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太阳能新风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关注热度:163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杨军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论文研究一种太阳能与相变蓄热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新风系统,属于绿色能源与节能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及社会效益。 论文首先建立了小型太阳能新风系统模拟装置,完成了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方法的研究,为太阳能新风系统实际实验平台的研制奠定了基础。然后,完成了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系统实验平台的系统方案设计与研制工作,深入分析了这种新型新风系统的运行规律,对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 l、建立了小型太阳能新风系统模拟装置,进行了设计方案验证、多种运行模式控制实验等研究工作。根据模拟系统的热力学特性及实验数据,构建了仿真模型,结合模糊控制实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 2、针对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系统实验平台测控量多、运行模式多,控制关系复杂等特点,提出了系统设计方案,建立了基于太阳能和相变蓄热技术的新风系统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采用相变蓄热材料进行储能,在无日照时可继续提供热能,实现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实验平台具有9种运行模式,可进行多种环境条件下对新风控制的实验研究。 3、在新风系统实验平台上设计完成了大量控制实验,对不同运行模式、不同运行阶段的特性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获得了较为全面的新风系统运行特性与控制规律,包括新风温度与变频器控制电压之间的控制关系、变频器控制电压范围、新风温度可控范围、太阳能热水温度与新风设定温度关系、模式切换时的系统特性等,为后续系统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充分的实验数据与控制经验。 4、针对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系统的参数时变、非线性、环境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提出了有效的模糊控制策略。该策略采取针对不同的运行模式设计不同的模糊控制规则,以及在同一运行模式下粗调模糊控制器与细调模糊控制器相结合的控制方案,在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的同时确保了系统的控制精度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证明,这一控制策略的运用保证了对新风系统温度的准确控制。 5、将自适应神经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系统的模糊控制器设计,根据BP神经网络理论,依据实验数据样本,实现Takagi-Sugeno型模糊控制器的自动建立。此方法可成为新风系统模糊控制规则设计的有效辅助手段,提高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自动建立的模糊控制器在太阳能全部供新风和蓄热槽供新风两种运行模式下的控制结果达到了人工设计模糊控制器的控制精度。 6、提出了PID继电自整定与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设计了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系统的自适应PID控制器。该自适应PID控制器具有在继电自整定确定初始参数的基础上进行自适应参数调整的特点。通过不同新风温度设定控制实验以及不同运行模式变换时对新风温度的稳定控制实验,其实验结果满足新风系统的控制精度要求。
【关键词】:太阳能 相变蓄热 新风系统 模糊控制 自适应PID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K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引言11-12
  • 1.2 太阳能在建筑供暖领域的应用12-14
  • 1.3 太阳能供暖与蓄热技术14-16
  • 1.4 空调新风系统与智能控制16-21
  • 1.4.1 新风系统应用现状16-18
  • 1.4.2 智能控制与应用18-21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1-23
  • 第二章 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系统模拟装置与控制仿真23-41
  • 2.1 引言23
  • 2.2 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系统模拟装置23-28
  • 2.2.1 新风系统模拟装置的组成结构23-24
  • 2.2.2 新风系统模拟装置的运行模式24-26
  • 2.2.3 新风系统模拟装置的测控系统设计26-28
  • 2.3 新风系统模拟装置的控制实验与模糊控制器设计28-33
  • 2.3.1 新风系统模拟装置手动控制实验28-30
  • 2.3.2 新风系统模拟装置的模糊控制30-33
  • 2.4 新风换热模型与仿真33-39
