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垃圾焚烧与二恶英关系详细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8 15:07:22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20


  人类暴露的观测病例报道,一是氯痤疮,二是暂时性肝毒效应。1997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2,3,7,8-TCDD列为人类致癌物。虽然2,3,7,8-TCDD是致癌物,但目前还没有一例人类因二恶英类致癌的病例报道。就目前人类二恶英类暴露实际背景值状况而言,非致癌毒性作用比致癌毒性作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更大些。另外,二恶英类具有结构稳定,半衰期长的特性,二恶英类在人体内的半衰期长达5~12年,长期接触可造成体内蓄积。

  为保护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制订了二恶英类的每日耐受量(TDI)为10皮克毒性当量/天/公斤体重的标准,1998年WHO根据获得的最新毒性数据对二恶英类的TDI修订为1~4皮克毒性当量/天/公斤体重。考虑到二恶英类具有显著的生物蓄积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WHO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了70皮克毒性当量/月/公斤体重的暂定每月允许摄入量(PTMI)标准。

  研究表明,人体对二恶英类物质的暴露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物。人体内的二恶英类90%以上来自食品。

  6、如何减少公众担心?

  建立公众参与长效机制,通过在线监测数据推测二恶英类物质排放情况

  公众对垃圾焚烧二恶英类物质的排放仍存顾虑,因此要建立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对焚烧企业进行监督。烟气中痕量的二恶英类尚不能做到实时在线监测,但可以通过一些在线监测的数据推测二恶英类物质的排放情况。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可以表征燃烧效率,含量高说明燃烧不充分,二恶英类物质的含量就有可能高,反之亦然。烟气中的烟尘含量能反映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在二恶英类物质生成量相同的情况下,烟尘排放量越低,烟气中二恶英类物质的含量就越少。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也在考虑在焚烧设施设立在线长期采样装置,通过长期采样装置可以设定每天、每周或每月的采样时间及采样量,取得一定时间内焚烧设施烟气中排放二恶英类物质的平均值。与每年一两次监测结果相比,这样更能反映企业长期排污情况,减少公众担心。

  任何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都面临着有效处理垃圾和二次污染控制的双重任务,控制二恶英污染排放,使之不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是关系到我国焚烧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二恶英 烟气 毒性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