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小鹏痛诉特斯拉背后:那些硅谷汽车科技精英还能洄游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8 10:08:27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551


不过当时小鹏挖角谷俊丽,也被认为是特斯拉找茬小鹏的引子。

可以说,此阶段中国汽车智造的引领力量,大多数还是来自于美国“制造”,何小鹏在对曹光植一事表态时也说过:“公司独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未来仍将持续引进更多高科技人才。”

“引进人才”这个词,通俗地说约等于“挖墙脚”。那些华裔青年力量在美利坚的世界大厂茁壮成长,然后国内品牌凭借不差钱的原则,把海归们一钓一个准。

墙脚挖掘机,还能挖多深?

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即使在“中国崛起”的呼声下,新造汽车的技术话语大权仍旧纹丝不动地掌握在欧美的教育体系和企业生态当中。

在国内企业的原生环境中,终究培养不出几个谷俊丽或曹光植。

然而,不管这是特斯拉的无中生有,还是小鹏的“空穴来风,必有其因”,如小鹏这般隔三差五收传票的引进模式,这夹杂着剪不断理还乱商业纠纷的“人才引进”,显然不是真正健康的人才流动。

此前,Uber因窃取Waymo商业机密面临1.79亿美元赔偿的案例,早该给国内自主品牌敲响警钟。

在进军美国乃至未来冲击全球市场时,想当然地罔顾当地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以及竞业协议的要求,动辄以高薪来挖外资车企的核心技术人员,并让他们将前公司的研发成果夹带过境,如此这般消费人品的玩法,是会完蛋的。

不仅品牌会崩溃,那些从硅谷游回来的海归技术人员,也将失去退回到硅谷的后路。

不少自主品牌在研发初期,或多或少都逆向借鉴了国外车型的设计语言,这是一个初期不得不经历的过程。但如果不从借鉴的思路中扭转到正向开发,在抄袭的路上越陷越深,对于海归技术人员而言,无疑是以行业声誉为赌注的盲赌。

如今真正发展好的自主品牌,无一不走向正向开发,拥有自己鲜明的家族设计语言。

如果如同小鹏此类理不清的窃密疑云继续隔三差五见报,海归技术人员加入自主品牌团队的信心必将受到打击。到时候,自主品牌只能自力更生,自求多福了。

<上一页  3  4  
 
关键词: 特斯拉 小鹏 汽车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