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风能 > 正文

风能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关注热度:196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秦剑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风能发电以其资源丰富和技术上的优势,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的重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风能大国,但是对风能发电的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控制系统方面,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仍然很薄弱。因此,研究风能发电技术的主要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方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风能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对风能发电系统的一些关键问题,特别是在控制系统相关的问题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了风速的预测问题。通过分析风速序列高度的非线性、大间歇非平稳性和混沌特性,构建了基于相空间重构小波神经网络的风速预测模型。 (1)分析了风速序列的非线性,采用自相关函数检验法判定了风速序列的非平稳性,采用功率谱法判定了风速序列的混沌特性,构建了一种风速预测模型。 (2)针对风速序列的混沌特性,采用G-P (Grassberger-Procaccia)法计算相关维数,由Takens嵌入定理求得嵌入维数,将相空间重构嵌入维数作为模型时序数据输入维数,避免输入节点数选取的任意性使得到的预测结果不一定是其解空间的表达问题。 (3)利用小波变换对非平稳性的分解,结合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有效地解决风速序列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问题,给出了模型结构和学习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 (4)采用我国浙江杭州湾入海口(北纬90°,东经120°)多组半小时实测风速数据,对本文构建的风速预测模型进行工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的精度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2.研究了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的功率控制问题。基于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趋近率的积分变结构控制器,实现了双馈风电机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 (1)基于最大功率反馈控制策略以及定子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实现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和双馈电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 (2)针对传统的双馈电机矢量控制策略结构复杂,鲁棒性不强等问题,在双馈电机定子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变结构控制策略。通过直接在转子静止abc坐标系实现转子侧电流的无静差控制,避免了对转子电流实施坐标变换,简化了控制结构。且滑模变结构控制对于电机参数变化及外部扰动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电机参数变化及外部扰动对双馈风能发电系统的影响。 (3)在变结构控制的滑动面引入积分环节,可消除电机参数变化及外部扰动造成的稳态误差,又可通过调节积分环节的参数,改善滑动运动的动态品质。通过采用指数趋近律可保证滑动模态到达过程的动态品质,又可消弱变结构控制本质上的开关不连续性造成的系统抖振。 (4)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进行了工程应用验证。 3.研究了风电机组的偏航控制问题。基于偏航控制系统的工作特性,采用V-HC (Vane-Hill Climbing)算法实现了偏航最大功率跟踪;提出了一种滑模速度控制器,实现了偏航感应电机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 (1)针对基于风向传感器的风向微变化时风向偏航控制角度难以精确化问题,在风向角小范围变化时采用基于功率检测的爬山算法进行最大发电功率跟踪,以解决小范围内风向传感器难以确定风向角的问题,提高了偏航控制的精度。 (2)针对风速检测和偏航控制具有滞后性,采用基于相空间重构的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风速短时预测,根据预测风速对风电机组进行超前偏航控制,即可实现风电机组的最佳发电,又能减小对风力发电机组的风力冲击,保护和延长风力发电机的寿命。 (3)针对偏航控制系统抗较大外部扰动的鲁棒性问题,在偏航感应电机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的基础上,将滑模变结构控制和矢量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滑模速度控制器用于偏航控制系统的速度控制,给出了滑模速度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滑模速度控制器的有效性。滑模变结构控制对于电机参数变化及外部扰动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偏航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扰动性。 (4)通过对比实验和工程验证,表明本文的控制策略是可行有效的。 4.设计了一套中小型风能发电机组控制装置,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本文的控制方法和策略是可行有效的。 (1)实现了中小型风能发电系统的信号采集和处理、偏航控制、自动解缆、并网发电控制、停机制动控制、安全保护、本地监控、远程监控。 (2)给出了偏航控制和功率控制主要功能的软硬件实现方法。 (3)对设计应用的系统进行实验和运行测试,通过实测数据分析,验证了控制装置和相关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风能发电 风速预测 小波神经网络 功率控制 偏航控制 滑模变结构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614
