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重金花在刀刃上?我国水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及产出效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0 09:34:31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67


近水而居,是不少人的梦想。看看各地楼市,海景房、湖景房、河景房,只要沾了“水”价格就会高出一截。但是,如果自家住宅靠近的是黑河臭水,那可就是烦恼了。

刚入夏,天津市河北区靖江桥一带的居民又开始苦闷了——随着温度升高,旁边的北塘排污河水臭味又开始散发出来。这条“排污河”其实十多年前就做了截污治理,河边绿化的不错,沿河公园有模有样,看得出花了不少银子。

“怎么就治不好呢,钱真是打水漂了!”周边居民的抱怨,很有代表性。滇池“十一五”“十二五”总计治理投资超500亿元,而太湖的治理资金早已超千亿,更不要说治理松花江,仅吉林省“十三五”的总投资就将达到8563亿元。两湖的治理,虽已有成效,但远不能说已高枕无忧,而松花江流域更是出现了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上升。

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出台后,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估算,全社会投资大概需要4.6万亿元。很多人关心:这么高的投入,钱能不能花在刀刃上?资金花出去了,能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这个效果能不能长期保持?最近,财政部、环保部联合下发《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给出了资金使用严管的积极信号。采访有关部门和专家,看看这治水资金到底该怎么管、怎么用。

资金投入和治理效果并非一一对应,多年持续投入才能见效

水质变差,主要是各种污染集聚、超过环境容量的结果。咱老百姓通常认为,花钱建污水厂做好截污,水质总会一点点好起来。其实,投资跟治理效果,还真不是一一对应的事。说起“巨资治污,越治越污”,常有人拿滇池做例子。事实上,这两年,滇池的治理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但这距离治理开始已经过去了近20年。

“我们治理滇池,确实走过不少弯路,前期大量投入,不仅因为缺乏经验,也因为我们缺乏适合的技术。”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曾在全国人大环资委任职多年,谈及滇池的治理历史,至今仍记忆犹新。

骆建华说,高原封闭湖泊的治理可以说是世界性难题,治了工业污染等外源性污染,可农村面源却一时难找到好办法,而后来以人工湿地等对付面源,又发现湖泊自身底泥等内源性污染依旧是难题。“钱真没少花,但前期的效果不能让人满意,引发公众抱怨可以理解,但这确实需要付出一定代价。”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告诉麻辣姐,河流湖泊环境质量的要素不仅包括水质,还要看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此为标准的治理才是长效有价值的。正因如此,治水难度远超治气,花钱肯定要比治气多,而且短期很难看到效果。

“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了前期的投入和工作,比如污水厂的大规模兴建、管网的建设和加密,都是水污染治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要花大价钱的事。” 王洪臣强调。

各路资金参与治理,政府及民间投资效益均有明显提升

仔细打量《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每项指标细致明确,而且分值设置充分体现了“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百分制的考核,“产出和效益”大项55分,水环境质量目标占30分,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占15分,经济社会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各占5分。可见,中央资金不是随便拿来花花的,必须有质量讲效益。

1  2    
 
关键词: 治理 资金 水污染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