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低温条件下垂直潜流碳纤维人工湿地和BAF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处理研究

关注热度:133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张鹏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本课题研究的垂直潜流碳纤维人工湿地和曝气生物滤池构成的组合工艺是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曝气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三种技术的有机结合,该组合工艺不仅解决了传统垂直潜流人工湿一些关键性问题,还解决了曝气生物滤池对进水SS浓度要求过高等问题。论文研究的任务之一:在低温且无湿地植物的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不变和水质稳定,通过对VSF-CFCW系统进行采用曝气强化、组合工艺采用无钢渣回流强化以及含钢渣回流强化三种方式来研究强化手段对污染物的去除率的影响;任务二:低温条件下,通过对组合工艺进行污染负荷试验研究,来确定在保持污染物去除率稳定的前提下,组合工艺在三种最佳工况条件下(曝气条件下、曝气+无钢渣回流和曝气+含钢渣回流)所能承受的最大污染负荷。实验结果表明:在对VSF-CFCW系统采用底部曝气时,VSF-CFCW对CODcr、TP有较高的去除率,而BAF对NH4+-N却有较高的去除率,对CODcr和TP去除率很低,所以该组合工艺可以作为处理生活污水的一种新工艺。除此之外,当对组合工艺采用曝气+无钢渣回流和曝气+含钢渣回流两种强化手段时,污染物的去除率提高十分明显,尤其是TP和NH4+-N的去除率。当曝气量为0.06 L/h,回流比为60%且回流水中钢渣浓度为2.2~2.4 g/L时,组合工艺对CODcr、TP、NH4+-N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94.6%,77.9%和80.7%,且当进水CODcr、TP、NH4+-N平均浓度达到1678.26 mg/L,25.63 mg/L和212.03 mg/L时,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仍然能够保持在91.93%,72.4%和76.47%左右。当对VSF-CFCW采用底端曝气强化时,可以提高组合工艺对CODcr,的去除率;当对组合工艺采用无钢渣回流强化时,可以提高进一步组合工艺对TP和NH4+-N的去除率,尤其是NH4+-N去除率明显;当对组合工艺采用含钢渣回流强化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组合工艺对TP和NH4+-N的去除率。所以在低温条件下,VSF-CFCW和BAF组合工艺可以作为处理生活污水的一个较好的选择工艺。
【关键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生物接触氧化 BAF 碳纤维生态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6
  • 第一章 绪论16-40
  • 1.1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概述17-29
  • 1.1.1 人工湿地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17-19
  • 1.1.2 人工湿地技术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原理19-23
  • 1.1.2.1 SS的去除19-20
  • 1.1.2.2 有机物的去除20
  • 1.1.2.3 氮的去除20-21
  • 1.1.2.4 磷的去除21-22
  • 1.1.2.5 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去除22
  • 1.1.2.6 金属离子的去除22-23
  • 1.1.2.7 细菌的去除23
  • 1.1.3 人工湿地技术特点23-25
  • 1.1.3.1 人工湿地高效去污率23-24
  • 1.1.3.2 人工湿地建设成本、运行费用和管理维护费用低24
  • 1.1.3.3 人工湿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24
  • 1.1.3.4 人工湿地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容易小型化和分散式建设,适用面广24-25
  • 1.1.3.5 人工湿地出水功能多样化25
  • 1.1.4 人工湿地技术存在的问题25-26
  • 1.1.4.1 设计参数还不够明确25
  • 1.1.4.2 湿地内部存在溶解氧浓度低和基质吸附磷饱和问题25-26
  • 1.1.4.3 堵塞问题严重26
  • 1.1.4.4 对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季节性影响大26
  • 1.1.5 人工湿地强化技术研究26-29
  • 1.1.5.1 湿地植物层面强化26-27
  • 1.1.5.2 溶解氧层面强化27
  • 1.1.5.3 湿地微生物层面强化27
  • 1.1.5.4 湿地基质层面强化27-28
  • 1.1.5.5 组合工艺层面强化28
  • 1.1.5.6 其他强化方式28-29
  • 1.2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系统概述29-36
  • 1.2.1 曝气生物滤池系统研究现状29-34
  • 1.2.1.1 滤料研究现状30
  • 1.2.1.2 机理研究现状30-34
  • 1.2.2 曝气生物滤池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机理34
  • 1.2.3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特点和主要形式34-35
  • 1.2.3.1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特点34-35
  • 1.2.3.2 曝气生物滤池主要形式35
  • 1.2.4 曝气生物滤池存在问题35-36
  •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36-37
  • 1.3.1 研究目的36-37
  • 1.3.2 研究内容37
  • 1.4 研究的创新点37-38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38-40
  • 1.5.1 研究方法38
  • 1.5.2 技术路线38-40
  • 第二章 实验设计、材料和方法40-48
  • 2.1 组合工艺系统的提出40
  • 2.2 试验装置简介40-43
  • 2.3 纤维材料简介43-44
  • 2.3.1 碳纤维生态草43
  • 2.3.2 辫带式水处理填料43-44
  • 2.4 复合基质材料简介44-47
  • 2.4.1 沸石滤料44-45
  • 2.4.2 石灰石滤料45
  • 2.4.3 钢渣滤料45-46
  • 2.4.4 页岩陶粒滤料46-47
  • 2.5 试验水质、水量47
  • 2.6 实验分析方法和仪器47-48
  • 第三章 纤维材料吸附实验48-52
  • 3.1 试验设计48
  • 3.2 实验结果分析48-52
  • 第四章 组合工艺强化试验研究52-72
  • 4.1 曝气强化试验研究52-59
  • 4.1.1 曝气对COD_(cr)去除率的影响及结果分析52-54
  • 4.1.2 曝气对TP去除率的影响及结果分析54-57
  • 4.1.3 曝气对NH_4~+-N去除率的影响及结果分析57-58
  • 4.1.4 试验小结58-59
  • 4.2 回流比强化试验研究59-65
  • 4.2.1 回流比对COD_(cr)去除率的影响及结果分析59-61
  • 4.2.2 回流比对TP去除率的影响及结果分析61-62
  • 4.2.3 回流比对NH_4~+-N去除率的影响及结果分析62-64
  • 4.2.4 试验小结64-65
  • 4.3 含钢渣回流水强化试验研究65-71
  • 4.3.1 不同浓度钢渣对COD_(cr)去除率的影响及结果分析65-67
  • 4.3.2 不同浓度钢渣对TP去除率的影响及结果分析67-68
  • 4.3.3 不同浓度钢渣对NH_4~+-N去除率的影响及结果分析68-70
  • 4.3.4 试验小结70-71
  • 4.4 本节结论71-72
  • 第五章 不同工况条件下,污染物浓度负荷研究72-78
  • 5.172-78
  • 5.1.1 COD_(cr)浓度负荷研究72-73
  • 5.1.2 NH_4~+-N浓度负荷研究73-75
  • 5.1.3 TP浓度负荷研究75-76
  • 5.1.4 试验小结76-78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78-80
  • 6.1 结论78
  • 6.2 建议78-80
  • 参考文献80-83
  • 致谢83-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工作85-87
  • 作者简介8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成水平