【目录】:
  • 致谢9-10
  • 摘要10-13
  • ABSTRACT13-22
  • 第一章 绪论22-34
  • 1.1 课题背景22-2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4-31
  • 1.2.1 风速预测方法研究现状24-26
  • 1.2.2 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功率控制技术研究现状26-29
  • 1.2.3 风电机组偏航控制技术研究现状29-31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31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31-34
  • 第二章 风速预测34-54
  • 2.1 风速序列特性分析34-37
  • 2.1.1 风速非线性特性分析34
  • 2.1.2 风速非平稳特性分析34-36
  • 2.1.3 风速混沌特性分析36-37
  • 2.2 风速预测37-39
  • 2.3 风速小波神经网络的结构39-40
  • 2.3.1 小波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39
  • 2.3.2 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造39-40
  • 2.4 风速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中间隐层构造40-42
  • 2.4.1 隐层小波函数的选择40-42
  • 2.4.2 风速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隐层节点数的确定42
  • 2.5 风速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初始化42
  • 2.6 风速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学习算法42-44
  • 2.7 相空间重构风速时间序列44-46
  • 2.7.1 延迟时间的确定45
  • 2.7.2 嵌入维数的确定45-46
  • 2.8 风速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训练46-48
  • 2.9 实验分析48-52
  • 2.9.1 风速相空间重构48-49
  • 2.9.2 风速序列相空间重构49
  • 2.9.3 风速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训练49-52
  • 2.10 小结52-54
  • 第三章 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功率控制研究54-74
  • 3.1 风力机特性分析55-59
  • 3.2 双馈电机数学模型59-63
  • 3.2.1 双馈电机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60
  • 3.2.2 双馈电机定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60-61
  • 3.2.3 双馈电机定子电压定向矢量控制61-63
  • 3.3 变结构滑动模态控制的设计方法63-66
  • 3.3.1 变结构控制的设计方法63-64
  • 3.3.2 变结构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64-65
  • 3.3.3 变结构控制的抖振问题65
  • 3.3.4 变结构控制的不变性65-66
  • 3.4 双馈电机功率控制的积分变结构控制策略66-69
  • 3.4.1 双馈电机功率控制系统结构设计66-67
  • 3.4.2 偏差方程的构造67-68
  • 3.4.3 切换函数构造68
  • 3.4.4 变结构控制律设计68-69
  • 3.4.5 参数摄动分析69
  • 3.5 仿真实验及分析69-71
  • 3.6 小结71-74
  • 第四章 风电机组偏航控制技术74-88
  • 4.1 偏航控制系统结构75-76
  • 4.2 偏航控制工作原理76-77
  • 4.3 偏航控制的工作模式77
  • 4.4 偏航控制V-HC算法77-80
  • 4.4.1 风向传感器控制算法77
  • 4.4.2 基于功率检测的爬山算法77-80
  • 4.5 基于风速预测的偏航保护控制80
  • 4.6 滑模变结构速度控制器设计80-84
  • 4.6.1 偏航感应电机数学模型80-81
  • 4.6.2 矢量控制81-82
  • 4.6.3 切换函数构造82-83
  • 4.6.4 滑动模态存在和到达条件83-84
  • 4.6.5 抖振问题的解决84
  • 4.7 仿真实验及分析84-86
  • 4.7.1 风向阶跃时的跟踪实验85
  • 4.7.2 偏航过程中的扰动实验85-86
  • 4.8 小结86-88
  • 第五章 中小型风能发电控制系统设计88-106
  • 5.1 风能发电控制系统88-89
  • 5.2 风能发电控制系统设计原则89-90
  • 5.3 风能发电控制系统硬件设计90-95
  • 5.3.1 信号采集单元91-92
  • 5.3.2 运行主控制器92
  • 5.3.3 偏航伺服单元92-93
  • 5.3.4 并网控制单元93-95
  • 5.3.5 通信接口电路95
  • 5.4 风能发电偏航控制的软件设计95-98
  • 5.4.1 偏航控制的模式控制95-96
  • 5.4.2 偏航跟风模块设计96-97
  • 5.4.3 基于风速预测的偏航保护控制97-98
  • 5.5 风力发电功率控制的软件设计98-100
  • 5.6 系统上位机功能设计100-101
  • 5.7 实验结果分析101-10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106-108
  • 6.1 总结106
  • 6.2 展望106-108
  • 参考文献108-11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11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风电场对发输电系统可靠性影响的评估    吴义纯,丁明,李生虎

