡(ISO),其振幅可达1.71012m2,与年际变异的振幅(1.81012m2)非常接近,但没有规则的周期,只有约为60天准周期。研究表明,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是WPWP季节内振荡的来源:一方面,MJO引起暖池区尤其是暖池南北边界区域的对流和海表面热通量的季节内振荡,进而影响暖池南北边界在经向上的季节内伸缩和暖池面积的季节内变化;另一方面通过产生海洋Kelvin波并向东传播,引起中东太平洋平流季节内变化,进而驱动暖池东边界在纬向上的季节内伸缩和暖池面积的季节内变化。计算结果还显示,在暖池东边界区,MJO导致的季节内海表面净热通量和纬向流占主要贡献,而在暖池南北边界区则主要是海表面热通量的季节内变化导致的。前人只研究了WPWP表面积的季节到年代际变化,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界对WPWP空间尺寸变异的一个认识空白。 (2)揭示MJO的年际变化导致西太平洋暖池面积ISO的年际变化。WPWP ISO存在着很强的年际变化。其中1982、1992、1995、1996、1997、2002、2009和2010年为强WPWP ISO年,而1991、1993、1994、1998、2000、2001和2004年为弱WPWP ISO年。利用合成分析方法诊断了WPWP ISO年际变化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MJO的年际变化是暖池面积的季节内振荡的年际调制的来源,具体是:MJO信号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导致暖池边界区域海表面热通量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进而导致SST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最终形成WPWP面积ISO的年际调制。 (3)发现WPWP面积ISO明显的长期减弱趋势,并给出物理机制。在1982–2011年间,WPWP ISO(振幅)存在很明显的减弱趋势。这30年间,暖池季节内振荡指数ISOw p总共下降了0.71012m2(约为其平均值的41%),平均每年大约下降为平均值的1.4%。诊断分析表明,太平洋MJO指数也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MJO的减弱导致海表面热通量和海表面流季节内振荡的减弱,进而引起热带西太平洋SST季节内振荡和WPWP ISO的减弱。 二、西太平洋暖池分裂现象及其物理机制 (1)发现了一种前人未曾提到的现象:WPWP分裂现象。详细考察了WPWP在1982–2011年间的演变(每隔20天考察一次)后,结果发现WPWP在特定时间里西太平洋暖池会被一个低温水域分割成2个部分,即发生WPWP分裂现象。WPWP分裂区域大体上在0–16°N和120–180°E区域内。暖池在分裂期具有2个核心,一个在15°N–20°N之间,另一个则在5°S附近。WPWP分裂现象的发现推进了对暖池结构的传统认识。 (2)物理机制:气旋式环流异常(上升流加强)是导致暖池分裂的主要原因。统计结果表明,除极个别事件外暖池分裂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El Ni o事件发展期7–9月。诊断结果表明,WPWP分裂现象主要是与ENSO相关的海洋环流过程有关:在El Ni o发展期,NEC和NECC同时加强,西边界暖池核心区产生气旋式环流异常(上升流加强),SST降低,从而导致西太平洋暖池分裂现象。 三、WPWP的年际-年代际及长期变化趋势与物理机制 (1)前人在研究WPWP时“言年际变化必ENSO”,但问题是:WPWP年际变化都与ENSO相关吗?本文结果表明,虽然WPWP的纬向移动主要与ENSO相关联,但是WPWP强度(如热含量,OHC)的年际变化却不仅仅与ENSO相关。本文提出、定义了一个能描述三维暖池空间位置的变量WPWP热心(Heat Center,HC),其纬向位置的年际变化确与ENSO相联。而WPWP OHC则不同:将WPWP OHC序列与Ni o指数对比,发现二者在很多时段并不吻合甚至反位相。这说明WPWP强度的年际变化绝非仅仅是与ENSO相关。通过合成分析发现,年际时间尺度上经向风场在赤道太平洋辐合/辐散,引起海水和热量在赤道太平洋的辐合/辐散,进而形成了WPWP强度的年际变化。因此,不能说WPWP的年际变化都与ENSO相关。 (2)提出了一种计算时间序列长期变化趋势的新方法滑动趋势法,并运用这种方法研究了WPWP在过去130多年的变化趋势。以往估计WPWP长期变化趋势时,结果往往会受到显著年代际变化干扰的影响。利用“滑动趋势法”可以有效消除时间序列中较短时间尺度波动(如年代际)对趋势估计的影响。据此,本文计算了1874–2005年间WPWP二维热心和表面积的长期变化趋势,发现WPWP面积在这132年间以3.21010m2yr1的速度扩张,其热心以0.007yr1的速度向东移动。同时,利用滑动趋势法重新计算的1955–2003年间暖池的扩张趋势为111010m2yr1,修正了Cravatte et al.(2009)因年代际振荡引入的约30%的相对误差。 此外,本文利用EEMD-希尔伯特-黄变换得到了二维暖池热心和表面积的年代际主模态,发现在1870–2009年间热心经度年代际模态周期在30~40年附近摆动,且在20世纪前50年中年代际变化偏弱。而暖池面积的年代际主模态周期在20~30年间摆动,其中1870至1890年代频率偏低。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 季节内振荡 暖池分裂 年际-年代际变化 长期变化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731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10
  • Abstract10-17
  • 第一章 绪论17-41
  • 1.1 为什么研究暖池:人类活动与西太平洋暖池17-18
  • 1.2 西太平洋暖池研究回顾与综述18-33
