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光伏并网逆变及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研究

关注热度:136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胡永萍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能源危机不断加重,人们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太阳能资源具有储量的无限性、存在的普遍性、利用的清洁性、经济性等优点使得太阳能发电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光伏装机容量在世界各国新增装机容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逆变器作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其控制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并网系统的性能。而随着光伏电站在电网系统中的渗透率越来越大,其低电压穿越能力也开始引起人们重视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以三相单级式并网逆变器为对象,深入研究了其在电网正常及故障运行状态下的控制策略,并对光伏逆变系统在电网电压故障时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首先,推导建立了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和简化后的工程模型,并详细介绍了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方法的原理及实现流程,为解决传统方法中存在的振荡现象,缩短跟踪时间提出一种恒压法与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寻优速度较传统电导增量法提高了5倍左右,且跟踪精度也明显改善。 其次,在充分了解光伏并网功率特性的基础上,对在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以电网电压矢量定向的光伏并网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利用坐标变换可以将交流量转换为直流量这一优势,将光伏逆变系统的数学模型转换到dq旋转坐标系下进行控制器的设计。本文选用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并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计算方法。同时,详细研究了空间电压矢量的调制方法,通过编程实现SVPWM仿真模块的创立。 再次,电网发生故障时正负序分量的精确提取至关重要,本文在传统软件锁相环的基础上加入陷波器的设计,使其能够在电网故障时精确定位正序分量的相角,以实现基于双dp坐标变换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并对以抑制并网负序电流和以抑制直流侧电压波动为目标的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详细介绍了光伏并网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分析了逆变系统在电网故障时的动态特性变化,并在满足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基于无功电流补偿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能够充分利用逆变系统的特性不通过增加额外硬件设备就能使光伏电站满足低电压穿越要求,并能向电网提供一定量的无功支撑并网点电压。 本文在深入研究整个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基础上,对并网逆变器在电网正常与故障状态下的逆变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此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后,在此仿真平台上进行了光伏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策略能够使光伏电站在并网点电压跌落时将并网电流限制在1.1倍的额定电流范围以内,并可以向电网输送一定量的无功,使并网点电压升高,从而在电网故障阶段使光伏电站保持并网运行。
【关键词】:光伏并网 MPPT 逆变控制策略 低电压穿越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464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全球能源现状与光伏发电发展概况12-16
  • 1.1.1 全球能源现状12-13
  • 1.1.2 太阳能发电原理及特性13-14
  • 1.1.3 光伏发电发展现状与前景14-16
  • 1.2 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研究现状16-18
  • 1.2.1 光伏并网逆变控制技术研究现状16-18
  • 1.2.2 光伏并网低电压穿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18
  • 1.3 本文所做主要工作18-20
  • 第2章 光伏阵列特性及MPPT算法研究20-34
  • 2.1 光伏阵列特性分析20-24
  • 2.1.1 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20-23
  • 2.1.2 光伏阵列的工程模型23-24
  • 2.2 MPPT方法研究24-29
  • 2.2.1 恒定电压法25
  • 2.2.2 扰动观测法25-27
  • 2.2.3 电导微增量法27-28
  • 2.2.4 改进变步长电导增量法28-29
  • 2.3 光伏模型及MPPT模块仿真29-32
  • 2.3.1 光伏阵列模型仿真29-30
  • 2.3.2 MPPT仿真验证30-32
  • 2.4 本章小结32-34
  • 第3章 电网电压平衡时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研究34-56
  • 3.1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稳态功率分析34-36
  • 3.2 电网平衡时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数学模型36-40
  • 3.2.1 abc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36-38
  • 3.2.2 dq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38-40
  • 3.3 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控制策略40-44
  • 3.3.1 基于电网电压矢量定向控制分析40-41
  • 3.3.2 双闭环控制系统设计41-44
  • 3.4 空间矢量调制44-50
  • 3.4.1 空间矢量的形成44-46
  • 3.4.2 判断电压矢量所在扇区46-47
  • 3.4.3 各空间矢量作用时间计算47-49
  • 3.4.4 SVPWM输出模式及实现49-50
  • 3.5 电压平衡时光伏并网系统仿真分析50-54
  • 3.6 本章小结54-56
  • 第4章 电网故障时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56-74
  • 4.1 不对称电压的abc/dq坐标变换56-58
  • 4.2 电压不平衡时逆变系统的数学模型58-59
  • 4.3 电压不平衡时光伏逆变系统控制策略59-66
  • 4.3.1 电网故障时并网功率分析59-60
  • 4.3.2 不对称电网电压正负分量的提取60-61
  • 4.3.3 改进锁相环控制算法61-62
  • 4.3.4 基于正、负dq旋转坐标系的逆变系统控制策略分析62-64
  • 4.3.5 不同控制目标下控制策略研究64-66
  • 4.4 电网故障时并网逆变系统控制策略仿真分析66-72
  • 4.4.1 改进SPLL锁相环的仿真66-67
  • 4.4.2 不平衡控制策略仿真67-72
  • 4.5 本章小结72-74
  • 第5章 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研究74-86
  • 5.1 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74-75
  • 5.2 电网故障时光伏逆变系统动态特性分析75-77
  • 5.3 基于无功支撑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分析77-78
  • 5.4 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仿真分析78-84
  • 5.5 本章小结84-86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86-88
  • 6.1 总结86-87
  • 6.2 展望87-88
  • 参考文献88-94
  • 致谢94-9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9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信息    

