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地热能 > 正文

中国中世纪暖期气候研究综述

关注热度:173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高建慧 刘健 王苏民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中世纪暖期是2000年来全球最重要的气候事件之一,关于中世纪暖期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代用资料重建气候序列。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能敏感响应环境变化的高分辨率的信息载体主要有冰芯、树轮、历史文献、湖泊沉积及石笋等。随着代用资料的开发,对于中世纪暖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中世纪暖期是否具有全球性,不同区域的起讫时间、增温幅度、内部波动以及成因机制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争议。主要原因是受重建资料敏感性与地域性限制,加上不同代用指标对气候变化敏感性的差异以及不同代用资料的方法、气候与环境意义等存在差异,定年存在误差。在中国,从对重建资料的整理分析来看,对于“中国是否存在中世纪暖期”这个问题,各研究者们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对于中国中世纪暖期冷暖变化的研究,由于区域差异,东部重建资料以历史文献为主,而西部关于历史气候环境的相关记载很少,所以重建资料以冰芯、湖芯、树轮等为主。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认为,西部的冷暖变化与东部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是东部在900~1300 A.D.存在明显的温暖期,而西部则暖期不如东部明显。今后为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中世纪暖期气候特征,应加强各种代用指标高分辨率序列的积累和定量化研究、各种代用指标和重建序列的综合集成研究及其与古气候模拟结果的比较研究,以期从动力学角度加深理解中世纪暖期的区域响应差异。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 气候 重建 代用资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5035,4027212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321)共同资助
【分类号】:P532
【正文快照】:
“中世纪暖期”(MedievalW arm Epoch,或Medi-evalW arm Period,或H ighMedievalTime)又称“小气候适宜期”(Little climatic optimum),指900~1 300A.D.出现在欧洲及北大西洋临近地区的相对温暖气候阶段[1],它最早由Lamb在1965年提出[2],因为1100~1200 A.D.正处于欧洲的“中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何云玲;张一平;杨小波;

西安高陵渭河近120年来的洪水演变    赵景波;蔡晓薇;王长燕;

晚全新世苏干湖年纹层沉积及其环境记录    周爱锋

大气温室效应的热力学机理分析    李琰琰

塔里木盆地南缘9-14世纪期间气候环境特征研究    钟巍,王立国,李偲

全新世几个特征时期的中国气温    王绍武,龚道溢

过去2000年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葛全胜,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张丕远

辽代西辽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环境特征    韩茂莉

西峰剖面有机质记录的黄土高原L_6-L_1古湿度演变    贾蓉芬,彭先芝

历史时期广东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薛积彬,钟巍,赵引娟,彭晓莹

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的评估    郑景云,王绍武

青海都兰过去2000年来的气候重建及其变迁    康兴成,张其花,Lisa J.Graum lich,Paul Sheppard

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    葛全胜,郑景云,方修琦,满志敏,张雪芹,张丕远,王维强

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沈吉,张恩楼,夏威岚

长江三角洲千年冬温序列与古里雅冰芯比较    陈家其,施雅风

新疆阿勒泰地区小冰期特征的树轮δ~(13)C记录    陈拓,秦大河,刘晓宏,李江风,任贾文,孙维贞

西藏林芝冷杉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对气候的响应    刘晓宏,秦大河,邵雪梅,任贾文,王瑜

西北地区近代及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马晓波,施雅风,沈永平,杨保

黑河230 a以来3~6月径流的变化    王亚军,陈发虎,勾晓华

20世纪初以来青藏高原东南部岗日嘎布山的冰川变化    刘时银,上官冬辉,丁永建,韩海东,张勇,王建,谢昌卫,丁良福,李刚

“Dark Ages”冷事件研究进展    赵引娟,钟巍,薛积彬,彭晓莹

山西芦芽山地区树木年轮记录的1676 AD以来5~7月温度变化    易亮;刘禹;宋惠明;李强;蔡秋芳;杨银科;孙军艳;

