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金属纳米核壳光栅改善超薄有机光伏器件光吸收性能的研究

关注热度:135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田喜敏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有机光伏器件(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s,简称OPVs)由于其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制作容易,可制备成半透明、柔性器件,并可大面积生产等优点而成为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然而,目前其能量转换效率(PCE)远远低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为有效提高OPVs中活性层的光吸收效率进而提高其PCE,周期性的金属纳米光栅结构已经被广泛采用。然而常见的一维金属纳米光栅结构对入射光的偏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同时其光捕获能力也极大地依赖于光入射角。这种偏振敏感、入射角依赖的OPVs不利于其实际应用。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类具有核壳结构的一维金属纳米光栅作为传统正置OPVs的背反射阴极或顶阳极,同时将有机功能层也图案化为周期性结构,理论上研究了金属纳米核壳光栅结构对OPVs光吸收性能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将所设计的一维金属纳米核壳光栅结构引入到倒置透明OPVs中,理论上研究了金属纳米核壳光栅对活性层的光吸收性能、器件的透光性能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一维金属Ag纳米光栅改善P3HT:PCBM体系光伏器件光吸收性能的研究。此器件结构的特点是除将背反射阴极Ag层修饰为一维纳米光栅结构外,还将活性层和载流子传输层也设计成周期性凹凸图案。研究表明:光栅几何参数主要影响器件中共振模式的产生、阶次及强弱,其中光栅周期对共振模式有着直接的调控作用。优化的光栅结构参数为P=400nm, W=75nm及H=70nm。与等效平直器件相比,优化器件在TE,TM及混合偏振模式下活性层的总吸收效率分别提高了11.3%,15.4%和13.3%,实现了宽谱及偏振不敏感的光吸收性能的提高。对相关电磁场分布的研究表明,光吸收增强归因于此独特的器件结构激发的光子/光子、表面等离子/光子耦合模式的复合共振。此外,该优化器件还实现了广角高吸收特性。 2、MoO3/Ag/MoO3(MAM)纳米核壳光栅结构提高CuPc/C60体系光伏器件光吸收性能的研究。此器件结构的特点是引入图案化的MAM核壳光栅作为器件的顶阳极,同时将活性层也图案化为周期性结构。研究得出:MAM纳米核壳光栅结构的几何参数对光子模式、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共振激发及模式间的耦合共振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光栅结构参数为p=180nm, FF=0.25及h'=43nm的条件下活性层的光吸收达到最优。与等效平直器件相比,优化器件在TM,TE及混合偏振模式下活性层的总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78.88%,19.44%和99.16%(考虑太阳光谱的权重)。对相关电磁场分布的研究表明,这主要归因于MAM纳米核壳光栅结构的引入激发了SPR,Bloch模式及强烈的耦合共振效应。此外,该结构也实现了宽谱及广角高吸收特性。 3、MoO3/Ag/MoO3(MAM)纳米核壳光栅结构对倒置透明电池器件光吸收及光透射性能的影响。此器件结构的特点是引入MAM纳米核壳光栅作透明阳极,同时应用ZnO/ITO作透明阴极,并将活性层也图案化为周期性凹凸结构。研究表明:MAM纳米核壳光栅周期直接调控共振模式,光栅高度对共振模式的阶次有明显的影响,器件在光栅结构参数为p=240nm, w=55nm及h'=90nm下活性层光吸收达到最强。与等效平直器件相比,当光从器件阳极入射时,优化器件在TM,TE及混合偏振模式下活性层的总吸收效率提高了25.27%,11.79%及18.53%(考虑太阳光谱的权重)实现了宽谱、偏振弱敏感的吸收特性。对相关电磁场分布的研究表明,光吸收增强归因于光栅结构激发了SPR,等离子波导模式及Bloch模式。此外,该结构还实现了广角高吸收特性。当光从器件阴极入射时,优化器件亦可实现宽谱,偏振弱敏感及广角光吸收增强的效果。对该器件透明性质的研究表明,与等效平直器件相比,所设计器件总透过率有所下降,但仍能达到29.25%,高于建筑物窗户玻璃总透过率基准(25%);透射光的色坐标Dx(0.3110,0.3506)非常接近标准日光光源的色坐标D65(0.3128,0.3290),透射光呈现高品质的中性色,可提供高质量的照明。
【关键词】:有机光伏 金属纳米核壳光栅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等离子波导模 Bloch光子模 光吸收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0
