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风能 > 正文

谁有和"低炭经济"有关的文章?

关注热度:121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热心网友:“低碳”概念的主要构成

  “低碳”概念主要由三个核心术语组成: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此外,还派生出“碳足迹”、“碳形象”、“碳责任”、“碳主张”、“碳交易”等子概念。(详细)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详细)

  低碳经济的实质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详细)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详细)

  澄清对低碳经济的几种误解

  总之,低碳经济不是时髦的概念,是可以落实到现实的行动。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消费方式的转型、能源结构的转型、能源效率的提高,使中国向低碳经济、低碳社会迈进——只有低碳社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详细)

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经济规模比现在要高出3-4倍,而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碳基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7%,未来的发展如果仍然采用高碳模式,到本世纪中期地球将不堪重负。由此,以低碳经济为基本内涵的发展模式就提到了日程之上。(详细)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应对气候变化等外部压力外,至少还有5个方面的内在要求。(详细)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以及缓解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所面临的国际压力的需要。这既符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又可以面对来自国际上的挑战。(详细)

热心网友:                               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清洁能源,即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如何抓住关键制定新能源政策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实施以下政策和措施。 一、推行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要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共同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最重要的操作模式是“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两者不同之处是范畴的不同,前者是一种经济模式,包括了生产和消费,后者只是一种生产模式,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我国在电力、钢铁、化工和轻工等许多行业,已开展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   推行低碳生产,需要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等。   二是要按照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率、低排放、可循环和可持续的原则发展低碳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把节能、节水、节地与削减污染物总量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三是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在采用最安全最先进技术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等。   四是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二、提倡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   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20%,消耗了全球50%的能源,而世界上有13亿人口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有10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美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比中国多达五倍。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他们应当首先带头实行低碳消费模式,带头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此同时,在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当实行低碳消费这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中国在未来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们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同时,实行低碳消费,为保护世界气候和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低碳消费应当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意义却非常重大。 三、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行业中,存在着许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少新建项目,污染治理设备建成后放在那里,只有当环保监管人员去检查时才使用;由于我国排放标准普遍低于先进国家的标准,即使达标企业也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由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普遍低下,使二氧化碳和其它污染物的排放十分严重。   我国2004-2008年GDP年平均增长9.8%,2007年全国有200多个地级市平均GDP达17%,有的达到了30%以上。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在这种形势下,降低我国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节能降耗,缓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要扭转我国环境形势日益恶化的趋势,必须降低高碳产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和惩罚措施。   另外,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低碳产品出口。我国每年出口大量高碳产品,这些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了大量的污染。产品出口到外国,污染和环境破坏留给了自己,这不是低碳经济,更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四、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国际上已经有许多成熟的低碳技术,我们在努力发展和应用自己的低碳技术的同时,要大力从国外引进这些先进技术。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所谓的“巴厘岛路线图”,其中包括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战略性方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引进资金和先进的低碳技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速度,实现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气候变化之间的应对平衡。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长期能源安全,有助于缓解当前和未来能源体系下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而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炭河里文章    经济学人文章    分享经济文章    经济文章    英语经济文章    经济贸易文章    法治经济文章    经济普查文章    数字经济文章    经济生活文章
 
关键词: 经济 文章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