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DE型氧化沟处理乌鲁木齐城市污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关注热度:194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钟茂法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本文以乌鲁木齐河西污水处理厂10×10~4m~3/d的DE型氧化沟为研究对象,对BOD5、COD、SS、TN、NH4+-N、TP主要污染指标监测分析。研究了水温、污泥负荷、COD负荷、污水可生化性能、HRT、DO等影响因子对上述主要污染指标去除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水厂的二期扩建提供参考,并对DE型氧化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研究结论如下: (1)整个研究期间DE型氧化沟对BOD5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均值为15.7mg/L,平均去除率为94.1%。BOD5去除效果还受到其它影响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水温为19.6~25.4℃、污泥负荷为0.045~0.122kgBOD5(/kg MLSS d)、HRT为13~22.7h时,出水BOD5平均浓度为9.8mg/L,平均去除率达95.7%。 (2)COD的去除受到水温的影响比较明显,在水温较低的3、4月,出水COD均值高达109.7mg/L。除水温外COD的去除还受COD负荷、HRT的影响,当水温在22.4~25.4℃、HRT在11.5~21.4h、COD负荷在0.108~0.221kg COD/(kgMLSS d)时,出水均值为56.7mg/L,平均去除率为89.3%。 (3)在实施化学除磷的情况下也未能对TP取得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均值为1.6mg/L。而由于聚合硫酸铁的加入SS取得了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均值为19.5mg/L,平均去除率为94.5%。 (4)DE型氧化沟对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整个研究期间出水TN、NH4+-N分别为18.0mg/L和4.5mg/L。氮的去除还受到水温、HRT及DO等影响因素的影响,当上述影响因素分别处于18~23.5℃、20.1~29.4h、1.5~2.2mg/L时,出水中TN、NH4+-N分别为12.3mg/L和3.8mg/L。 (5)运行中氧化沟出现的非丝状菌膨胀是由低温所致,终沉池中出现的两次污泥上浮分别是由非丝状菌膨胀和反硝化作用所致。 (6)终沉池时常出现的黑色带有恶臭味的浮泥是由终沉池底部污泥腐化所致。
【关键词】:DE型氧化沟 污水生物处理 污泥膨胀 污泥上浮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9-11
  •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9
  • 1.1.2 我国水污染现状9-10
  • 1.1.3 乌鲁木齐水污染与处理现状10-11
  • 1.2 氧化沟工艺的研究进展11-19
  • 1.2.1 氧化沟工艺简介11-12
  • 1.2.2 氧化沟的基本原理12-13
  • 1.2.3 氧化沟工艺的主要类型13-16
  • 1.2.4 城市污水处理的影响因素16-18
  • 1.2.5 活性污泥膨胀18-19
  • 1.3 技术路线图19
  •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19-21
  • 1.4.1 研究目的19-20
  • 1.4.2 研究内容20-21
  • 第二章 工艺流程与监测方法21-27
  • 2.1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及设计进出水水质21-22
  • 2.2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与主要构筑物22-26
  • 2.2.1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22-23
  • 2.2.2 主要构筑物23-26
  • 2.3 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所用仪器26-27
  • 第三章 DE 型氧化沟实际运行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27-49
  • 3.1 实际进水水质及水质特性27-28
  • 3.1.1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27
  • 3.1.2 水质特性分析27-28
  • 3.2 DE 型氧化沟对 BOD5的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28-33
  • 3.2.1 温度对 BOD5去除效果的影响29-30
  • 3.2.2 污泥负荷对 BOD5去除效果的影响30-31
  • 3.2.3 HRT 对 BOD5去除效果的影响31-32
  • 3.2.4 不同影响因素对 BOD5去除效果的综合影响32-33
  • 3.3 DE 型氧化沟对 COD 的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33-39
  • 3.3.1 温度对 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34-35
  • 3.3.2 COD 负荷对 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35-36
  • 3.3.3 污水可生化性对 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36-37
  • 3.3.4 HRT 对 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37-38
  • 3.3.5 不同影响因素对 COD 去除效果的综合影响38-39
  • 3.4 DE 型氧化沟对 SS 的处理效果39-40
  • 3.5 DE 型氧化沟对氮的处理效果及其影响40-46
  • 3.5.1 温度对氮处理效果的影响42-43
  • 3.5.2 HRT 对氮处理效果的影响43-44
  • 3.5.3 DO 对氮处理效果的影响44-45
  • 3.5.4 不同影响因素对氮去除效果的综合影响45-46
  • 3.6 DE 型氧化沟对 TP 的处理效果46-47
  • 3.7 本章小结47-49
  • 第四章 DE 型氧化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49-53
  • 4.1 氧化沟活性污泥膨胀49-50
  • 4.1.1 活性污泥膨胀的种类49
  • 4.1.2 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分析49-50
  • 4.2 终沉池污泥上浮50-52
  • 4.2.1 污泥上浮现象描述50
  • 4.2.2 污泥上浮原因分析50-52
  • 4.3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3-55
  • 5.1 结论53-54
  • 5.2 建议54
  • 5.3 不足与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8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58-59
  • 致谢5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对策    龙晓辉;周卫军;郝吟菊;余宇航;薛涛;

