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生物质能 > 正文

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秸秆纤维品质分析

关注热度:185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徐丁一 王红武 刘志芳 吴宇锦 黄长玲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通过对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应用广泛的27份骨干亲本自交系的秸秆纤维成分研究,结果显示自交系秸秆纤维品质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CELLU)、半纤维素(HCELLU)和木质素(ADL)平均含量分别为47.657%、24.551%、21.096%、20.906%和3.776%;不同自交系间秸秆NDF、ADF、CELLU和ADL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HCELLU无显著差异性;各纤维组分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不同年代间自交系秸秆纤维品质NDF、ADF、CELLU、和HCELLU含量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即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各组分含量较高;ADL含量在不同年代自交系秸秆中含量变化不大。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高产玉米育种课题组;
【关键词】玉米 骨干自交系 秸秆品质性状 木质素 纤维素
【基金】:国家863“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课题
【分类号】:S513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杂种优势的推广和利用,自交系的选育成为基础育种工作之一,我国玉米育种工作者除了从地方品种中选育优良自交系外,还从国外直接引进自交系,或者外引杂交种和群体中选育自交系,并从中选育了一大批优良骨干自交系,培育出大量优秀杂交种[1]。随着玉米产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分析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的研究    吴军,白琪林,苏胜宝,陈绍江,孟庆翔,严衍禄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主要化学成分和活体外消化率比较    闫贵龙;曹春梅;鲁琳;孟庆翔;

玉米茎秆抗倒特性的解剖研究    王群瑛,胡昌浩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的改良与杂优模式的利用    王懿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陆利行,田曾元

中国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顾晓红

十年来中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变化的分析    滕文涛,曹靖生,陈彦惠,刘向辉,景希强,张发军,李建生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    吴景锋

博州玉米新品种及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    史丰疆,杨治明,何建军,戴勤,李中校,叶玉香

利用外源种质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及强优势杂交种的实践与思考    叶金才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利用研究进展    刘治先,张发军,孟昭东,韩静,郭庆法,汪黎明,巩东营

东北地区春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的分析    李玉发,李淑芳,刘洪欣,何中国

黄淮海夏玉米的育种目标及品种选育方法改良    汪黎明;郭庆法;高新学;孟昭东;刘治先;

山东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史新海,李延峰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引用研究    孟昭东,郭庆法,汪黎明,刘治先

河北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述评    李洪杰,刘志勇

玉米高直链淀粉基因ae的特异性PCR鉴定    王汉宁;王芳;王化俊;鱼小军;

玉米部分品质指标的遗传变异研究    潘相文,金益,王立丰

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戴景瑞;

玉米杂种优势与我国的玉米种质扩增    张世煌;彭泽斌;袁力行;李新海;

广西玉米杂交种的发展历程、种质基础和杂优模式分析    黄开健;

我国西南地区杂交玉米育种策略的探讨    潘光堂;荣廷昭;

优良玉米自交系LD53、LD175与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种东单8号选育的研究    蔡世斌;李秀兰;郑国利;

河北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的分析    孙海昆;杨密珠;焦宏业;周进宝;

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定位农艺性状QTL    滕文涛

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体系及抗旱鉴定指标遗传特性的研究    孙彩霞

玉米抗矮花叶病遗传分析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王振华

几种作物非叶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李寒冰

不同玉米基因型叶片保绿性生理机理及遗传研究    刘开昌

普通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其近红外测定方法的研究    魏良明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    杨世琦

水稻高产株型有关重要性状的产量生理研究    郎有忠

四川省玉米杂交种种质研究    杨元明

玉米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及其与薏苡比较基因组研究    黄益勤

洛单6号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韩卫红

玉米新品种洛玉2号的选育及栽培、繁育技术研究    赵保献

普通玉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相关及近红外测定方法的研究    卢宝红

玉米株高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剖析    马西青

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和营养成分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方继友

化控剂对玉米生理作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杨微

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抗倒形态特征及若干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董琦

农作物高秆翻埋还田机械技术研究    周勇

若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    刘希慧

东农-2玉米改良群体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张晓峰

应用微生物接种剂和酶制剂调制玉米秸的研究    韩继福,王建兵,高宏伟

玉米的品质类型与育种    王慧军;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    李九云

玉米类型和籽粒成熟期影响秸秆营养成分与活体外消化率的比较研究    闫贵龙,孟庆翔,陈绍江

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丹598姊妹系的选育与利用    王孝杰,陈刚,佟圣辉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系数的研究    宋德凤,吴高岭