  • 目录10-12
  • 主要符号说明12-14
  • 第一章 绪论14-22
  • 1.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14-16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典型结构16-18
  • 1.3 表面等离子激元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的应用研究18-19
  • 1.3.1 表面等离激元及其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性能的机制的研究18-19
  • 1.3.2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数值研究方法简介19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19-22
  • 第二章 核壳银纳米光栅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性能的研究22-34
  • 2.1 核壳银纳米光栅的结构设计与模型建立22-23
  • 2.2 核壳银纳米光栅的结构参数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性能的影响23-30
  • 2.2.1 核壳银纳米光栅周期对光吸收的影响及其共振机制的研究23-27
  • 2.2.2 PEDOT:PSS 脊宽对光吸收的影响27-28
  • 2.2.3 PEDOT:PSS 脊高对光吸收的影响28-30
  • 2.3 优化的核壳银纳米光栅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性能30-33
  • 2.3.1 光垂直入射下优化器件的光吸收性能30-32
  • 2.3.2 光斜入射下优化器件的光吸收性能32-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MoO_3/Ag/MoO_3透明阳极光栅结构增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性能的研究34-44
  • 3.1 MoO_3/Ag/MoO_3透明阳极光栅器件结构设计与模型建立34-35
  • 3.2 MoO_3/Ag/MoO_3透明阳极光栅的几何参数对器件光吸收性能的影响35-38
  • 3.3 优化的 MoO_3/Ag/MoO_3透明阳极光栅结构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性能38-43
  • 3.3.1 光垂直入射下优化器件的光吸收性能38-40
  • 3.3.2 光斜入射下优化器件的光吸收性能40-42
  • 3.3.3 MoO_3/Ag/MoO_3光栅阳极透射性能的研究42-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基于 MoO_3/Ag/MoO_3阳极光栅结构的倒置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及光透射性能的研究44-62
  • 4.1 基于 MoO_3/Ag/MoO_3阳极光栅的倒置透明器件结构设计与模型建立44-45
  • 4.2 MoO_3/Ag/MoO_3阳极光栅几何参数对倒置透明器件光吸收性能的影响45-52
  • 4.2.1 MoO_3/Ag/MoO_3阳极光栅周期对光吸收的影响45-48
  • 4.2.2 MoO_3/Ag/MoO_3阳极光栅宽度对光吸收的影响48-49
  • 4.2.3 MoO_3/Ag/MoO_3阳极光栅高度对光吸收的影响49-52
  • 4.3 优化的 MoO_3/Ag/MoO_3阳极光栅倒置透明器件的光吸收性能52-56
  • 4.3.1 光从器件阳极垂直入射下优化器件的光吸收及其共振机制的研究52-54
  • 4.3.2 光从器件阴极垂直入射下优化器件的光吸收及其共振机制的研究54-56
  • 4.4 优化的 MoO_3/Ag/MoO_3阳极光栅倒置透明器件的光透射性能56-58
  • 4.4.1 光垂直入射下优化器件的光透射性能56-57
  • 4.4.2 光垂直入射下优化器件的透射光色度研究57-58
  • 4.5 光斜入射下优化器件的光吸收及透射性能58-61
  • 4.5.1 光从器件阳极斜入射下优化器件的光吸收性能58-59
  • 4.5.2 光从器件阴极斜入射下优化器件的光吸收性能59-60
  • 4.5.3 光斜入射下优化器件的光透射性能60-61
  • 4.6 本章小结61-62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62-64
  • 创新点64-66
  • 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4
  • 致谢74-76
  • 硕士阶段科研成果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利用光子晶体调控表面等离极化激元    董慧媛;王进;