阿尼玛卿山不同海拔祁连圆柏树轮宽度年表特征对比分析    彭剑峰;勾晓华;陈发虎;刘普幸;张永香;张永;田沁花;

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同位素地球化学    孙艳荣,穆治国,崔海亭

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持续发展    彭敏;陈桂琛;王亚军;

近40年来中国的降水量、雨日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及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    王大钧;陈列;丁裕国;

全新世以来洱海流域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    王苏民;周静;沈吉;羊向东;

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模拟试验    陈星;刘健;王文翌;王苏民;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    于淑秋;林学椿;徐祥德;

我国过去千年地表温度序列的初步重建    初子莹;任国玉;邵雪梅;刘洪滨;

河北省夏蝗大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姚树然;李春强;王贵生;

近40年来中国降水量、雨日变化趋势及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    王大钧;陈列;丁裕国;

近45年大连地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    王秀萍;祝青林;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姚玉璧;王润元;邓振镛;尹东;陈昌平;张秀云;

白扦的树木年轮生态学研究    梁尔源

渭河流域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高分辨率研究    周群英

兰州三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与古环境重建    杨桂芳

最近135ka甜水海碳酸盐元素指标变化与湖泊环境演化    周厚云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古环境记录    肖尚斌 

罗布泊现代盐湖沉积与近两千年气候变化遥感研究    谢连文

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    杨煜达

古气候变化对湖相高频旋回泥岩和页岩的沉积控制    王冠民

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 kaBP以来的气候演化    谢远云

内蒙古岱海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化学风化及古环境变迁    金章东

黄旗海湖积物中有机质及有机碳同位素古气候意义的研究    王小燕

从环境演化角度探讨三星堆文化消失之原因    傅顺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与地质环境    段丽萍

柴达木盆地钻孔自然伽玛曲线记录的长时段短尺度(千、百年级)古气候变化    白世彪

湖北神农架近2000年来的石笋气候记录    况润元

气候变化对岩溶生态系统的影响    王玲

塔里木盆地南缘4.0 ka来气候与环境演变研究    王立国

环境变化和灾害对陕西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丁敏

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气温和温度生长期的变化    徐铭志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逆境条件下小麦产量、品质及其生理代谢的影响    解备涛

全球小冰期的气候变化    王立国,钟巍,李偲

冰芯与其它记录所揭示的中国全新世大暖期变化特征    何元庆,姚檀栋,沈永平,张忠林,陈拓,章典

全新世以来岱海盆地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的孢粉学证据    许清海,肖举乐,中村俊夫,阳小兰,郑振华,梁文栋,李月丛,井内美郎

石羊河流域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    程波,朱艳,陈发虎,张家武,黄小忠,杨美临

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以来人地系统演变历史的重建    胡金明,崔海亭,李宜垠

柴达木盆地东部表土花粉分析    陈辉,吕新苗,李双成

北方草原区主要群落类型表土花粉分析    许清海,李月丛,阳小兰,郑振华

中国的小冰期气候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张德二

新疆玛纳斯湖盆周围近14000年以来的古植被古环境    孙湘君,杜乃秋,翁成郁,林瑞芬,卫克勤

岱海沉积记录的季风/干旱过渡区全新世适宜期特征    孙千里;肖举乐;

青藏高原共和盆地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植被和环境变化研究    程波

近2千万年以来东亚季风演化的南海沉积矿物学记录    万世明

黄土高原西部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植被及环境变化研究    孙爱芝

祁连山空中水资源及水循环研究    张良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若干关系    张祥松,孙作哲,张金华,康兴成

中国西部山区全新世冰碛地层的划分及地层年表    陈吉阳

内蒙大青山全新世冰缘现象及环境演变    崔之久,宋长青

敦德冰芯中微粒含量与沙尘暴及气候的关系    刘纯平,姚檀栋,ThompsonL.G.,DavisM.E.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青海都兰地区过去1835年的气候变化    康兴成,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张其花,LisaJ.GRAUMLICH,Paul.SHEPPARD

