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地热能 > 正文

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关注热度:136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简茂球 罗会邦 乔云亭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大气热源,并对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高原东部夏季大气热源显著偏强(偏弱),则长江流域地区的夏季降水显著偏多(偏少),而华南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偏少(偏多)。菲律宾南部附近的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上空夏季大气热源显著偏强(偏弱)时,同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偏涝(偏旱),而华南地区、江苏北部-山东南部则偏旱(偏涝)。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和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是有差别的,中国的夏季降水受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影响的显著范围要比受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影响的显著范围要大。无论是高原热源异常还是西太平洋暖池热源异常,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都存在类似EAP型的遥相关波列。大气热源的异常是通过直接影响垂直运动场的异常,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夏季降水的异常。夏季高原热源或西太平洋暖池热源偏强(偏弱)时,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比常年位置偏南(偏北)。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 西太平洋暖池区 大气热源 中国夏季降水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第一部分(G19980409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75018)资助
【分类号】:P461
【正文快照】:
1引言 由于青藏高原独特高耸的地形,其热力作用及年际变异对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和演变都有着显著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是通过改变其上空大气的热力状况及环流,从而影响其周围及邻近地区的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罗会邦等〔’〕利用1 983一1992年高原东部23个测站探空资料计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平流层CH_4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    郑彬;施春华;陈月娟;

夏季青藏高原TBB低频振荡及其与华中地区旱涝的关系    贺懿华;李才媛;金琪;王晓玲;

西太平洋暖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陈锦年;王宏娜;吕心艳;

春季青藏高原热源的气候特征及其异常与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关系的研究    王群

夏季青藏高原热力过程对长江中下游降水低频振荡的影响    王跃男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黄荣辉,孙凤英

青藏高原大气热量源汇年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英文)    赵平,陈隆勋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赵平,陈隆勋

西太平洋暖池的跃变及其气候效应    赵永平,吴爱明,陈永利,胡敦欣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季节转换期全球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郑庆林,梁丰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期变化的数值试验 Ⅰ.青藏高原热源的作用    巩远发,纪立人

夏半年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对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罗会邦,陈蓉

中国冰川积累与水汽来源补给分析    张忠林,何元庆,庞洪喜,卢爱刚,顾娟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对中国降水和沿海自然灾害的影响    李万彪,周春平

大洋暖池特征变化和成因的研究    周春平,李万彪

东亚季风和中国梅雨暴雨研究的评述    李峰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特征    张立峰,何金海,许建平,孙朝辉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吴绍洪,尹云鹤,郑度,杨勤业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上空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变化的影响    黄荣辉,孙凤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热带海温异常响应的研究    应明,孙淑清

El Nio期间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肖子牛,孙绩华,李崇银

赤道中印度洋夏季变温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张卫青,钱永甫

不同区域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旱涝影响的诊断研究和预测试验    王蕾;张人禾;

不同季节海温与中国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分析    王蕾;黄嘉佑;

西太平洋暖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陈锦年;王宏娜;吕心艳;

福建夏季降水异常与ENSO循环及东亚季风的关系    蔡学湛;

青藏高原-季风“大三角”影响域水汽输送特征与中国区域旱涝异常    徐祥德;陶诗言;王继志;周丽;王秀荣;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研究    琚建华;钱诚;曹杰;

不同区域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旱涝的影响    王蕾;张人禾;

东北冷涡异常对梅雨的影响及前期SAM的异常信号    何金海;吴志伟;李建平;韩桂荣;

东亚夏季风对山东夏季降水的影响    王庆;孙即霖;龚佃利;

东亚夏季西风急流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    刘飞;何金海;董国青;

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    高辉

大范围气候变化与华北干旱研究    荣艳淑

青藏高原天气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在志

南海夏季风建立与南亚高压重建及其数值模拟    胡鹏

全球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变化及其数值模拟    蒋国荣

副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旱涝的影响研究    韩荣青

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亚洲主要降水区的影响研究    杨明珠

春季南半球环状模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及相关联的全球海温变化模态    南素兰

大气热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简茂球

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春季热带西太平洋热力状态的关系    顾雷

末次盛冰期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差异对亚澳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    隋伟辉

太平洋暖池三维海温异常影响的初步研究    张立峰

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我国旱涝时空分布研究    万仕全

江淮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与瞬变波和对流层温度异常的关系    董丽娜

江淮地区梅雨期极端降水异常及其环流特征分析    刘明丽

青藏高原冬季大气热状况对Elnino的影响以及LGM时期高原热状况的数值研究    韩余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极值的时空特征及其遥相关研究    张永领

