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有机光伏器件的界面电子结构和形貌研究

关注热度:78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周宇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以有机光伏器件和有机发光器件为代表的有机光电器件浮出水面并且迅速发展,由于其具备成本低廉、制备简单以及可实现柔性等优点,目前已经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新型照明、平板和柔性显示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有机光伏器件,作为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新型器件,在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有机光伏器件的性能,对器件结构的中存在的界面和表面的机理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利用了紫外光电子能谱(UP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基底材料、活性层中给体与受体材料的混合比例、退火温度这三项要素对活性层界面性质的影响,揭示了基底效应和退火效应对活性层界面电子结构以及表面形貌的作用,并总结了其变化规律。具体地来说,我们选择PCDTBT:PC70BM体异质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变换基底材料和调节PCDTBT:PC70BM混合比例从而探究其基底效应,发现了界面能级排列对基底功函数的依赖性。当基底功函数较低时,随着PC70BM含量的变化,界面能级排列显示出从真空能级对齐到费米能级钉扎的过渡现象;当基底功函数较高时,界面能级排列始终遵循真空能级对齐原则。而在表面形貌方面,我们发现PCDTBT:PC70BM体异质结的表面形貌特征对基底比较敏感,并且还观察到了ZnO基底情况下特别的纳米波纹形貌。此外,通过调节对PCDTBT:PC70BM体异质结退火温度的高低从而探究其退火效应,我们从UPS谱、XPS谱和表面形貌这三个方面都发现并且验证了热退火而引起相分离现象。具体地来说,界面电子结构方面,PCDTBT:PC70BM混合物的功函数大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表面形貌方面,退火温度达到120°C以上时活性层表面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总的来说,基底效应和退火效应的规律性总结都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有机光伏器件 PCDTBT:PC_70BM 界面电子结构 基底效应 表面形貌 光学吸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32
  • 1.1 引言10-11
  • 1.2 有机光伏器件介绍11-19
  • 1.2.1 有机光伏器件的发展历程和产业现状11-13
  • 1.2.2 有机光伏器件的工作过程和光电转化的基本原理13-15
  • 1.2.3 有机光伏器件的分类15-17
  • 1.2.4 有机光伏器件的重要参数17-18
  • 1.2.5 有机光伏器件的常用材料18-19
  • 1.3 界面电子结构与能级理论介绍19-26
  • 1.3.1 有机材料的电子结构20-21
  • 1.3.2 界面的能级排列21-22
  • 1.3.3 能带弯曲问题22-23
  • 1.3.4 有机光伏器件中的界面问题23-26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26-27
  • 1.5 参考文献27-32
  • 第二章 实验技术方法介绍32-41
  • 2.1 光电子能谱仪32-35
  • 2.2 原子力显微镜35-36
  • 2.3 热蒸发镀膜设备和薄膜旋涂设备36-37
  • 2.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7-38
  • 2.5 样品的制备和测试38-39
  • 2.6 参考文献39-41
  • 第三章 基底效应对有机光伏器件中活性层界面电子结构和形貌的影响41-68
  • 3.1 引言41-45
  • 3.2 基底效应对活性层界面电子结构的影响45-55
  • 3.3 基底效应对活性层表面形貌的影响55-58
  • 3.4 光学吸收特性的研究58-60
  • 3.5 小结60-61
  • 3.6 参考文献61-68
  • 第四章 退火效应对有机光伏器件中活性层界面电子结构和形貌的影响68-90
  • 4.1 引言68-71
  • 4.2 退火效应对活性层界面电子结构的影响71-78
  • 4.3 退火效应对活性层表面形貌的影响78-81
  • 4.4 光学吸收特性的研究81-84
  • 4.5 小结84-85
  • 4.6 参考文献85-90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90-92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92-93
  • 致谢93-9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光伏器件在光学分析仪器中的应用    孙振东;范世福;

薄膜生长速率对有机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    黄启雄;袁永波;连加荣;周翔;

碳纳米管光伏器件的研究进展    金铁凝;陈长鑫;张亚非;

半导体P—n结光伏器件的偏置电路分析    刘芳元;

喷涂法制备大面积倒置聚合物光伏器件    刘智勇;徐文涛;王宁;杨小牛;

改善有机光伏器件性能的新型缓冲层    梁立志;吴英;石景龙;康博南;

星型铕(Ⅲ)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有机光伏器件的表征    王彬彬;宋艳秋;孙二军;

结电容对光伏器件Ⅰ-Ⅴ特性测试的影响    文静;王玲;李言谨;

一种新型光电聚合物的光伏器件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王斌;何志群;赵瓛;孙剑渊;梁春军;刘应良;曹少魁;

电工所研制出首例突破11%的铁电-半导体耦合光伏器件    

界面纳米结构对有机光伏器件光电流性能的影响研究    杨立功;陈林;施敏敏;白茹;汪茫;陈红征;

石墨烯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陈永胜;

新型烷氧基苯取代的苯并二噻吩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光伏器件    肖璐;袁俊;刘波;李永舫;邹应萍;

用于有机光伏器件的三取代苝二酰亚胺添加剂    周曼溪;王金泽;陈广新;江潮;李齐方;

聚(苯撑乙炔-电子受体)共聚物光伏性能研究    牛俊峰;李惠;李武;曾翎;杨志祥;路胜利;

HgCdTe光伏器件多层钝化膜等离子体处理的研究    储开慧;乔辉;汤英文;陈江峰;胡亚春;贾嘉;李向阳;龚海梅;

基于表面改性硅纳米线和P3HT的超稳定高效杂化光伏器件    张付特;申小娟;宋涛;孙宝全;

热退火对小分子有机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    左易;万相见;陈永胜;

具有D-A结构的噻吩和苯并噻二唑共聚物的光伏器件研究    赵光金;何有军;何畅;李永舫;

基于水溶性材料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光伏器件    陈召来;张皓;杨柏;

聚合物光伏器件形貌特性、性能及稳定性研究    陆运章

基于聚合物—富勒烯体异质结光伏器件的应用研究    徐苗

基于聚合物/无机复合体系太阳能电池光伏特性的研究    李妍

纳米ZnO基有机/无机复合光伏器件研究    王丽丹

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制备工艺改进及新型器件结构研究    张义

有机光伏器件的界面电子结构和形貌研究    周宇

有机小分子光伏器件设计与研究    庄陶钧

苝衍生物添加剂与制备工艺对有机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    王金泽

有机光伏器件的光学计算与模拟    仝海跃

小分子有机光伏器件的研究    陈艳

光伏器件中表面及界面特性的研究    骆瑛琳

Ⅱ-Ⅵ族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在有机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朱钧钧

聚合物/染料复合结构光伏特性的研究    梁嘉

近红外量子点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的制作和性能    张俊

种子层诱导纳米相结构有机光伏器件的设计与制备工艺    杨峰

 
关键词: 有机光伏器件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