  • 2.4.1 风机盘管换热模型的建立34-36
  • 2.4.2 Matlab/Simulink风机盘管仿真模型与实验验证36-38
  • 2.4.3 太阳能全部供风模式下的建模与控制仿真38-39
  • 2.5 本章小结39-41
  • 第三章 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系统实验平台设计41-61
  • 3.1 引言41
  • 3.2 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系统实验平台的原理与结构组成41-43
  • 3.3 太阳能集热部分与运行模式43-44
  • 3.4 太阳能蓄热供风部分与运行模式44-49
  • 3.5 实验平台测控系统硬件设计49-53
  • 3.5.1 实验平台测控系统测控量归类统计49-50
  • 3.5.2 实验平台测控系统硬件组成方案设计50-51
  • 3.5.3 实验平台测控系统相关设备51-53
  • 3.6 实验平台测控系统软件设计53-59
  • 3.6.1 iCAN功能模块通讯编程53-54
  • 3.6.2 iCAN功能模块数据采集与转换处理54-55
  • 3.6.3 实验平台系统软件功能55-59
  • 3.7 本章小结59-61
  • 第四章 模糊控制在太阳能新风系统实验平台中的研究61-85
  • 4.1 引言61
  • 4.2 模糊逻辑理论与模糊控制系统61-67
  • 4.2.1 模糊逻辑理论61-66
  • 4.2.2 模糊控制系统66-67
  • 4.3 太阳能新风系统实验平台手控实验与系统特性分析67-72
  • 4.3.1 实验第一阶段系统运行结果与特性分析68-69
  • 4.3.2 实验第二阶段系统运行结果与特性分析69-70
  • 4.3.3 实验第三阶段系统运行结果与特性分析70-71
  • 4.3.4 实验第四阶段系统运行结果与特性分析71-72
  • 4.4 太阳能新风系统实验平台的模糊控制器设计72-80
  • 4.4.1 太阳能全部供风模式下的模糊控制器设计73-77
  • 4.4.2 太阳能边蓄热边供风模式的模糊控制器设计77-79
  • 4.4.3 蓄热槽供风模式和电锅炉全部供风模式的模糊控制器79-80
  • 4.4.4 太阳能全蓄热模式的控制80
  • 4.5 不同运行模式下模糊控制实验结果分析80-84
  • 4.5.1 太阳能全部供风模式下系统的模糊控制实验与结果分析80-81
  • 4.5.2 蓄热槽供风模式下系统的模糊控制实验与结果分析81-82
  • 4.5.3 相同设定温度下模式切换时系统的模糊控制实验与结果分析82-84
  • 4.6 本章小结84-85
  • 第五章 自适应神经模糊控制在太阳能新风系统实验平台中的研究85-101
  • 5.1 引言85
  • 5.2 BP神经网络的算法与原理85-89
  • 5.2.1 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85-86
  • 5.2.2 BP算法原理86-87
  • 5.2.3 BP网络的前馈计算87
  • 5.2.4 BP网络权系数的调整规则87-89
  • 5.3 基于Takagi-Sugeno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89-92
  • 5.3.1 模糊系统的Takagi-Sugeno模型89-90
  • 5.3.2 Takagi-Sugeno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结构90-91
  • 5.3.3 学习算法91-92
  • 5.4 太阳能新风系统实验平台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控制设计92-97
  • 5.5 自适应神经模糊控制实验结果分析97-99
  • 5.6 本章小结99-101
  • 第六章 自适应PID控制在太阳能新风系统实验平台中的研究101-121
  • 6.1 引言101
  • 6.2 自适应PID控制101-106
  • 6.2.1 数字PID控制器102-104
  • 6.2.2 自适应PID控制104-106
  • 6.3 PID参数整定方法106-114
  • 6.3.1 PID参数自整定106-107
  • 6.3.2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基本方法107-110
  • 6.3.3 PID继电自整定110-112
  • 6.3.4 太阳能新风系统实验平台的PID继电自整定112-114
  • 6.4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114-116
  • 6.4.1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114-115
  • 6.4.2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原理115-116
  • 6.5 自适应PID控制实验结果与分析116-119
  • 6.5.1 自适应PID与常规PID控制结果比较116-117
  • 6.5.2 不同新风设定温度和不同运行模式变化下的控制结果117-119
  • 6.6 本章小结119-121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121-124
  • 7.1 总结121-123
  • 7.2 展望123-124
  • 参考文献124-132
  • 致谢132-133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13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虚拟仪器的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    关贞珍,霍晓静,钱东平,杨世凤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和发展途径    郭芳;

