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深化制度改革 回归环评本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17 10:02:40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37


环评部门调整管理思路

五年来,各级环保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主动调整管理思路,加快创新体制机制,深度聚焦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推动环评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据黄润秋介绍,这些突破和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简政放权成效显著。2013年底以来,环境保护部共下放57项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将环境影响较小的高速公路、汽车、大型主题公园等9项国家核准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环保部门。修订《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名录》,将13类项目由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降为编制报告表或填报登记表。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清单式管理试点,推进园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环境保护部调整《环评文件内部审查分类目录》,采取提前介入等措施,缩短审批时间。

战略规划环评地位突出。完成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地区战略环评,启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战略环评。完成长江干线航道、全国公路网等一批重大规划环评。通过水电规划环评,减少25个梯级布设,多保留1170多公里天然河段;通过沿海港口规划环评,避让自然保护区34处,减少围填海面积224平方公里。

环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强化环评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公开资质受理、审查、审批信息和环评机构及从业人员信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不断加大环评机构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力度,“十二五”以来,累计对质量低下、存在出借资质和人员“挂靠”等问题的301家机构和239名环评技术人员予以严肃处理并记入诚信记录,情节恶劣的一律清除出环评队伍。

全面实施环评机构脱钩。截至目前,地方环保系统的350家环评机构中,已有337家完成脱钩,其余13家机构将在12月底注销资质,届时脱钩任务将全部按期完成。

五年来的实践显示,各级环保部门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全力推进环评改革破冰,一些长期制约环评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步破解。

环评工作尚存在不足

与此同时,对照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对照人民群众的环境诉求,黄润秋指出,环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战略和规划环评落地难,支撑宏观决策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认识和职责履行还不到位,在重大发展决策中对战略和规划环评成果应用不充分。如前一阵中央环保督察发现,有的地方在开发建设中未充分考虑战略环评要求,有的规划未依法开展环评依然得到批复,有的地方产业园区违反规划环评要求引进项目。

项目环评背负太多,管理边界和责任边界模糊,“未批先建”现象依然存在。项目环评聚焦不够,内容过于庞杂,承担了一些应由其他部门负责的职能。

公众参与存在定位不清、方式不实等问题,部分公众参与流于形式。有的把公众参与简单地理解为征求公众同意不同意项目建设的程序,而未将其作为问计于民、提高和改善环评工作质量的过程。

“重审批轻监管”现象仍然存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不够完善。项目环评、“三同时”监督与后续验收管理衔接不畅,监管职责尚未完全理顺,容易出现重复监管或“监管真空”。在监管中,对大数据等先进手段的运用不够,监管效率也有待提升。

一些地方对上级下放的环评审批事项存在接不住、管不好的问题。有的是由于地方不当行政干预,顶不住压力,不该批的也批,乱作为;或者该管的不敢管,不作为。有的是由于工作量明显增加,但环评管理和技术评估力量薄弱,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环评的公信力,阻碍了环评有效性的发挥。黄润秋强调,必须直面这些问题,着力从制度机制上寻找原因,用改革的办法加快推进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环境 项目 理念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