利用树轮宽度重建近280a来祁连山东部地区的春季降水    勾晓华,陈发虎,王亚军,邵雪梅

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孢粉纪录及泥炭发育和演替过程研究    夏玉梅

当前古气侯研究的几个问题    任国玉

洱海近代气候变化的化学记录    陈敬安,万国江,陈振楼,黄荣贵

近2000年都兰树轮10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及其与中国其它地区温度代用资料的比较    杨保,康兴成,施雅风

科尔沁沙地历史变迁及其原因的初步研究    张柏忠;

中国中世纪暖期气候研究综述    高建慧;刘健;王苏民;

人类可能面临恐龙灭绝时的类似环境    延三成;

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与人类生活    杨慧影;

柴达木盆地东部36~18kaB.P.期间的孢粉记录及其气候环境    万和文;唐领余;张虎才;李春海;庞有智;

辽宁义县金家沟义县组砖城子层孢粉组合    黎文本;

兰州马衔山多年冻土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谢昌卫;赵林;吴吉春;乔永平;

浅析雷电在不同气候温湿环境中的活动特性    张建国

近60年兰州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    程胜龙;王乃昂;

河蚬分布的气候环境及壳体稳定同位素    张虎才;陈玥;樊红芳;杨明生;常凤琴;牛洁;雷国良;张文翔;

中国城市水资源消费与气候的关系研究    陈惠娟;千怀遂;

山地城市气候、绿化与热环境    唐鸣放;

加强绿化改善北京气候环境    杨映根;郭奕明;郭毅;郭仲琛;

天然气水合物对气候环境和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意义    颜文;陈忠;陈木宏;古森昌;郑范;王淑红;

蒙古高原北部湖泊和风成沉积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汪卫国;

蒙古高原北部湖泊和风成沉积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汪卫国;

论国际环境法律规制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均衡——国际气候环境谈判路径的法经济学论证    李威;

青岛环胶州湾生态湿地对局地气候环境影响的数值试验    马艳;郝燕;黄容;孙桂平;杨育强;徐晓亮;

川西黄土气候环境与全球变化    

人类、恐龙与二氧化碳    延三成;

黄河源区草地农牧化对气候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柳媛普;吕世华;李锁锁;

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    邯郸市人民政府市长 郑雪碧

保护气候环境 建设美好新乡    市委常委、副市长 王晓然

保护气候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    副市长 徐春光

青岛气候环境专题为城市规划提供评估指标    张诒年 林泽磊 马艳

气候环境评估大有作为    本报记者 谢慷

张承地区气候环境明显改善    记者 邢开成 毛翠辉 通讯员 顾光芹

点击未来,关注——我们的气候环境    国家气象中心研究员 翟盘茂 助理工程师 王小玲

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环境效应    许黎 李灿

扩域杭州 气象先行    赵小兰 谢慷

未来百年我国气候到底是啥样    本报记者 华凌

青藏高原冰雪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气候环境关系的研究    陈勇

额济纳盆地晚更新世以来湖相沉积记录与环境演变    雷国良

气候系统外部因子和内部因子对过去千年气候变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彭友兵

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制度选择    张乾红

苏北盆地兴化钻孔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环境记录    卫艳

甘肃庆阳巴家咀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及其环境    王健

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气候环境规划对策研究    孙禹

湖北神农架近2000年来的石笋气候记录    况润元

卷烟制丝工艺质量控制关键点研究    王川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下的中国之选    李明

巴里坤湖孢粉浓缩物定年及湖泊记录的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    郑同明

高黎贡山两侧60 ka BP以来季风记录与海洋信号对比    包锐

三峡库区巫山望天坪沉积物环境磁学特征研究    侯跃伟

末次冰期以来艾比湖周边灌草丛沙堆的古气候记录    曹相东

 
关键词: 中世纪暖期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