  • 1.2.1 西太平洋暖池的气候态特征和形成机制18-23
  • 1.2.2 西太平洋暖池的多尺度变异23-26
  • 1.2.3 西太平洋暖池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26-28
  • 1.2.4 西太平洋暖池观测回顾28-32
  • 1.2.5 小结32-33
  • 1.3 科学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33-35
  • 1.3.1 现存的主要科学问题33-34
  •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34-35
  • 1.4 本文使用的数据和研究方法35-41
  • 1.4.1 观测和再分析资料35-37
  • 1.4.2 同化数据和模式数据37-38
  • 1.4.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38-41
  • 第二章 西太平洋暖池季节内振荡及其年际调制与长期趋势41-81
  • 2.1 引言41-44
  • 2.2 西太暖池空间尺寸季节内振荡(WPWP ISO)44-66
  • 2.2.1 WPWP ISO 的基本特征44-48
  • 2.2.2 西太暖池空间尺寸季节内振荡物理机制48-61
  • 2.2.3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和海洋波动过程的作用61-66
  • 2.3 西太暖池空间尺寸季节内振荡的年际调制66-73
  • 2.3.1 西太暖池季节内振荡的年际调制特征67-68
  • 2.3.2 西太暖池季节内振荡的年际调制的可能机制68-73
  • 2.4 西太暖池空间尺寸季节内振荡的长期变化趋势73-78
  • 2.4.1 观测事实:迅速减弱的西太暖池季节内振荡73-75
  • 2.4.2 可能机制:减弱的大气季节内振荡75-78
  • 2.5 讨论与小结78-81
  • 第三章 西太平洋暖池分裂现象及其物理机制81-102
  • 3.1 引言81-82
  • 3.2 西太平洋暖池分裂现象82-87
  • 3.2.1 一个西太平洋暖池分裂的例子82-83
  • 3.2.2 西太平洋暖池分裂的统计特征83-87
  • 3.3 西太平洋暖池分裂现象的物理机制87-95
  • 3.3.1 海洋过程与海气热通量的作用87-91
  • 3.3.2 暖池分裂现象与 ENSO91-92
  • 3.3.3 西太暖池增暖趋势对暖池分裂现象的影响92-95
  • 3.4 IPCC AR5 模式能模拟出西太平洋暖池分裂现象么?95-100
  • 3.4.1 IPCC AR5 及其数值模式简介95-96
  • 3.4.2 IPCC AR5 模式能模拟出西太平洋暖池分裂现象么?96-100
  • 3.5 讨论与小结100-102
  • 第四章 西太平洋暖池年际变异规律及其物理机制102-128
  • 4.1 引言102-105
  • 4.2 西太平洋暖池的年际变化特征105-119
  • 4.2.1 西太平洋暖池空间位置的年际变化: 热心105-112
  • 4.2.2 西太平洋暖池强度的年际变化112-116
  • 4.2.3 WPWP 年际变化只有 ENSO 信号么?116-119
  • 4.3 西太平洋暖池强度年际变化的物理机制119-125
  • 4.3.1 强弱 WPWP 的差异119-121
  • 4.3.2 海表面热通量的作用121
  • 4.3.3 海洋过程与风场的作用121-125
  • 4.4 小结125-128
  • 第五章 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异特征与长期趋势128-158
  • 5.1 引言128-131
  • 5.2 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31-146
  • 5.2.1 西太平洋暖池位移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主要模态131-137
  • 5.2.2 西太平洋暖池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主要模态137-141
  • 5.2.3 讨论:西太平洋暖池年代际变化主模态与 PDO/AMO 的关系141-146
  • 5.3 西太暖池长期变化趋势:WPWP 的过去与未来146-155
  • 5.3.1 西太平洋暖池长期趋势:滑动趋势法的提出与应用146-150
  • 5.3.2 未来百年(2000–2099)WPWP 变化趋势:IPCC AR4 模式结果150-155
  • 5.4 讨论与小结155-158
  • 第六章 总结、思考与展望158-168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159-164
  • 6.1.1 西太暖池空间尺度季节内振荡及其年际调制159-160
  • 6.1.2 西太平洋暖池分裂现象及其物理机制160-161
  • 6.1.3 西太平洋暖池年际变异规律及其物理机制161-163
  • 6.1.4 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异特征与长期趋势163-164
  • 6.2 对尚存问题的思考与未来工作展望164-168
  • 参考文献168-189
  • 附录 1 在读期间文章完成情况189-190
  • 附录 2 在读期间出海科考经历190-191
  • 附录 3 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报告191-192
  • 附录 4 个人简历19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热带太平洋热平流的基本特征与变化分析    官聪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对中国降水和沿海自然灾害的影响    李万彪,周春平

