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研究

关注热度:120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侯朝晖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近年来,受到化石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劣的影响,人们日益关注环境保护和绿色、安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通过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以确保能源长期稳定的供应。而要尽快解决缺电、少电地区的供电问题,就要必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也成为大家共同寻求出的解决方案。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长久不会枯竭,太阳能发电具备很多有利之处,比如它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随处可用、维护简单、无需长距离输送、运行费用少、无活动部件、无噪声、不易损坏、无需燃料、不污染环境等。由于保护生态环境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矿物燃料的储量逐渐枯竭问题及常规电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普遍认为,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发电是技术含量最高且最有发展前途的。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电池的产量也以出乎意料的增速不断上涨,而这当中用在光伏发电系统并网上的光伏电池就占了将近60%。且屋顶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在经济、灵活等方面的性能都远远比大型并网光伏电站要强,也因其方便普及,对能源和战备安全十分有利,所以得到格外重视。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方阵、变压器、并网逆变器和计量系统组成,除了这些主要元件以外,还有一些辅助配套设施,比如电缆、汇流箱、保护设备、开关、雷击保护等,经过并网逆变器直接将电能输送至公共电网当中,且并网逆变器还具备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相比之下的总的效率,并网系统要比离网的效率高大概15%左右,如果发出的电量一样,那么并网系统在成本方面要比离网的低20%以上,所以,光伏发电并网的方式将会引导并推动今后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经过对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设计思路和系统配置进行深入分析,会对今后光伏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掌握了系统的运行原理,建立了较完整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体系,本文通过对某研究项目所在地日照数据的统计分析,预估未来电站的发电能力,并确定光伏组件种类和型号,根据项目预期并参考各个元件参数确定了主要设备的容量、数量及安装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各方面综合因素的考虑提出了光伏阵列设计和电气设计的方案。
【关键词】:太阳能 发电 并网 逆变器 参数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2
  • 1.1 太阳能发电系统9-12
  • 1.1.1 太阳能发电的意义9-10
  • 1.1.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 区域太阳能资源的研究12-22
  • 1.2.1 太阳能资源分布12-14
  • 1.2.2 区域自然资源及光伏产业发展现状14-17
  • 1.2.3 该项目地点日照数据统计17-20
  • 1.2.4 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的评估20-22
  • 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2-30
  • 2.1 光伏电池板22-26
  • 2.1.1 光伏组件的分类22-24
  • 2.1.2 光伏组件特性24-25
  • 2.1.3 最大功率点跟踪25-26
  • 2.2 光伏并网逆变器26-27
  • 2.2.1 简介26-27
  • 2.2.2 逆变器选型27
  • 2.3 变压器27-28
  • 2.4 计量系统28
  • 2.5 光伏汇流箱28-29
  • 2.6 电缆29-30
  • 3 该项目工程发电系统设计方案30-40
  • 3.1 太阳能电池的选择30
  • 3.2 光伏阵列的布置30-31
  • 3.2.1 最佳安排倾角计算30-31
  • 3.2.2 光伏阵列间距计算31
  • 3.3 关于逆变器和孤岛效应31-34
  • 3.3.1 逆变器的选择与设计31-32
  • 3.3.2 关于孤岛效应32-34
  • 3.4 光伏方阵设计34-37
  • 3.5 方阵接线设计37
  • 3.6 计算该项目发电量37-40
  • 4 电气设计40-47
  • 4.1 光伏项目接入系统方案40
  • 4.2 电气部分40-45
  • 4.2.1 电气主接线40
  • 4.2.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40-43
  • 4.2.3 防雷保护、接地保护及过电压保护设计43-44
  • 4.2.4 电气设备布置44-45
  • 4.3 光伏电站通信45-47
  • 4.3.1 概述45-46
  • 4.3.2 系统通信46
  • 4.3.3 站内通信46
  • 4.3.4 光伏阵列区内通信46-47
  • 结论与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1
  • 作者简历51-52
  • 致谢52-5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电力工业烟气脱硫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娟,张慧明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孤岛效应的仿真研究    陈雷;石新春;赵艳军;王艳玲;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接入电网方案的分析    石方迪;唐勇俊;包海龙;袁智强;

