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合同能源管理成节能减排利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4 19:05:20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88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元丰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经济运行的各行业中,能耗最大、浪费最严重、最有节能潜力的是工业领域,“许多石化、钢铁、发电、玻璃制造企业在生产中产生了大量余热,这些余热若不回收利用将白白浪费。”

  据相关部门测算,“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余热节能潜力将达9000万吨到1亿吨标准煤,市场规模也能达到3000亿元。

  “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的好处之多、潜力之大,从目前各地正在进行的煤改燃气供暖就能看出来。”葛亚飞认为,全部改为天然气供热,不仅会加剧天然气供需矛盾,使政府拿出大量财政资金进行专项补贴,还会挤压城市地下管道空间,“如果变为煤改工业余热或可再生能源供暖,上述问题都会得到明显缓解。”

  在工业余热领域开展节能服务的另一好处,是能够发挥系统节能的优势。刘静认为,“对于实力较强的节能系统集成服务商来说,大规模工业节能有利于发挥其统筹优化各生产环节运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能源的梯级利用效率,实现整体节能最佳效果。”

  发展瓶颈尚待突破

  投入大、回收慢、融资难、信用差等,成为制约合同能源管理的层层障碍

  资金投入大、回收期长,是考验合同能源管理的头号难题。对节能公司而言,强大的持续融资能力是其做大做强的前提。盾安节能在连续签订几十亿元合同后,就曾面对投资者对其资金压力的担忧。对此,盾安节能系统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方面项目是逐年建设逐期完成,投入运营后即可形成收费,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入,逐步形成项目自有资金滚动发展;另一方面盾安环境作为上市公司,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结合原有资金储备,资金不是问题。

  但并非所有节能服务公司都能“衣食无忧”。大量中小型节能公司正是由于自有资金有限,又很难获得银行贷款,面临着“长不大”的难题。中国节能协会相关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现阶段最大的困难就是融资难。

  诚信缺失让一些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心有余悸。记者了解到,节能服务公司在回收期遭遇违约,从而导致前期投资“打水漂”的案例近年时有发生。国内最早尝试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之一、山东点石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是由于连续遭遇对方违约,导致企业元气大伤,上市计划也不再提起。

  此外,部分工业领域实行垂直管理模式,也成为合同能源管理的障碍。一位节能领域专家告诉记者,以电力行业余热余压利用为例,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大多比较积极,“但合同额超过2亿元时,地方电厂就没有自主权,需申报到集团总部,但总部对这些事情一般不感兴趣,容易导致合同久拖不决。”此外,一些用能企业也组建了内部节能公司,加大了专业节能公司获取订单的难度。

  “竞争确实存在,但并不足以对我们这样的企业形成威胁。”葛亚飞说,“节能行业专业性很强,只有具备技术、资金实力和系统集成能力,并拥有项目运营、管理经验以及品牌优势,在节能服务行业才会有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合同 能源 余热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