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合同能源管理为什么在中国“走了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4 12:07:26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31


  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工艺流程一直缺乏更新,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同时对于企业如何完成背负的节能减排目标始终不知从何下手。然而,通过节能服务公司1年多的改造,该化工企业不仅当年节能4.2万吨标准煤,完成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生产单位产品的耗电量也下降63度,增加了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而此项节能投资仅花费2000余万元。

  “这就是典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北京思能达节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满章介绍说,合同能源管理由于其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已逐渐成为国内节能减排市场的重要运营模式。

  9月12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2012年以来政府密集发布了关于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其中仅重点项目的投入就将达到3.6万亿元。

  7月2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涉及多个节能环保子领域,尤为引人关注的是重点提到要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在“十二五”期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将保持在30%以上,到2015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专家指出,作为一种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在进入我国10多年后迎来快速发展期。

  合同能源管理:已成为推动节能工作新兴力量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国内简称EMC)是指由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

  业内人士表示,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迅速,与政府对环境监管的压力日益增加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密不可分。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要实现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并且把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实行问责制,企业由此感受到强大的外部监管压力;同时,由于宏观经济增速下降、产品利润减低、能源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必须放弃过去粗放的经营模式,特别是钢铁、煤炭、电力、石化、发电等耗能大户,只有通过节能降耗方式进行精细化成本管理,提高生产科技含量,才能应对目前的挑战。

  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前来“淘金”。据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发布的2012年节能服务公司百强研究报告研究显示,从2009年到2011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从502家增到3500家,节能服务项目投资额从195.32亿元递增到412.13亿元。同时,节能服务公司也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业务范围逐渐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

    
 
关键词: 企业 能源 合同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