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灰制备注浆材料    盛广宏;翟建平;李琴;周圣;徐红;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物料平衡计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徐敬;屈一新;杨石波;

一种采用CUK充电和推挽升压的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和试验    张超;张学众;郭志宇;赵广立;

脱硫石膏/钢渣复合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郝润霞;

基于小波分析的孤岛效应检测方法    祖光鑫;张新宇;佟瑶;任继红;王孝余;周柏茹;

抗负载突变的孤岛检测方法    陈贺;刘玲玲;张瑞叶;武媛媛;

烟气脱硫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佘启明;

由一道“北约”物理题的三种解法看自主招生备考    胡扬洋;石尧;

厌氧微生物法同步脱除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工艺研究    韩雅琼

填料塔多种高效脱硫工艺的性能对比研究    何杰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和孤岛故障检测    吴志鹏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工程讲座    张慧明,林小妍

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概论    张慧明;

基于L297/298芯片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器的研制    王鹏飞,尤波

电压型逆变器的无差拍控制技术研究    郭卫农,段善旭,康勇,陈坚

太阳能光伏发电综述    李春鹏;张廷元;周封;

由DS1820构成的单线多点储粮温度自动测试系统    赵斌,匡丽红,孙明

太阳能集能器自动跟踪装置    刘振起

太阳自动跟踪器的研究    孙茵茵,鲍剑斌,王凡

太阳能热水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田清华,陈家斌,张建平

DS1820数字温度传感器在轮胎温度信号采集中的应用    罗庆生,韩宝玲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动态模型及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    李晶

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马勇刚;谢建;李自应;张跃;曾丽琴;

光伏发电系统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探讨    李雷;杨舒;

简讯    

程艺厅长祝贺我院获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调试”赛项二等奖    

晶澳慈善基金会向希望小学捐赠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的碳值分析    张改景;龙惟定;苑翔;

改进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技术    彭一琦;

高铁车站光伏发电系统应用    江伟山;周倩;

光伏发电系统功率预测研究方法综述    邓雅;胡书举;孟岩峰;许洪华;

光伏发电系统碳排放计算模型及应用    龚道仁;陈迪;袁志钟;

光伏发电系统用高效逆变器的研究    周光明;沈煜;张晋茂;麻凯恩;朱正菲;杜强;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性能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陆亚萍;梁小冰;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微型逆变器综述    程丽敏;曹阳;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结构强度设计    郝文华;

光伏发电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王景义;

户用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研究    李春华;刘维亭;姜文刚;

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其控制器参数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谢亦丰;祝明华;熊连松;李琛;卓放;张海龙;

用于热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射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徐峰;刘爱民;罗慧晶;翁占坤;

小型离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    程启明;李明;陈根;王鹤霖;

光伏发电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冯垛生;

莱芜供电首建光伏发电系统    王宪才 魏延彬

莱芜供电公司建成首个光伏发电系统    通讯员 王宪才 魏延彬

光伏发电系统租还是买?    徐瑶

数倍聚光跟踪光伏发电系统解决太阳能高成本难题    申淳

晶澳公司捐赠光伏发电系统    特约记者 牛献力 通讯员 王丽英

美研制新式太阳能热光伏发电系统    记者 刘霞

广东最大户用光伏发电系统亮相    本报记者  戈晓芳 见习记者 于洋

我市首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正式并网发电    记者 王莹 特约通讯员 刘孟君

我省光伏产业又添高科技“新丁”    记者 星子

依托自然优势发展新疆光伏产业    苏国平 新疆经信委副主任

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高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    朱艳伟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和孤岛故障检测    吴志鹏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郑诗程

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徐瑞东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问题研究    熊远生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曹太强

泛(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蒋爱华

20MW_P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研究    王文响

温室光伏供电系统    王京

基于分岔理论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    陈墨

关于光伏发电站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    马高祥

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李超凡

小功率光伏发电系统MPPT及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    张彬

沙漠机器人可折叠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王晨

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研究    侯朝晖

光伏发电系统性能优化设计    张萍

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运营模式研究    葛鑫

 
关键词: 太阳能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