风电机组偏航Fuzzy-PID合成控制系统仿真    朴海国;王志新;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并网积分型变结构控制    侯勇;童建东;

双馈电机系统滑模变结构反演控制的研究    李渊;何凤有;谭国俊;

基于CPSO的PID神经网络及偏航电机控制策略    朴海国;王志新;

几种典型的风力发电系统对比分析    李建林;高志刚;付勋波;李政珉;

小波网络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刘志刚,王晓茹,钱清泉

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电系统运行研究    贺益康,郑康,潘再平,刘其辉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交流励磁综述    伍小杰,柴建云,王祥珩

基于最佳功率给定的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策略    胡家兵;贺益康;刘其辉;

康平县风力资源调查与分析    李娟;王贵元;

基于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的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    储茂得;周松林;

远距离大容量风水互补系统的优化调度    田建伟;胡兆光;吴俊勇;周景宏;

基于模糊控制的智能风力发电机机舱控制    王海军;董海鹰;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    张嘉英;王文兰;蔡永刚;

自抗扰控制器在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彭露群;解仑;李崇坚;巩潇;孙铁;

基于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的风力能源变换系统    赵莉;刘连根;宋平岗;

基于负载电流前馈的风电系统网侧变流器控制    郑重;杨耕;

风电系统中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研究    张猛;陈虎;陶彩霞;

定桨距风力发电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贾玉梅;

基于模糊逻辑的变速恒频风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    肖运启;徐大平;吕跃刚;

风电并网技术研究    赵莹;邹亚麟;

基于bladed软件的风力发电机组稳态风性能曲线研究    陆晔;滕蓓;祁恩荣;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蒸汽发生器动态过程辨识    周刚;张大发;彭威;

多分辨小波网络及在股市预测中的应用    吕淑萍;李强;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网侧变换器控制方法比较    周先明;潘庭龙;纪志成;

Detecting Abrupt Changes based on Dynamic Analysis of Similarity for Rotating Machinery Fault Prognosis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功率捕获的控制策略研究    杜志伟;赵峰;杜晓亚;

实测风场数据的修正与预测    李正农;刘艳萍;王莺歌;

双馈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建模与仿真    严干贵;祝明佳;崔扬;

电力短期负荷时间序列混沌特性分析及预测研究    谢忠玉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    撖奥洋

自适应结构优化神经网络控制研究    宋清昆

江苏省沿海潮间带风电产业综合评价研究    严晓建

大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王哲

双馈风电机组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井艳军

大型双馈风电机组动态载荷控制策略研究    王晓东

被动动态行走双足机器人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    刘丽梅

交通流的非线性分析、预测和控制    张勇

吉林省洮南风电场选址及长远发展分析    陈海清

风力发电机组暂态模型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陈建伟

风力发电机偏航控制系统的研究    金长生

大型风力机叶片的外形设计与数值模拟分析    魏义利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整机结构强度分析    金大伟

考虑风速随机性的风电场电压相关问题的研究    周志飞

分岔理论在风电系统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许珊珊

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方案设计    冯凯辉

风电机组监控安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林媛源

1.5MW永磁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电磁场与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    祝令帅

基于二维多规则云模型定性推理的场地分类方法    王威;马东辉;苏经宇;韩阳;任磊;黎江林;

并网型大型风电场风力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的混沌属性分析    王丽婕;廖晓钟;高爽;冬雷;

基于MEMS微加速度计的振动测试仪    曾勇;杨涛;岳高铭;

对数据平稳性检验方法的比较研究    吕光明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转子电流自抗扰控制    夏长亮;宋战锋;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用交流励磁电源的研究    赵仁德,贺益康,黄科元,卞松江

提高PWM整流器抗负载扰动性能研究    赵仁德,贺益康,刘其辉

基于MRAS速度辨识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祝龙记,王宾

永磁同步电机滑模变结构直接转矩控制    贾洪平;贺益康;

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空载并网控制策略    吴国祥;马炜;陈国呈;俞俊杰;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    刘其辉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模拟平台的研究    谢震

双馈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    魏学森

以色列引进风能发电技术    

风能发电有望降低成本    刘云佳

全球风能发电飞速发展    沈德昌 ,张学先

风能发电    陈运来;

德国利用海风提高风能发电量    

全球风力发电增长去年创历史记录    

广东省风能发电发展浅析    黄晖

英国将快速发展风能发电    

德国:风能发电渐成规模    晓风;

甘肃拟建10个风能发电区应对气候变化    

风能发电的环境效益分析    刘荣;丁卫颂;王天龙;

美国2012风能发电占电力供应6%    

风能发电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李秋胜;李永贵;陈伏彬;赵松林;朱楚南;

风能发电对于节能环保发展经济的意义    张俊;

状态监测有效提升风能发电传动系统可靠性    张恩广;

船舶风帆、风电综合应用初步数值研究    刘德兴;郑艳娜;彭海婷;温铂洋;

奥巴马以威胁安全为由禁中国公司在美建风电场    

合肥首个风能发电项目巢湖观湖风电场开建    

2010年全球中小型风能产业报告    都志杰;

德国筹建世界上首座海上风能发电站    国文

瑞士大力发展风能发电    甘方

欧盟风能发电占总量5%    贾瑛

海南首个风能发电项目启动    记者 建军

世界风能发电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赵事立

德国风能发电“行陆而望海”    武文

全球风能发电飞速发展    冬日

世界风能发电增长创记录    记者 卢苏燕

欧盟推广海上风能发电好处多    罗善兴

今日风车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爱成

风能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秦剑

基于汽车风速的风能发电系统研究    王超

福建省风能发电企业的商务模式创新研究    胡学庆

渤海湾海上风能发电陆地维保地的选址分析    曾锴

垂直型风能发电系统设计与研究    韩旭

山东半岛风能发电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陈利雯

风能发电并网系统的研究    赵薇

风能发电与火力发电的发展潜力对比研究    原博

 
关键词: 风能发电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