脱墨废水二沉池污泥上浮问题的解决办法    肖琳;张安龙;王森;

进水碳磷比对连续流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史静;吕锡武;朱光灿;朱文韬;

BOD_5/CODc_r值评价污废水可生化性的可行性分析    郭文成,吴群河

氧化沟改良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分析    戴红玲;胡锋平;王涛;耿永烈;

Carrousel氧化沟的低温、高负荷运行研究    殷芳芳;王淑莹;侯红勋;杜海波;王伟;

水温对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厂除污效果影响的调研    叶峰;杨小丽;王阿华;宋海亮;

DO对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影响研究    林良琨;张朝升;张可方;荣宏伟;

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对无排泥MBR的影响    彭焘;寇殿良;卢国宇;吴振斌;

废水可生化性评价方法及中段废水可生化性的评价    陈壁波;

偕肟胺螯合纤维循环复用处理镀铜废液的研究    蔡家胜,陶庭先

小型医院废水处理方案探讨    徐国胜;

琥珀山庄居住小区污水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黄明,黄显怀,刘绍根,赵峰

隧道施工废水研究进展及对环境的影响    季铁军;陈培帅;

侗族传统糯稻种植生计的生态价值——以贵州黎平县黄岗侗族田野调查为例    崔海洋;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除氮正交试验研究    王全金;李忠卫;李丽;

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    郭冀峰;李胜;

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辛言君;崔德杰;

土壤有机废渣的生物降解研究    齐向阳;周波;

氧化沟的优缺点及发展应用型式    郭昌梓;程飞;陈雪梅;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与管理中相关问题分析    张冬梅;刘文莉;陈英旭;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许莹;吴畏;

北京市北小河再生水厂MBR工艺介绍    杨岸明;甘一萍;常江;艾冰;孟春霖;张树军;

废气治理措施在生活垃圾焚烧厂中的应用    张泽生;杜志丽;

木薯酒精废液厌氧处理后的有机组成及其可生化性研究    邓清华;冼萍;王孝英;

利用摇动载体—生物膜法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杨乃鹏;梁鹏;

表面流人工湿地控制径流污染的试验研究    张煜芸;赵联芳;朱伟;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废水处理初探    玉显恒;

敦化市近二十年大气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郗红毓;

浅谈农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刘欣;

纳米二硫化钼的形态可控合成及其催化与润滑性能研究    胡坤宏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炼油污水技术研究    秦统福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新型IC-SBBR组合工艺在猪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吴永明

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    王玉兰

自动呼吸—滴定测量系统开发及其在监测短程硝化反硝化中的应用    张欣

医院污水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泥消毒处理的研究    张景丽

染料废水与造纸废水混合处理对A/O工艺的影响研究    魏小玲

混凝气浮-A/O工艺处理毛皮废水的研究    史明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抗铅联合苯酚降解多功能菌的构建    彭冉

生物膜法对淋浴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和氨氮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沈一村

城市污水混凝预处理及污泥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明磊

海绵铁过滤—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李冰

前置反硝化UBAF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性能研究    陈利娜

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工艺诊断及优化运行研究    肖伟

用瓦勃氏呼吸仪测定橡胶废水可生化性    吴俊奇

利用PIV技术研究搅拌槽内的流动特性    龚志军,武文斐,赵增武,李义科,任雁秋,李林风

复合构建湿地运行初期理化性质及氮的变化    贺锋,吴振斌,付贵萍,陈辉蓉,成水平,熊丽,邱东茹,金建明,李玉元

脱墨废水气浮池污泥制造中密度纤维板    李志建;董智慧;朱跃发;

