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陈士华:汽车行业有望力稳全年预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06 15:09:53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208


要保供稳链,大循环微循环都得通

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疫情爆发以来,保供稳链成为汽车行业的头等大事之一。全面解决汽车供应链领域的复工复产和物流畅通困难等问题依然是目前的重要任务。陈士华说:“上海刚开始复工复产时,困难主要存在三慢:一是复工企业产能爬坡慢,二是员工从社区返岗慢,三是部分零部件物流运输慢。到5月底,汽车行业复工复产速度明显加快,物流也大为改善。”

其实,保供稳链近几年一直在提。最早国家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已经意识到“补短板”问题。但那时汽车行业的这种意识还不够强。近两年从疫情、芯片短缺到原材料涨价等,大家进一步意识到供应链的重要性,对保供稳链也更加重视。以前,各方面更重视整车而不太重视零部件领域的发展,现在开始更慎重考量突发情况下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问题。陈士华说:“汽车产业链很长,涉及企业比较多,既有大企业,也有小企业。那些高精尖产品往往集中在少数大企业手里,而且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生产。这样,当局部出现系统性风险时,直接影响到全国的生产节奏,这是非常致命的地方。过去,大家往往强调专精特新产品,其实也离不开中小企业生产的基础部件产品。”

在保供稳链方面,工信部等国家部委部门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建立汽车行业企业白名单制度,优先保障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指导上线“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帮助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等。

当然,汽车产业链太长,有些措施只能暂且兼顾到一些大企业和一级、二级供应商,但三级、四级供应商和一些小企业难以照顾到,而一些部件产品常集中他们那里,这样又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畅通。也就是说,大循环打通了,要是微循环不通,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依然受阻。

“短期应急措施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期看,我们应该在供应链方面做好顶层设计。”陈士华建议,国家层面可以对重点行业建立起供应链数据体系,以整合上下游资源。这相当于把产业链数字化,而且现在完全有技术手段和条件来实现。这样,一旦遇到突发状况,立马知道供应链的堵点、卡点在哪里,可及时实施精准施策。

2020年疫情爆发后,国内汽车行业在思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问题,而2022年疫情期间又引发汽车行业思考保供稳链问题。那么,现在汽车供应链是否需要重构?陈士华说:“我们原来所说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主要源于逆全球化思维下的卡脖子问题,所以我们强调‘双循环’概念。”为此,他提出:一是要从空间布局方面重新考虑产业布局,可以建立长三角等城市群概念。比如,长春、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区汽车产业布局相对比较集中,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容易造成区域性风险,进而影响到全局。如果空间布局更合理,就可以减弱系统性风险。二是很多企业原来基本上是一个部件就与一个供应商合作,没有“备份”,未来可以考虑至少找两家类似供应商合作,以防范突发风险。三是布局上还需考虑预防国际风险。比如,前几年日本提出“中国+1”概念,就是企业在中国布局,也要在其他国家布局,以防不测。

陈士华说,4月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直在密切跟踪行业运行态势,积极与汽车行业企业沟通,将相关情况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并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保供稳链、稳增长促消费的建议。

要稳增长,出台促消费政策刻不容缓

在保供稳链情势明显好转的情况下,稳增长和促消费就成为汽车行业面临的头等大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国家层面推出了系列稳增长和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比如4月10日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4月25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等。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拉动整个工业和消费增长。但今年汽车市场增长压力很大,如果没有相关政策促进,预期要达成不容易。”陈士华直言:“5月、6月两个月很关键,要把产业链打通,满足生产需要,并尽早推出促进消费的举措。我们的观点是,要努力达成全年预期,应推出相应力度的消费促进政策。”

当前,稳增长任务艰巨。陈士华认为,最紧迫的问题仍然是解决汽车供应链方面的复工复产达产和畅通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加快激活消费市场是全年稳增长的关键。据5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1-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9.0万辆和769.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5%和12.1%。

为确保稳增长,目前首先要实现保供稳链。为此,陈士华提出了以下建议:

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并针对疫情严重地区给予财政补贴或减免税收等政策支持,让企业尽快摆脱疫情造成的经营困难。

畅通交通物流,促进大循环和微循环全面畅通,尤其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堵点。

加快关键零部件产业布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优化产能,条件成熟的地区加快汽车产业合理布局,以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对汽车经销商实施阶段性纾困解难措施。对因疫情封控导致无法营业的4S店,造成经销商贷款、银行承兑汇票逾期的情况,不计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记录。为经销商提供流动贷款额度、利率支持政策,以便经销商短期内调动资金以保障员工工资、房租水电费用、银行贷款利息等经营成本支出。适当阶段性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降低税务负担等。

同时,要全力恢复和提振市场信心。陈士华认为,与汽车生产端相比,消费需求走弱更难恢复,因此要尽快出台促进终端消费的刺激政策。为此,他提出了以下建议:

尽快推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明确下一阶段双积分政策。建议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将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到2025年。适当延长新能源商用车补贴行驶里程时限。将补贴政策向需求侧倾斜等。

鉴于当前汽车市场疲软的不利形势和汽车行业综合税负较高的客观情况,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汽车行业深受鼓舞。为避免因消费者等待实施细则出台,而影响到终端市场销售,建议最好能在5月底前明确相关细则,6月1日实施。如有可能,借本次减征的契机,研究车辆购置税差别化征收的政策方案。

推动限购城市增加购车指标。建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限购城市,尽快增加50%-100%的购车指标,并逐步全面取消购车限制,通过经济手段调节中心城区车流量问题。

推动汽车下乡。建议将宜商宜家的皮卡产品、微客和微卡等车型换购给予额外补贴3000-5000元;在有条件的地区,农村户口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适当补贴,重点针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区域,实施定向购车补贴或减免购置税政策。

推出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如报废旧车,购买补贴8000元/辆;转出旧车,购车补贴5000元/辆。为加快淘汰高排放车辆,建议有条件地区淘汰国四及以下车辆置换新车给予补贴。

对营运货车免征高速通行费。建议今年施行对营运货车免征高速通行费,降低营运货车的运营成本。

建议将私人购买乘用车车款纳入个税抵扣项目。

在出口方面,畅通国际物流,解决物流交付的瓶颈问题,并适时开通新能源汽车运输专用班列,以满足车企“走出去”的发展需求等。

陈士华说:“目前汽车产业发展形势逐步好转,企业应该抢抓上半年的窗口期,以弥补损失的产销量。我们相信,只要全行业上下同心,汽车行业有望力稳全年预期,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2年6月刊“封面故事”栏目,敬请关注。

       原文标题 : 陈士华:汽车行业有望力稳全年预期 | 封面故事:两线战“疫”(四)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