基底温度对喷涂技术制备大面积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胡雪花;李福山;吴朝兴;郭太良;

Synthesis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Poly(5,6-bis(octyloxy)-4,7- di(thiophen-2-yl)benzo-[c][1,2,5]-thiadiazole-9,9-dioctylfuorene)    Liwei Wang;Feiyao Qing;Yeping Sun;Xiaoyu Li;Haiqiao Wang;

D-shaped fiber optic SPR biosensors based on a metal-graphene structure    冯德军;刘冠秀;张茂森;贾东方;

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骆乐;向卫东;谢翠萍;钟家松;梁晓娟;邹军;吕春燕;

苯并噻二唑为中心的A-π-A-π-A型小分子光伏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    王丽辉;殷伦祥;张昱;李艳芹;

物理电子学学科教学中科研元素的有效介入    何恩节;秦炎福;官邦贵;李勇;王娜;

镀膜法改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    陈云龙;郑加金;蒋宇宏;

苯并三噻吩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光伏中的应用    向艳;郭景华;李朋;张国兵;吕国强;

一种带有支节的MIM型表面等离子体T型分束器    蒋亚兰;王继成;王跃科;刘红娇;刘诚;高淑梅;

聚合物异质结太阳电池-进展与展望(摘要)    曹镛;吴宏滨;黄飞;陈军武;

基于S-和N-杂环小分子材料的合成、表征    黄红艳;傅妮娜;刘书利;李劝;赵保敏;黄维;

能源纳米器件中的材料与界面研究    陈立桅;

原位电化学聚合杂化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研究    路胜利;胡桂林;李国能;张邦虎;

Distinguishable Transport Behavior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in Silica Sand and Soil Columns    Peide Sun;Altantuya Shijirbaatar;Jing Fang;Gary Owens;Daohui Lin;Keke Zhang;

能源纳米器件中的材料和界面研究    陈立桅;

通过界面修饰改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    刘晓东

喷涂法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研究    陈征

基于电极界面层调控实现电池高效聚合物太阳池的研究    何志才

星形齐聚噻吩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与应用研究    关丽

吡嗪聚合物和卟啉小分子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秦红梅

微纳光子结构中的光子操控与光伏特性研究    陈智辉

二维亚波长缺陷型MIM波导的电磁传输特性研究    王柳

金属—介质—金属结构中表面等离子特性研究及器件设计    翟翔

基于亚波长金属狭缝的太赫兹波调控器件研究    胡丹

微纳金属狭缝结构中光的干渉特性及应用研究    王晨

基于微纳米结构的宽角度滤光器件及应用研究    邵仁锦

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数值模拟    刘伟

新型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杨涛

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张良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界面修饰的研究    黄俊华

PCPDTBT:ICBA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    魏栋

基于GaN纳米柱结构的反转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邢韬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掺杂及器件制备技术研究    刘博雅

新型酞菁类光伏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黄红艳

基于小分子材料为电极界面修饰层的聚合物太阳电池    迟明明

纳米ZnO涂层的光吸收性能研究    袁吉仁;王凤鹏;李要球;邓新华;

铯钨青铜的水热合成及其光吸收性能    彭战军;史非;唐乃岭;刘敬肖;

铈掺杂对氧化钛薄膜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李云;王六定;

退火对溅射ZnO薄膜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李子全;常春荣;徐芸芸;

n-ZnO/p-PbPc复合多层膜光吸收性能研究    向因,季振国,上田裕清

Fe掺杂TiO_2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光吸收性能研究    李秀燕;张宏涛;王鹤峰;唐宾;

氧分压对TiO_2薄膜微观结构与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杨兵初;高飞;刘晓艳;张丽;

Sb_2O_3掺杂对ZnO薄膜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常春荣;李子全;徐芸芸;

Mn掺杂Ga_2O_3薄膜的结构及光吸收性能研究    胡帆;晁明举;梁二军;姜雅丽;

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SmBO_3粉体的工艺条件及其光吸收性能    何伟;韩朋德;沐磊;王丽熙;张其土;

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光吸收性能的研究    赵翠华;陈建华;胡治流;龚竹青;

金@银异质纳米棒快速宏量制备及其形成机制、光吸收性能研究    李村成;孙麟;孙一强;张涛;李杰;

含吡嗪环的有机二阶非线性光学分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任君;王世敏;许祖勋;方章建;

改性纳米管钛酸的可见光吸收性能与其能带结构的关系    王晓冬;金振声;张治军;

N_2气氛热处理对纳米TiO_2可见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高家诚;谭小伟;邹建;辛仁龙;王勇;

TiN/TiO_2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吸收性能    王雪松

太阳电池用μc-SiGe/poly-SiGe/ZnO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刘亚妮

(Si/Ge)_n/SiGe多层薄膜的制备与光吸收性能研究    何明霞

CuFeS_2吸收层/ZnS缓冲层薄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陶正章

N掺杂及PdO纳米颗粒对TiO_2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    薛晋波

金属纳米核壳光栅改善超薄有机光伏器件光吸收性能的研究    田喜敏

铌酸盐类纳米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林波涛

 
关键词: 有机光伏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