人工湿地强化运行措施研究    鄢璐;王世和;钟秋爽;黄娟;

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中小城镇生活污水    叶亚玲;鲁梦江;

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    刘超翔,胡洪营,张健,盛建武,黄霞,施汉昌,钱易

极低温度下两级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特性    谢曙光,张晓健,王占生

沸石-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试验    刘金香,娄金生,陈春宁

Effect of media heigh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采油废水    赵昕;汪严明;叶正芳;倪晋仁;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冬季运行及升温强化处理研究    张建;邵文生;何苗;胡洪营;高宝玉;

强化供氧条件下潜流型人工湿地运行特性    鄢璐;王世和;钟秋爽;黄娟;刘洋;王峰;

景观水微污染控制    蔡昌凤,徐建平

乡镇生活污水水体高效氨氮降解菌株的筛选    袁征;徐建平;

现代居住区水景治理方法的探讨    李茂茂;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技术与应用    李盈盈;邢晓伟;

稻瘟酰胺在水溶液中的光解研究    邬立伍;李学德;邹广迅;花日茂;唐俊;

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王世农;

几种化肥对水溶液中甲草胺光解的影响    李善奇,岳永德,花日茂,司友斌,汤锋

水生植物净化受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刘松岩;何涛;周本翔;

发达地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工程技术运用    周早弘;

我国空心莲子草的利用研究    张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研究进展    陈小敏;王梅;

二级处理水中残留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及适用的膜法预处理技术    王磊;王旭东;刘莹;段文松;

城市规划阶段应用湿地处理污水的可行性分析——以京津合作园区为例    赵珊;程富花;李淑敏;

人工湿地植物研究现状    王鹏;曹薇;董仁杰;

浅析我国水体污染现状、来源及治理措施    王皓;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含酚废水    徐成斌;黄斐;

不同滤料在微污染水生物慢滤中的去污效果比较    朱端卫;周怀东;刘玲花;李文奇;向琳;

城市小型景观水体水质控制及资源化技术探析    傅婷;陈力行;何文源;金泰峰;陈冠兰;朱晓燕;徐竟成;

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标选型技术应用介绍    张巍;张睿;常启刚;应维琪;戴伟娣;蒋剑春;

城市水源污染与饮用水处理技术进展    刘卫红;杨常亮;孙珮石;

海洋优势菌种附着腐蚀Fe_3Al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与机理研究    常雪婷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光催化氧化联合工艺处理不同污染物的研究    张峰

钛硅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王韵芳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聚环氧氯丙烷胺及其聚合氯化铝复合混凝剂的脱色性能研究    王元芳

