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地热能 > 正文

气候暖干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旱涝时空演变特征

关注热度:171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韩晓敏 延军平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从旱涝灾害角度探讨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的影响,以期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为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东北地区1956—2012年50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通过样条插值法、Mann—Kendall检测及Z指数方法对该区降水及旱涝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近57a东北地区气候整体呈现暖干化的趋势;(2)半湿润区增温幅度最大,达0.34℃/10a,湿润区相对较低,为0.25℃/10a。半湿润区降水减少趋势最为明显,为-8.82mm/10a。(3)东北全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Z指数变化一致,呈现出"涝—旱—涝—旱"的演变特征。(4)大涝频率高值中心分布于小兴安岭北部和三江平原、嫩江流域北部等;大旱频率高值中心集中分布于东北地区西部。[结论]东北地区气候暖干化的趋势给该区农牧业带来不利影响,受旱地区应及时启动干旱预警紧方案,开展抗旱工作。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旱涝灾害 暖干化 时空分布 东北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部分重大自然灾害的时空对称性:结构、机理与适应对策”(41171090)
【分类号】:P426.616
【正文快照】:
近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据统计,平均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全国GDP的3%~6%,旱涝为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1]。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频繁发生的旱灾、洪涝灾害、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严重影响了该区的农业可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王江山;孙凤华;赵春雨;王颖;曹焉艳;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赵秀兰;

Z指数在旱涝形势分析中的应用    陈莉

近30年中国陆地表层干湿状况研究    吴绍洪,尹云鹤,郑度,杨勤业

1988—2007年辽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赵先丽;李丽光;贾庆宇;谢艳兵;周广胜;

东北地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与措施分析    谢立勇;郭明顺;曹敏建;刘恩财;高西宁;

东北地区近百年气候变化及突变检测    孙凤华;袁健;路爽;

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2006年世界气象日主题    章国材;

辽宁省近50年旱涝灾害的时空特征分析    江和文;郭婷婷;包颖;苏贵岭;廖晶晶;

东北地区近50年来极端降水和干燥事件时空演变特征    孙凤华;吴志坚;杨素英;

海口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统计拟合    李伟光;朱乃海;陈汇林;陈珍莉;田光辉;

旱涝指标在枞阳地区的选择及应用    叶松;邹士奖;程丽娟;张斗胜;

宿州市大涝发生年份的中心逼近式GM(1,1)预测模型研究    孙惠合;晁林海;娄伟平;

合肥市近55年的旱涝演变规律    方茸;张建军;翟振芳;张平;陈健;魏春璇;邓斌;

安徽省一季稻涝灾损失定量评估研究    许莹;马晓群;岳伟;

三峡库区上游(川渝地区)旱涝指标研究    张葵;刘庆;杨德保;马振峰;杨东;旷云米;李愉;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干旱防御与抗旱措施    黄瑾;

宿州市秋冬连旱的灰色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孙学浩;孙惠合;

基于实时数据驱动的益阳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钟荣华;刘电英;张南海;

近50年三江-长白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王焕毅;刘俊杰;宋长远;齐杰;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赵秀兰;

1951-2004年我国北方干旱化的基本事实    马柱国;符淙斌;

基于SPI的1958-2009年吉林省旱涝时空特征分析    秦丽杰;张辉;李明;宗盛伟;

基于判别式分析法和多次度SPI指数的干旱灾害风险预测    张琪;张继权;佟志军;刘兴鹏;朱东岩;

秦岭地区秋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方建刚;侯建忠;白爱娟;陶建玲;

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    张友姝;孙燕;

径流量干旱指数在河西走廊灌区的应用    王劲松;冯建英;吴伟;

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    胡宜昌;董文杰;何勇;

佛山市前汛期旱涝影响因子和预报方法    黄先香;炎利军;施能;陈小芸;

中国逐月(三—九月)降水特征对比分析    李红祺;钱永甫;

区域旱情中长期预报及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    张丹

金沙江干热河谷滇榄仁与锥连栎幼苗建成机制及生态适应性    刘方炎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冰川的变化    李巧媛

基于气候变化的水稻旱灾风险及其保险研究    赵建军

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    温和

江淮下游典型平原水网地区水循环变异的洪涝响应研究    叶正伟

长白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李明

长白山北坡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    王晓东

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刘彤

近50年塔里木河流域干湿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李红军

江西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研究    张建荣

基于GIS的吉泰盆地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变化研究    杨格格

东北三省农业气候年景评估研究    符琳

中国汛期降水及其极端值的统计推断模型研究    程智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    苏坤慧

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农业旱情监测适用性研究    陈鹏

江苏省干旱发生规律及其监测预警指标研究    孟翠丽

东北及邻近地区积雪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分析    陈光宇

江苏省行业气象敏感性研究    芮珏

气候变化与气候事件对锦州农田生态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张丽华;史奎桥;刘景利;孟令久;

四川省粮食单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李启宇;张文秀;

河北省耕地变化与粮食产量灰色关联分析    郭海洋;梁山;胡建;

鞍山市春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阎琦;吴艳青;朱宇;马秀红;崔莉敏;

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价    吴荣军;郑有飞;关福来;杨彬云;徐芳;

近50年来锦州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张翠艳;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对策    李宪萍;于翠红;冯娟;王春杰;高山;

50a来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的空间变化分析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张存杰,高学杰,赵红岩

1959年北京城大水回顾    李裕宏

黑龙江省近三十年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研究    周长生

黄土高原气候暖干化趋势及适应对策    刘晓清;赵景波;于学峰;

1957-2007年额济纳荒漠绿洲暖干化趋势    王旭东;刘克利;戴玉芝;冯震;金柏青;孙红斌;

咸阳市气候暖干化及干旱灾害趋势判断    张立伟;延军平;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对甘肃气候暖干化的响应及应对技术的研究进展    邓振镛;张强;王润元;赵鸿;徐金芳;刘明春;赵红岩;姚玉璧;

陕西渭北旱塬近43年气候暖干化研究    殷淑燕,黄春长,延军平

华北地区气候暖干化的农业适应性对策研究    王长燕;赵景波;李小燕;

甘肃特种作物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及适应技术    邓振镛;张强;孙兰东;王润元;刘明春;姚晓英;徐金芳;

1960-2009年朝阳市气候暖干化研究    李丹丹;

中国中纬度地带气候暖干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施雅风,范建华

陕甘宁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    杨新,延军平

1957-2007年额济纳荒漠绿洲暖干化趋势    王旭东;刘克利;戴玉芝;冯震;金柏青;孙红斌;

气候暖干化对西北四省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及调整方案    邓振镛;张强;赵红岩;王润元;史志娟;方建刚;李林;李艳春;

本溪市暖干化及旱涝灾害趋势分析    吉奇;王超群;

气候暖干化对中国北方干热风的影响    邓振镛;张强;倾继祖;徐金芳;黄蕾诺;张树誉;

乌海气候生产力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    王旭东;李忠;包伟民;陈凌云;

中国北方气候暖干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技术    邓振镛;张强;王强;倾继祖;黄蕾诺;刘文婧;徐金强;

暖干化导致西南干旱频繁    本报通讯员 刘文静

我省气候趋向暖干化    记者 王文辉

西北地区气候环境能走出“暖干化”吗?    本期嘉宾 甘肃省气象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张强

开发清洁能源 创造美好家园    省气象局局长 秦元明

 
关键词: 旱涝灾害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