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太阳能资讯 > 正文

【深度】为何三大光伏巨头捱过寒冬却在暖春倒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23 03:01:35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692


  无论是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还是保定天威,都曾明确提出要打造光伏“垂直一体化”模式,进行全产业链扩张。

  红炜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所谓的“专业化”和“全产业链化”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单纯来看,这两种发展道路都没有问题,但对企业家在不同产业周期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是一种考验。

  最初从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品中下游环节切入光伏行业的无锡尚德,2008年开始急剧扩张,除了上述对多晶硅料项目的向上延伸,几乎对光伏全产业链进行了全面尝试。

  2006年,无锡尚德以低于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最大的专业太阳能组件生产商MSK公司;2009年,无锡尚德启动成都的碲化镉薄膜电池项目,投入3亿美元在上海建立薄膜电池工厂,于7月紧急叫停,加码投资26.8亿美元将其改为晶硅电池工厂;2011年,无锡尚德利用全资子公司荣德新能源为平台扩产硅片,产能由2010年的500兆瓦一跃至2011年的1600兆瓦。据财报显示,无锡尚德2011年亏损达10.067亿美元,该年的资本支出为3.67亿美元,主要是用于荣德硅片产能的扩张。

  相比之下,江西赛维则凭借着核心业务硅料和硅片的扩张逐渐拓宽全产业链。2007-2012年江西赛维在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面出击,产能迅速扩张。其硅片年产能由420MW扩张至4300MW,总资产也由13.1亿美元,飙升至2011年底的68.54亿美元。2011年,江西赛维计划支出4.5亿-5.5亿美元,用于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产能扩张上。

  自2001年涉足新能源以来的短短几年,保定天威已接连投资了多个光伏业务平台,除投资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天威英利)、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外,保定天威于2008年成立了三家光伏控股子公司。2007-2008年,新光硅业与天威英利发展迅猛,净利润贡献占上市公司保定天威的一半以上。

  据审计署资料,2008-2012年,保定天威共推动了21个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投资额超过150亿元。

  这种打造“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并不仅存在于上述三大破产的光伏巨头,一度曾是行业内稍具实力企业的普遍选择。

  “目前的光伏行业内依然、并且肯定存在‘全产业链’的选择,”红炜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但不同于2008-2011年间供大于求两倍以上的畸形市场环境,短期之内不存在需求迅速下降的趋势。今年的需求达到了近年来全球光伏行业需求的最高点60GW,中国占近一半。预计未来两年不会有增长,但会继续保持需求水平。现在是适合风险掌控和资金动员能力较好的企业来延展自身产业链的。”

  韩启明也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了相同观点,眼下是光伏企业打造全产业链的合适时机。行业还处于激烈竞争期,此期间的毛利率相对会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会更强。产业链的专业分工是在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时期才应出现的情况,目前光伏行业还未发展到那个时点。

<上一页34
 
关键词: 光伏 太阳能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向日葵形太阳能集中器可使采集率提高10倍
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