推进光伏并网发电与建筑结合的应用    高纪庆

户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郑诗程,丁明,苏建徽,茆美琴

1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杨军;金新民;童亦斌;

基于DSP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吴振宇;耿兴华;冯林;赵亮;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励磁涌流抑制方法研究    苏小玲;韩民晓;刘海军;

基于DSP的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杨军;金新民;童亦斌;

基于DSP的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杨军;金新民;童亦斌;

基于PV-IPM的光伏并网逆变器    相海涛;蒋海江;马翠姣;宋高升;

基于DSP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谢子青;

不可调度式单相光伏并网装置的平波电容容量的选择    沈玉梁;苏建徽;赵为;余世杰;王斯成;王德邻;

单相光伏并网装置主功率器件单极性安全切换模式    沈玉梁;余世杰;苏建徽;赵为;王斯成;王德邻;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及其反孤岛策略的仿真研究    褚小莉;余晓东;

PI控制算法和预测控制算法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赵为;沈玉梁;余世杰;苏建徽;

自主研制的1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于元;张志文;王文静;刘波;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动态仿真    陶晓峰;吴红斌;

单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共模电流抑制的研究    孙龙林;张兴;许颇;赵为;曹仁贤;

基于DSP芯片的多功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赵为;余世杰;沈玉梁;苏建徽;王斯成;王德邻;

一种三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双模运行控制策略    周彦;段善旭;刘飞;殷进军;刘邦银;

基于电压正反馈的逆变器并网孤岛检测技术    林东栋;余晓东;杨益金;

给点儿阳光就“灿烂”    杨朝晖

节能建筑:给点儿阳光就“灿烂”    杨朝晖

呼吁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    张涛

世界级太阳能发电系统在深圳建成    王明毅

阳光“增色”北京奥运    本报记者 汪红蕾

光伏建筑一体促进节能    本报记者 唐沙

“太阳神”为可持续发展聚能    记者 杨川梅

太阳能电池呼唤政策春风    魏喆

“中国太阳能第一楼”在京运行成功    记者 余方

探访国产太阳能并网光伏电站    本报记者文雯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汪海宁

基于Z源型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许颇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王飞

电能质量综合调节器(UPQC)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张国荣

Z-源变流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丁新平

基于Z源网络的三端口光伏系统研究    高志强

PWM整流器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    张兴

独立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管理的研究    欧阳名三

光伏并网控制方法和系统的研究    汪进进

光伏并网逆变及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研究    胡永萍

嵌入式网关研究及在光伏并网系统中应用    刘昊钰

基于LCL的多功能光伏并网逆变技术研究    赵威

LCL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张小娥

基于LCL的光伏并网谐波抑制技术研究    李子龙

基于uCOS-Ⅱ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实时控制研究    李少阶

基于DSP+FPGA的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研究    张军

基于无逆流联网技术的光伏发电并网控制系统的研究    邓命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    李征

 
关键词: 光伏并网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