热带及北太平洋SSTA与中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其机制研究    吴胜安

印度尼西亚通道对西太平洋海温及大气影响的数值模拟    周波涛

中国冬温夏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浅层海洋热异常的相关联系    周晓霞

热力适应、过流、频散和副高 Ⅱ.水平非均匀加热与能量频散    刘屹岷,吴国雄,宇如聪,刘新

印度洋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大气中的两级热力适应    吴国雄,刘平,刘屹岷,李伟平

青藏高原—季风水汽输送“大三角扇型”影响域特征与中国区域旱涝异常的关系    徐祥德,陶诗言,王继志,陈联寿,周丽,王秀荣

我国夏半年降水距平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奇异值分解法分析    江志红,丁裕国

ENSO事件与青藏高原积雪和东亚大气环流的可能联系    赵振国,蒋伯仁,陈国珍,王永光,刘海波,许力

青藏高原热状况和海温异常对亚洲季风季节转换年际变化的影响    毛江玉;吴国雄;

夏季青藏高原热力场和环流场的诊断分析——Ⅲ:环流场稳定维持的物理机制    杨伟愚,叶笃正,吴国雄

青藏高原地表热力异常与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赵勇;钱永甫;

青藏高原北部的大气加热场特征    季国良,顾本文,吕兰芝

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的时空特征分析    范丽军,韦志刚,董文杰

海气系统季内振荡现象的气候学研究    李丽平

青藏高原正涡度源的形成及其对中国东部梅雨的影响    王慧

全球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变化及其数值模拟    蒋国荣

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部分统计特征    温娜

全球穿越对流层顶质量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王卫国;樊雯璇;金建德;孙绩华;谢应齐;袁敏;王颢樾;刘晓璐;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黄荣辉,孙凤英

西太平洋赤道海域的热量平衡    姚兰昌,陈有虞

1986年10——12月西太平洋热带及其邻近海域的大气加热场分析    姚兰昌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某些海洋学特征分析    张启龙,翁学传

一百多年来ENSO事件分类和ENSO循环研究    赵水平,陈永利

1982年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和大气的加热场特征    季国良,姚兰昌,袁福茂,杨化镒

大地形对青藏高原夏季低层大气环流的动力作用    朱抱真,骆美霞

晴空大气中太阳辐射传输的近似计算    赵高祥,汪宏七,B.Rockel,E.Raschke

大尺度热源、热汇和地形对西风带的常定扰动(一)    朱抱真

新书架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春季的时空气候特征浅析    王群;张志刚;郭人杰;盛也;周璇;王佳;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春季的时空气候特征浅析    王群;张志刚;郭人杰;盛也;周璇;王佳;

64年来春季青藏高原热源的水平和垂直气候特征分析    王群;陈军;郭人杰;

全球大气加热场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于群;李嘉宾;翟羽;马志学;

我国夏季各月降水异常的相关性特征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    简茂球;罗会邦;乔云亭;

大气热源对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异常天气的影响    李翠华;

用大气热源表征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的研究    陈中钰;巩远发;赵蕾;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大气热源的气候特征    潘攀;段廷扬;魏科;

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变动与大气热源的关系    王黎娟;温敏;何金海;林建;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结构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钟珊珊;何金海;

走出台风季节话台风    杨梅菊

大气热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简茂球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结构特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钟珊珊

西太平洋暖池纬向变异规律研究    齐庆华

大气热源的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张博

青藏高原及东亚大气热源低频振荡与我国东部旱涝的研究    巩远发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对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影响研究    朱玉祥

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活动特征及其与热力强迫的关系    王黎娟

全球加热场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    于群

夏季青藏高原热力过程对长江中下游降水低频振荡的影响    王跃男

春季青藏高原热源的气候特征及其异常与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关系的研究    王群

近30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王美蓉

春末夏初青藏高原对欧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李萍云

亚洲季风区夏季大气热源季内振荡特征分析    罗璇

影响高原大气热源前兆性海温“强信号”及其相关大气结构    朱文会

南亚高压的移动路径及其机制研究    郭准

2006年川渝地区夏季干旱的成因分析及数值模拟    刘银峰

东北冷涡过程对江淮梅雨期降水影响机制的分析    王丽娟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