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如何对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及实施效果进行绩效评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21 11:33:11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78


3.3 城市“弹性”构建的区块策略评估

对不同区块而言,受基础条件和发展历程影响,需重构或扩增的“弹性”不尽相同,这使不同区块的“弹性”构建策略在空间格局上有所差别,需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如各级各类规划对海绵建设指标予以明确。对空间分布进行评估,应集中于“小海绵”指标及相应措施在不同区块“弹性”构建的定位及作用。首先是明确不同区块所需的“弹性”要求,这需要结合对城市发展问题的总结与凝练成果,并结合区块基础条件进行;其次是明确“小海绵”模式对不同地块所需“弹性”的贡献率,这需要准确把握“小海绵”所构建“弹性”的属性,侧重于“小海绵”起端控制/源头控制这类特点;最后是明确目标“弹性”仍存在的欠缺与不足,为其他措施如“大海绵”模式的接入提供基础。

3.4 “大海绵”统筹与构建

结合前述的区块策略,需采用“大海绵”措施完善“弹性”构建,考核内容为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大海绵”补强“小海绵”的欠缺。对于部分城市区块,受制于建设现状等因素,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可采用及实施的“小海绵”构建措施较少,且设施整体效果受限,对于这部分地块可采用“大海绵”措施,使其达到相应的“小海绵”指标,主要措施为过程控制及末端控制措施,如市政雨水调蓄池、末端截污设施等。其次是“大海绵”完善区块“弹性”构建。“小海绵”模式集中于还原地块开发前的水文状态,属于区块“弹性”构建的重要环节,但该模式不足以全面覆盖城市的“弹性”需求,在此条件下需要采用“大海绵”措施以完善地块弹性。最后是“大海绵”对整个“弹性”体系的串联。各地块的海绵设施需进行合理贯通连接,避免出现空间上“碎片化”发展,功能连接上呈现“绿洲式”孤立。

3.5 经济拉动效果评估

海绵城市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另一项重要作用,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市场的巨大拉动作用。可以说,海绵城市不只是建设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实体“弹性”,也需要建立适应新型城镇化模式富有弹性的“金融弹性”。对经济拉动效果的评估,是海绵工程实施效果的另一重要侧面,是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评估应结合不同城市融资策略进行,如开展PPP模式等。

4、结语

我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可以归纳为“小海绵”和“大海绵”模式,“小海绵”以定量化指标为核心,“大海绵”则强调兼容各类相关技术措施,“大小海绵”共存体系是实现城市“弹性”诉求的根本途径。基于“大小海绵”共存模式,海绵城市绩效评估的体系化方法应该考虑地域性条件影响、“小海绵”模式本地化、城市“弹性”构建的区块策略、“大海绵”统筹与构建和经济拉动效果。

  2  3  
 
关键词: 海绵 城市 模式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