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两种矛盾混合 2017新能源车产业将如何破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12 01:01:27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352


  三大效果显著 洼地效应形成

  当发展路线先行时,产业政策必然紧随其后。时下,我国新能源产业相关政策几经动荡,无论是整车、电池、还是充电桩等领域均为此苦恼。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副会长、自主汽车行业分会会长李庆文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正确的、有效的、真正能解决问题的、系统性稳定性预见性的政策,现阶段如果离开这些政策,之前作出的努力将有可能半途而废,也有可能丧失掉现在很好的局面。”

  在李庆文看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是生产力,而产业政策是支撑条件,“有了生产力所需要的支撑条件,才能让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能力,才能变成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对于目前坊间和业界一些对现行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负面评价,李庆文认为一味地批评和质疑有失偏颇,因为现在能看到的产业政策取得的成果至少已经有三个。

  第一,新能源产业政策使我国的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传统汽车一样,在世界上占据了第一的位置,这样的客观现实是否定不了的,“无论如何也不能一句话或者一个简单的否定就把全行业的奋斗、努力否定掉”。李庆文指出,汽车工业起点较低的历史原因,加上技术积累、产品积累都需要时间,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可能一开始就成为世界最强,先大后强才是现实的发展路径。

  第二,新能源产业政策促使中国出现了一批有生命力和活力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新型企业,在十几年过程中他们已经成长到在全球市场都有一席之地。比如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前提下、通过自我创新发展到了今天的比亚迪,如果没有政策构建的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市场环境,比亚迪不可能成为在世界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具有战略地位和重要性的企业;如果没有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不可能产生明德时代为代表的在电池领域可以和世界一流电池企业进行竞争的中国电池企业。

  第三,新能源产业政策使得中国成为了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资源洼地。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开始向中国集聚,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围绕着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人才、资本向中国流动,对资源集聚的洼地效应已经产生。李庆文直言,包括德国大众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汽车企业正在激烈地战略转型,其特点之一就是加大在中国的布局,“目前我看到世界汽车产业的资源,各种要素向中国流动的速度正在加快。”

  政策缺乏系统性 产业发展需前瞻规划

  “今天我们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应该欣慰,这一轮的世界产业革命中国没有落后,我们在技术上有了大量的投入,有大量的积累,也有大量的成就和产出。我们不能否定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人员,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国家战略的引导做出的这些努力和获得的这些成就。”但在肯定新能源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李庆文也指出,过去产业政策的引导性和操作性之间的关系没有梳理好,政策的系统性是有缺陷的。

  他认为,产业的引导性前期做得很好,但是产业政策在操作层面有太多的随意性、临时性和碎片化现象,许多非产业需求的因素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的错位。补贴政策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央政府的补贴政策很明确,但是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细则时没有规划、没有时间表,导致企业纠结焦躁又无可奈何。

3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