大洋暖池特征变化和成因的研究    周春平,李万彪

Possible Origin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Decadal Variability    甘波澜;吴立新;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黄荣辉,孙凤英

厄尔尼诺的发生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    李崇银,穆明权

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水温暖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    金祖辉,陈隽

东亚夏季风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    黄荣辉,顾雷,徐予红,张启龙,吴尚森,曹杰

西北太平洋低频振荡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动力作用及其物理机制    陈光华;黄荣辉;

从微体化石看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与演化    翦知湣,李保华,王吉良

华北地区汛期降水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黑潮的关系    张启龙,翁学传,程明华

IPCC模式对印太暖池模拟的研究    孙燕

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    于乐江

热带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冯琳

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变化及其与ENSO循环的研究    王宏娜

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内部联系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气温异常的联系    李春晖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相互作用的年代际改变及机理研究    范伶俐

印度洋暖池的变异及其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杨宇星

昌乐县近49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马英洁;秦涛;张爱玲;张贵明;于江;

江苏省帕尔默干旱指数的研究    沈良芳;高荣斌;吕军;李勇;李捷;张强;

安徽省旱涝监测与影响评价业务系统    谢五三;

1961~2007年共和盆地气温和降水变化研究    安光辉;刘运华;郭连云;毛万珍;

近47年同德地区气候突变特征分析    张富翔;丁生祥;金元锋;许正福;

菏泽市建站以来的气候特征分析    袁旗;李菏民;

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变化及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余卫东;杨君健;朱晓东;

海温与鲁西南旱涝分析及应用    孔莉;

合肥市近55年的旱涝演变规律    方茸;张建军;翟振芳;张平;陈健;魏春璇;邓斌;

2008年初安徽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特征分析    谢五三;吴必文;田红;

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张爱英;任国玉;郭军;王颖;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位置变动及其影响    韦道明;李崇银;高耀庭;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过程的年代际突变    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

米仓山植被覆盖及其生长季变化研究    贺映娜;高翔;马新萍;

栾川县近50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张俊洁;薛金辉;郭明搏;姬鸿丽;

近52年来焦作市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张新刚;

张家界市近50a气温变化的小波分析    王建锋;雷军;张利;段祖亮;

上海市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房国良;高原;徐连军;胡龙;张善发;

太湖蓝藻生长发育与水环境的关系分析    罗梦森;何浪;彭华青;

日本海海平面年际变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    王天顺

全球海平面长期趋势变化及气候情景预测研究    陈长霖

热带气旋全球模态及西北太平洋频发区热带气旋变化特征研究    杨宇星

北太平洋风生环流变异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反馈    李春

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的长周期变化及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    郑小童

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方长芳

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流域河流输沙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的响应    曾和平

西太平洋北赤道流分叉的年际变化及其海洋与大气耦合响应特征    孟庆佳

西菲律宾海2.36Ma以来古海洋学研究    孙晗杰

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大气水分收支特征的研究    廖荣伟

30°N两侧中国近海海平面年际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刘雪源

青岛近海夏季海雾年际变化的低空气象水文条件分析    白慧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    李元妮