参数自寻优模糊控制器在中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吴爱国,杜春燕,宋晓强

多孔蓄热墙太阳能采暖系统优化设计    欧阳莉;刘伟;

Simulink环境下的风机盘管仿真实验研究    李晓琪;沈致和;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及对策分析    李仕国;

太阳能采暖技术在宁夏南部地区的应用    郭亚娜,李永贵,李敬

控制网络技术的发展    郑文波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冬季工况的空调过程设计    万建武

多功能太阳能采暖集热器研究    郝庆英;高震;董丽艳;郝亚丽;崔岩;

模糊自整定PID温度控制器    周昆仑

采用新型相变材料蓄热槽蓄放热特性数值计算方法探讨    王昊

相变蓄热技术及理论在空调蓄热装置中的应用研究    蹇瑞欢

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闵剑青

新型相变蓄热装置蓄放热特性的实验与计算模拟分析    李香玲

专家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陈丹

智能控制在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楚文军

太阳能富集地区主动太阳能热水采暖蓄热系统优化设计    王登甲

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央空调温度控制研究    董航飞

神经网络智能诊断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理论实现与展望    刘青峰;尹久仁;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灭火救援中的应用    唐安军;

液压AGC电液伺服系统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与仿真研究    张建功;刘宝权;刘佳伟;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统一描述    梁学斌;

相变储热材料的种类、应用及展望    王志强,曹明礼,龚安华,苏青青

基于模糊逻辑的PID控制器的设计    王光磊

故障树分析法在农产品立体仓库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段翠芳;李伟;

基于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喷雾干燥系统的仿真研究    张月静;

太阳能热泵技术及其供热应用    黄金保;浦绍选;

人工神经网络在化学中的应用进展    高志明,关岩,于洪梅,吴秀红,李井会

基于汉密尔顿原理的神经元模型    严传魁;王如彬;

基于Internet的变电站信息化技术研究    屠长安;

太阳能热泵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祖文超;李琼;

四种有机保温材料的受热过程分析    孙诗兵;陈萌;王昭君;高庆;张银祥;杨洪昌;

一般模糊系统作为函数逼近器的设计方法    高谦;王秀红;魏新江;

基于改进型模糊聚类的模糊系统辨识方法    魏立新;田学静;王洪瑞;宋阳;

真值流动模糊控制算法及其在温控系统的应用    龙祖强;梁昔明;阎纲;陈列尊;

Edge Detection of Wood Defects in X-ray Wood Image Using Neural Network and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Synthesis of Boolean Networks Via Semi-tensor Product    

600MW超临界锅炉过热汽温反馈补偿神经网络逆控制    马良玉;盖银平;史振兴;

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及其在船舶运动参数辨识中的应用    戴运桃

基于小波和迟滞的混沌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孙明

交通领域中的聚类分析方法研究    李桃迎

基于Agent船载危险品应急管理资源协同分配机制研究    陈飞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吴启涛

柔性坐标测量机空间误差模型及最佳测量区研究    郑大腾

神经网络硬化实现的共性技术在电力传动中应用研究    汪木兰

随机回归神经网络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朱松

无刷双馈电机建模及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邵宗凯

波浪运动升沉补偿液压平台关键问题试验研究    曾智刚

平面二级倒立摆的控制策略研究    张蛟龙

基于灰关联及其预测的煤矿安全管理及事故预警方法    杨媛

新安煤田二_1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预测    李连昌

飞机钣金叠板数控套裁下料软件系统的研究    罗婷婷

真空差压铸造系统加压模型建立与控制算法设计    马爱清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    张东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性能的优化分析    李振兴