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地下水脱氮技术研究    张立辉

微污染原水处理过程中溴代/碘代消毒副产物形成特性研究    魏源源

减排降污控制稻田面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技术研究    冯国禄

基于植物群落分析的武汉城市湖泊湿地植被恢复典型模式研究    曾毅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土壤渗滤处理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田立

生物膜法对淋浴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和氨氮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沈一村

臭氧/生物沸石处理湘江微污染水试验研究    郑思鑫

对虾池塘精养环境的综合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陈爱玲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细菌多样性研究    窦娜莎

悬浮载体SBR工艺处理污染河水的脱氮性能研究    李茜

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艺优化    宋妮

曝气生物滤池新型陶粒滤料处理乳品废水的研究    董燕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王薇,俞燕,王世和

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    许春华,周琪,宋乐平

水生维管束植物自屏对水质净化资源化效应的研究    陈锡涛,叶春芳,杉辛野,王伟

人工湿地的除污机理及进一步提高氮磷去除率的方法    罗团忠

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    刘超翔,胡洪营,张健,盛建武,黄霞,施汉昌,钱易

传统与短程反硝化的影响因素及特性研究    张小玲,彭党聪,王志盈

生物固锰除锰机理与生物除铁除锰技术    杨宏,李冬,张杰,陈立学,赵英丽

污水湿地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席俊秀,谢协忠

国外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陈长太,王雪,祁继英

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降解特性    尹军,崔玉波,韩相奎,宋铁红,赵可,范丽娜

Cd~(2+)、Cu~(2+)和Zn~(2+)对人工湿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黄正,K.Sakadevan,J.Bavor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除藻研究    况琪军,吴振斌,夏宜琤

人工湿地植物根区土壤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及其相关分析    吴振斌,梁威,成水平,贺锋,傅贵萍,陈辉蓉,邓家齐,詹发萃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特性    宋铁红,林英姿,彭举威,崔玉波,韩相奎,王翠兰

新型污水处理工程在深圳动工    

人工湿地基质中土壤酶空间分布及其与水质净化效果之间的相关性    岳春雷,常杰,葛滢,朱荫湄

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废水工艺及案例介绍    刘源月,郑爽英,李开源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    李晶,于泽源,耿美云

23个人工湿岛扮靓泰达    

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    代红艳;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生态价值的研究    常高峰;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周文敏;肖华;喻曼;许育新;符建荣;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左文涛;康苏花;

水循环处理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人工湿地公园为例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应用前景    王黄金;乔亮亮;

人工湿地在回用水中的应用及须考虑的问题    余杰;田宁宁;钱靖华;李燕林;高成杰;

人工湿地中氮代谢微生物的共存策略及机理    马建国;刘月敏;陆明;

基于人工湿地的组合式无能耗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示范    李德斌;李建;刘正实;段秋宴;

人工湿地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毒性消减试验研究    李杰;徐竟成;李光明;黄翔峰;

不同处理能力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比较    黄龙;韩春元;田娟;刘杰;

玉溪人工湿地建设全国领先    记者 蒋贵有 通讯员 夏德喜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作用有多大?(下)    本报记者 宗宝泉 通讯员 姜宝泉

经营管理及生态系恢复成交流重点    王威克

昆阳磷矿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效果好    胡崇良

问渠哪得清如许 人工湿地活水来    本报记者 徐琦

人工湿地 农村治污显身手    本报记者 汤璇 通讯员 黄慧诚 李俊华 黄霓

澄海盐鸿建人工湿地    本报记者  高丽

我省开始推行城镇人工湿地技术    记者 邓建华

上面养花种草 下面过滤污水    桐庐记者站 程大鹏记者 陈玮 桐庐记者站 裘一琳

持续推进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记者 徐斐 通讯员 高明

BAF强化人工湿地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韩晓丽

A~2/O-BAF系统深度脱氮除磷    陈永志

人工湿地预处理引黄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修春海

人工湿地构建及其对污染的黄河灌溉水处理效应    司万童

城市径流特征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研究    肖海文

人工湿地基质植物除钼机理与效能研究    练建军

人工湿地系统氯离子分布特征及其综合生态效益研究    陈明辉

人类—自然耦合系统中生产和分解子系统功能强化研究    刘冬

人工湿地减排温室气体估算研究    潘涛

北方都市生态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研究    王昊

微电场—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处理重金属废水初探    卢守波

应用人工湿地处理城镇生活污水    杨帆

污水厂升级改造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温小鹏

寒冷地区人工湿地基质的筛选及净化效能研究    肖婷

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研究    刘峰

农田径流人工湿地处理中磷的去除研究    刘波

人工湿地处理源水中两种典型POPs物质的效果研究    张键

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筛选与人工湿地基质净化性能比较    张蔚

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中污染物去除特征研究    曾永刚

厌氧发酵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城镇污水的效能研究    安丽娜

 
关键词: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