污泥动态堆肥无害化处理新技术——开放式发酵堆肥技术    谢书霞;

改良型氧化沟污泥膨胀的发生及控制措施    黄海;

用BOD_5/TOD值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的可行性分析    蒋红梅,陈玉成,王定勇

城市污水化学除磷的探讨    邱维,张智

论废水生化处理可行性评价    郭银松

烤鳗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中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    陈冰照,林梅

单池分区优化及能量模型的研究    王涛

基于一体化氧化沟的单池分区优化分析    钟仁超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改良试验研究    麦松冰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    王兮婷

改良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生产性启动和运行研究    姜亚敏

新型氧化沟单池同时硝化/反硝化与除磷试验研究    刘兆荣

低碳源情况下氧化沟工艺除磷的方式    戴斌;

瑞安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的有效性分析    项晓仕;黄小丹;

间歇曝气氧化沟处理味精污水    梅荣武;周刚;黄一南;

氧化沟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吴学永;

污泥回流和前置区T_(HR)对氧化沟N、P去除的影响    乔海兵;王淑莹;姚学同;高春娣;侯红勋;

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净化厂氧化沟升级改造    王敦球;赵成根;孙晓杰;张溪;林华;

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的提标改造研究    张晶宇;王淑莹;侯红勋;张辉;彭永臻;高永青;

曝气池—氧化沟工艺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吴根树,刘妍

曝气转刷起动故障的分析与研究    都志民;

氧化沟的节能降耗运行措施    原建光;许爱红;孙娟;

浅谈氧化沟工艺特点与动力控制    赵传周;李帅军;

运用SPAROTOR ACE的日立氧化沟系统    

污水处理氧化沟设计评述    周文汉;李心君;

谈氧化沟工艺的优缺点    吴昊;杨传文;

绵羊精浆蛋白质组2-DE图谱的构建及初步分析    李鸿岩;赵兴绪;张勇;王燕玲;张红;王珂;徐铁山;林雍峰;

基于DE算法的再入飞行器横向机动能力研究    常松涛;王永骥;张达;苏茂;

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运行效果    姚秋江;

鼓风曝气型氧化沟工艺    苗育中;

改良型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分析    路畅;

从非线性电容角度考查DE类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陈军;

引进氧化沟工艺日处理污水3.5万吨    钟国明 特约记者 何青松

国祯环保建国内最大 氧化沟工艺成套设备生产基地    本报记者 卢 俊 通讯员 杨晓宝

钢琴不是钢de琴    记者 鲍妍

纠纷调解de“艺术”    本报记者 洪雷

为了老城区22万人民de幸福    本报记者 吴洋

农村娃de童年    本报记者 张立平 陈忠权 杜洋洋

中药注射液de尴尬    本报记者 戴勤

氧化沟工艺提升城市污水处理水平    本报记者 刘群 特约记者 张宇 赵娜

一个贫困家庭de三份大学录取通知书    喻婧 特约通讯员 裁其晓 徐安军

新型氧化沟工艺专除氮磷    李杰

Carrousel氧化沟单沟脱氮优化条件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刘艳臣

卡鲁塞尔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夏岚

基于节能减排的改良型氧化沟流场优化与污泥制备建材的探索    杨晓

真空/生物脱氮及对废水C/N值影响的研究    左椒兰

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优选决策模型研究    唐然

潜流型人工湿地对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雒维国

螯合剂在微电子工艺中减少硅表面重金属污染的应用研究    张西慧

生活垃圾高效转运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史昕龙

二氧化氯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及氧化动力学的研究    季颖

污水处理过程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分布特征与去除效果研究    孔祥吉

DE型氧化沟处理乌鲁木齐城市污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钟茂法

多点强化氧化沟处理混合型城市污水脱氮技术研究    魏锐

DE氧化沟对几种典型医药类污染物的去除转化规律    李薛刚

改良氧化沟工艺节能降耗优化策略与工程实践研究    程庆锋

氧化沟工艺处理适用性比较分析研究    刘聪

氧化沟液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赵鑫

氧化沟优化运行的CFD模拟及实验研究    杨寅

改良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启动与运行研究    郭敦纯

复合流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黄远明

倒伞曝气机驱动氧化沟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李锟

 
关键词: DE型氧化沟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