玉米新种质78599类群的形成、应用与改良    柳迎春;代秀云;李耀光;于明彦;

添加己酸和盐酸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    席兴军,韩鲁佳,原慎一郎,甘利雅弘

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席兴军,韩鲁佳,原慎一郎,野中和久

SSR分子标记与玉米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曹永国,向道权,黄烈健,王守才,吴敏生,戴景瑞

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戴景瑞;

紧凑型玉米自交系D34的选育与评价    陈刚;景希强;陈丽;岳辉;佟圣辉;时俊光;陈晓旭;杨海龙;付俊;孙玉军;龙玉辉;

豫中南地区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袁刘正;柳家友;

玉米雄性不育制种值得一试    

河南省夏玉米育种现状及种质利用探讨    孟彦;姜涛;王祥福;张燕;卢广远;

玉米品种(系)子粒品质性状的分析比较    王付娟;张晓东;李淑梅;

国内玉米育种期待提高市场契合度    金晓峰;

Mo 17及其改良系在东北三省利用情况的分析    谢志涛;

1973~2009年中国玉米品种演替过程中根系性状及其对氮的响应的变化    吴秋平;陈范骏;陈延玲;袁力行;张福锁;米国华;

玉米高产纪录创造者李登海    

抗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在玉米中的遗传转化    尹祥佳;翁建峰;谢传晓;郝转芳;李新海;张世煌;李永生;王汉宁;

浅析西南地区玉米育种的有关问题    邵思全;

导入野生种染色体片段玉米的获得和细胞学鉴定    王灵芝;曲明俐;张举仁;

玉米育种中核心种质的改良与应用探析    郭庆法;高新学;孟昭东;汪黎明;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北方早熟春玉米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玉米育种新材料    张可炜;王先艳;王灵芝;张举仁;

吉林省玉米育种概况及发展趋势    王绍萍;刘文国;焦仁海;

国外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孙晶;马春祥;齐伟杰;毕洪涛;赵吉春;赵建风;孙海权;于艳红;陈淑君;冷廷瑞;于勇;苏波;

通过外源多个抗病基因聚合改良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的抗病性    王斌;

伊犁地区玉米育种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浩;刘杰;张格锋;章柱;马守科;李新;王佳武;

浅谈玉米自交系选育    孟昭东;张发军;韩静;郭庆法;汪黎明;刘治先;

玉米育种花期不遇巧应对    吴明辉

山东三强联手打造玉米育种研发联合体    张海峰 王祥峰

攀登玉米育种的科技巅峰    本报记者 徐锦庚 宋学春

我省三强联手打造玉米育种“研发联合体”    张海峰 王祥峰

广东甜玉米育种达到国际水平    张建明 王青峰

登海种业:开辟玉米育种创新事业    本报记者 于春美

省首席玉米育种专家张学舜支招:玉米夏种“三注意”    记者 李虎成 通讯员 李习军

科技创新立潮头 玉米育种当先锋    本报记者 魏东 通讯员 李杰文 丁照华 刘铁山 穆春华

云南玉米育种创3项世界第一    记者 陈云芬

“吉祥1号”广适高产震动全国玉米育种界    王朝霞

农杆菌介导gna基因转化玉米骨干自交系及转基因玉米的抗虫抗病性分析    王兆玉

CIMMYT玉米育种过程的建模与模拟研究    张学才

Zea mays ssp. mexicana的利用和玉米优异渐渗系的创造及细胞学分析    王灵芝

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种子休眠性的遗传研究    兰海

玉米重要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产量相关性状QTL研究    石云素

西南部分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姚启伦

玉米单倍体育种及苗期耐渍性研究    邱法展

青贮玉米秸秆品质性状遗传及其近红外测定方法的研究    白琪林

吉林省玉米高产育种模式与技术的研究    杨伟光

玉米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及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王延波

玉米主要骨干自交系硝酸还原酶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张小琴

陕西省主要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赵静

玉米自交系478叶与根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及评价    崔红军

近20年吉林省玉米品种的综合分析    岳尧海

我国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和其亲本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卢振宇

玉米贵农318的选育及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彭忠华

玉米亚热带血缘改良系的杂种优势表现及遗传特性的研究    李继竹

普通和特用玉米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研究    钟昌松

玉米杂交种扩散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李晓君

郑单958双亲近缘系的生育差异及其在F_1中的遗传表现    董朋飞

 
关键词: 玉米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