热带西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关系研究    于毅

西北太平洋超强台风活动特征分析    许士斌

初夏85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特征及分析    韩永清

青海高原近50a来雪灾特征研究    郭晓宁

新疆大风时空变化特征及环流背景研究    高婧

安徽省水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研究    张旭明

郑州市50年来的气候变化及城市化对其贡献率    王丽娟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对中国降水和沿海自然灾害的影响    李万彪,周春平

Possible Origin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Decadal Variability    甘波澜;吴立新;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黄荣辉,孙凤英

厄尔尼诺的发生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    李崇银,穆明权

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水温暖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    金祖辉,陈隽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表层热含量分析    张启龙,翁学传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nd ENSO Asymmetry in CMIP3 Models    孙燕;De-Zheng SUN;吴立新;王凡;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域次表层水热含量变化及其与我国东部汛期降水和副高的相关关系    翁学传,张启龙,颜廷壮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某些海洋学特征分析    张启龙,翁学传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及其与南方涛动和副热带高压关系    翁学传,张启龙,颜廷壮

IPCC WGI第四次评估报告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要点    沈永平;

用EOF方法研究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分布与变化    柯长青,李培基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对中国降水和沿海自然灾害的影响    李万彪,周春平

大洋暖池特征变化和成因的研究    周春平,李万彪

中太平洋西部赤道潜流的水文分析    何魁荣

El Ni■o期间太平洋赤道潜流逆转事件    姜景忠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特征    张立峰,何金海,许建平,孙朝辉

我国干旱、地震与厄尼诺    缪启龙,刘雅芳

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    竺可桢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气候影响    龚道溢,何学兆

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方长芳

热带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冯琳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形成原因探讨    吴增茂,吴德星,盛立芳

印度尼西亚海道关闭对气候的影响:一个数值模拟研究    俞永强;周祖翼;张学洪;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我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的成因分析    励申申,寿绍文

西太平洋暖池近3万年来的沉积序列及其环境特征—WP92-3柱样的REE记录    颜文;陈木宏;李春娣;汤贤赞;陈忠;郑范;

赤道太平洋纬向风和流异常与西太平洋暖池纬向运移    齐庆华;侯一筠;张启龙;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异常强降水的气候背景    何慧;李艳兰;覃志年;廖雪萍;

西太平洋暖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陈锦年;王宏娜;吕心艳;

南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及其气候影响    贾小龙,李崇银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黄荣辉;陈光华;

1997/1998年ElNio事件发生、发展可能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岳彩军;陆维松;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及对东亚环流的影响    张震宇;王志刚;李万里;程哲;

1997/1998 El Nino事件发生、发展可能机制的完善    岳彩军;陆维松;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热带东西太平洋海温的响应    张善强;

冷暖ENSO年西太平洋海气热通量交换的低频振荡    程华;

末次冰期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地区表层海水温度和氧同位素变化及其古气候学意义    徐建;KUHNT Wolfgang;HOLBOURN Ann;ANDERSEN Nils;

晚第四纪热带边缘海微体古生物群与季风气候的演变特征    陈木宏;向荣;刘建国;张兰兰;董艺辛;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KX21-2孔钙质超微化石分析    梁丹;刘传联;

ENSO本质的进一步研究    李崇银;穆明权;

影响山东热带气旋的频数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高晓梅;江静;袁俊鹏;杨静;钱其峰;马守强;

探索地球深海奥秘研究工作启动    记者 陈卫东

570万年前曾生物勃发    记者 张建松

南海南部曾“生物勃发”    张建松

西太平洋暖池变异及其机制研究    胡石建

25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海洋学研究    路波

西太平洋暖池北部15万年以来的古海洋学研究    仇晓华

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    于乐江

黑潮流系与暖池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研究    孙荣涛

热带西太平洋边缘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研究    赵京涛

西太平洋暖池区中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研究    唐正

ENSO海气耦合模型的解析解研究    周先春

西太平洋暖池淡水池的盐度收支    聂珣炜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Ontong-Java海台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    春梅

360ka以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环境演化    王海霞

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对江南春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尚可

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变异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王晓芳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以及大气环流的长期变动趋势研究    傅方奇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360ka来上部水体温度和结构演变    张帅

MD01-2376岩心所反映的印度尼西亚穿越流230ka以来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轨因素的响应    刘伟

热带太平洋海温变异与我国华南地区冬季降水关系的讨论    袁良

亚印太区域海气热通量变化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左涛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