基于PJR-2X型喷浆机器人的开放式算法平台研究与设计    刘鲁艳

BP神经网络研究与硬件实现    李安新

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    陈少华

面向21世纪的嵌入式系统    吕京建,肖海桥

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稳定PID控制方法的研究    扈宏杰,尔联洁,刘强,陈敬泉

高温熔盐相变蓄热系统的数值模拟    邢玉明,崔海亭,袁修干

预估Fuzzy-PID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庞丽萍,王浚,刘旺开

用于二阶加纯滞后过程的IMC-PID控制器的研究    龚剑平,王连伟,游浩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马玉梅

长期增量成本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分析    黄秀清;司先秀;

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问题分析    韩慧秋,董威

专家系统与专家控制系统    李昌春,左为恒

住宅通风与节能    邹欢

一种新的采暖方式——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    那艳玲;涂光备;

地板供暖设计与运行基础理论研究    刘艳峰

温室-蓄热层-采暖房系统中的传热与流动研究    陈威

体育馆空调气流组织CFD模拟研究    徐静

气流组织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的数值模拟    周佳

太阳能低温热水采暖系统在拉萨地区的应用研究    熊安华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设计方法初探    邹立超,杨为滨

民用建筑空调设计新风系统浅析    程珈宁;廖义钊;

知识园地    

基于新风系统的通信机房节能降耗技术研究    魏三强;

暖通空调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翟家佩,宣苓

新风处理终状态点的讨论    郑钢;

吹入普通百姓家的“新风”——4套业主推荐的新风系统配置    卢虹;

干工况风机盘管加冰蓄冷新风系统空调过程研究    周俊凯,周伟坤,陈国邦

森德康舒新风系统    

我家天天呼吸“新”空气——4套业主推荐的新风系统配置    卢虹;

某酒店中央新风系统振动噪声控制    谢荣基;彭良兵;万宇鹏;

民用建筑空调设计新风系统浅析    程珈宁;廖义钊;

百货商场空调的新风系统设计    殷民;

关于分户式中央新风系统的探讨    李兴友;

上海地区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新风节能分析    宋丹辉;臧建彬;陈佳;刘叶弟;

宾馆空调新风系统设计探讨    陈焕新;张俊;符登驹;

地板与新风联合供冷变风量新风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王旭;

谈变频VRV空调及新风系统设置的一点体会    林仁生;

论高层建筑冰蓄冷空调新风系统节能优化设计    李光旭;

利用自然冷源实现核心机房节能降耗    冯元明;

室内新风系统走俏广州市场    驻广东记者  田红旗

居家是否需要智能新风    柳明珠

森德新风系统掀起空气净化革命    吴厚斌

重庆电信节能减排取得进展    记者 李远治 通讯员 刘健

新风系统让智能住宅“深呼吸”    唐茜

新风是阵什么风    本报记者 付灿华

新风系统需要因地制宜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 赖世能

预言实现:更加现实    尚岸

建筑节能新设施让家更环保    本报特约记者 苏立敬

如何让家居变得环保又节能?    本报记者 李禾实习生 梁海燕

太阳能新风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杨军

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控制系统的研究    王丽丽

基于系统辨识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供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李鹏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分布式风光互补系统控制与最大功率跟踪策略研究    刘立群

节能建筑模块化体系设计与评价及仿真优化方法研究    黄茜

基于STC12C5412AD的机房新风系统设计    张权

住宅负压新风系统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与参数优化    徐春艳

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在太阳能新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肖爱林

电讯通信机房新风系统节能研究    蒋雅靖

基于组态软件的实验室新风系统程序设计    贾雪

基于CAN总线的测控网络系统及其在空调新风系统中的应用    陈猛豪

基于CAN总线的太阳能新风测控系统设计与控制算法研究    颜雨田

太阳能新风测控系统的智能控制设计    郑积斐

基于LPC2294的新风机组监控系统设计    古延辉

地源热泵与太阳能复合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徐华丽

 
关键词: 太阳能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