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光伏发电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关注热度:203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江富平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尤为巨大,减少对传统化学能源的依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已引起全球各国的重视。太阳能资源具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特点,而且零排放零污染,是对传统化学能源的理想替代品。中国也是世界上可利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国家的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国内的光伏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光伏电站的兴建有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同时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高速发展下,除了传统的大型地面电站,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衍生出了不同的新型电站,比如与农业结合的“农光互补型”光伏电站、与林业相结合的“林光互补型”光伏电站以及与传统渔业相结合的“渔光互补型”光伏电站。本论文对我国当前的光伏产业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具体评价理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方法作为理论基础,建立了“渔光互补型”光伏发电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三个方面效益选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定量和定性指标,对“渔光互补型”光伏发电项目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同时以射阳20MW“渔光互补型”光伏发电项目为实例,通过具体的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各指标权重计算的结果显示,在最重要的五个指标中经济效益的指标占了四个,充分说明了经济效益对于光伏电站兴建的重要性,而环境效益次之,再结合模糊评价方法对该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最后评价的结果为该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为优,尤其在环境效益评价中结果为最高,充分体现了光伏发电项目在改善环境和节能减排中的显著作用,而在社会效益方面,长远来看光伏电站社会效益显著,但是短期内体现的并不明显,这与光伏发电项目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密切相关。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章,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基础,包括研究的背景和研究主体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这部分主要介绍光伏电站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建立。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主要将第二部分所介绍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特别应用到具体的光伏电站中。第五部分为第七章,主要对本文进行总结并给出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光伏电站 渔光互补 综合效益评价 模糊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太阳能光伏发电综合效应研究10-11
  • 1.2.2 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综合效应研究11-12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12-15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研究方法13-15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具体评价方法15-23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15-16
  • 2.2 具体评价方法理论16-23
  • 2.2.1 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理论16-17
  • 2.2.2 层次分析法17-20
  • 2.2.3 模糊评价方法20-23
  • 第3章 我国光伏电站建设现状与类型23-29
  • 3.1 我国光伏电站的建设现状23-25
  • 3.2 我国光伏电站类型及其特点25-29
  • 3.2.1 我国光伏电站的类型及特点25-27
  • 3.2.2 渔光互补型光伏电站27-29
  • 第4章“渔光互补型”光伏电站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29-35
  • 4.1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29
  • 4.2“渔光互补型”光伏电站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29-35
  • 4.2.1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29-32
  • 4.2.2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32-33
  • 4.2.3 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33-35
  • 第5章“渔光互补型”光伏电站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构建35-44
  • 5.1“渔光互补型”光伏发电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权重35-41
  • 5.2“渔光互补型”光伏发电项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41-42
  • 5.3“渔光互补型”光伏发电项目的综合效益模糊综合评价等级42-44
  • 第6章 射阳万润 2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实证研究44-61
  • 6.1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44
  • 6.2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44-51
  • 6.2.1 项目地形地貌44-45
  • 6.2.2 项目太阳能辐射资源45-47
  • 6.2.3 项目占地规模和规划容量47
  • 6.2.4 项目交通及并网状况47-48
  • 6.2.5 项目静态投资分析48-50
  • 6.2.6 项目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50-51
  • 6.3 射阳万润 20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综合效益单一要素分析51-55
  • 6.3.1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51-53
  • 6.3.2 环境效益综合评价53-54
  • 6.3.3 社会效益综合评价54-55
  • 6.4 射阳万润 20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模糊综合评价分析55-61
  • 6.4.1 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55-56
  • 6.4.2 经济效益准则层模糊综合评价56-57
  • 6.4.3 社会效益准则层模糊综合评价57-58
  • 6.4.4 环境效益准则层模糊综合评价58-60
  • 6.4.5 综合效益模糊评价60-61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61-63
  • 7.1 结论61
  • 7.2 建议61-63
  • 附表 1:专家名单63-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熵权系数法在煤炭企业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李丽英,杨鹏

标准化综合效益评价法    张长元

城市地下空间综合效益评价的一种新方法——模糊(Fuzzy Set)评价模型    彭芳乐,侯学渊,陈立道

户用沼气池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郝先荣;沈丰菊;

农业节水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研究    何淑媛;方国华;

市域快速铁路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穆礼彬;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的能源草环境影响及综合效益评价    卫振林;刘冬杰;刘文宇;

引航艇的配置与综合效益评价    杨华;李明武;

CNG汽车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童岱;黄海波;侯江波;王立谋;

基于GAHP的生态河堤综合效益评价    冯瑞;刘心报;张毅;

全运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冯文;冯兴涛;冯海;

医院综合效益评价分档的比较研究    谢又平;

开展大庆及周边地环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王先美

张北风电场综合效益评价    岳苑

设施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林榆深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陈肖桦

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胡广跃

直膨式地源热泵系统综合效益评价及优化    刘娟娟

四川盆周山地西缘柳杉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吴晓龙

安徽省血防林工程建设及综合效益评价    汪子栋

CYT油区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杨帅

风电供热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谷彦章

光伏发电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江富平

 
关键词: 光伏电站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