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燃气能 > 正文

高炉煤气洗涤水脱氰的研究

关注热度:59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关国栋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针对我国大型高炉煤气洗涤水总氰含量较高的现状,本文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次氯酸钠法、亚铁—PAM法脱除其氰化物的反应条件、影响因素以及这两种方法的比较。 一 次氯酸钠法,根据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整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 (1) 次氯酸钠可以非常有效除去高炉煤气洗涤水中的氰化物: (2) 影响因素顺序为:Tα_1pH_2pH_1α_2τ_2τ_1; (3) 在各因素中温度的影响高度显著;液体次氯酸钠的过量系数的影响显著; (4) 最佳反应条件为:T=35℃、pH_1=11、τ_1=25min、α_1=3、pH_2=7.5、τ_2=35min、α_2=2.5。 二 亚铁—PAM法,经过亚铁脱氰、PAM絮凝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亚铁—PAM法可以有效除去高炉煤气洗涤水中的氰化物; (2) 亚铁脱氰阶段影响因素顺序为:T_1α_1pH_1τr_1τd_1; (3) 亚铁脱氰阶段最佳反应条件为:T_1=30℃、pH_1=6、α_1=3.5、τr_1=40min、τd_1=35min; (4) PAM絮凝阶段影响因素顺序为:T_2τr_2MpH_2τd_2; (5) PAM絮凝阶段最佳反应条件为:T_2=30℃、pH_2=6.5、M=30mg、τr_2=45min、τd_2=45min。 次氯酸钠法可以非常有效的脱除废水中的氰,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有剧毒的氯化氰气体逸出,因此操作管理要求非常严格;又因为其反应在较大pH范围条件下运行,管道设备需要防腐处理;药剂也比较昂贵,故导致运行成本较高。亚铁—PAM法虽然没有次氯酸钠法脱除氰的效果好,但是它也能有效除去高炉煤气洗涤水中的氰化物;且操作简易;反应基本上在中性条件下进行,管道设备不需要特殊处理,并且可以利用高炉煤气洗涤水系统中的大部分设备,因此,它在经济上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废水处理 脱氰 氯碱法 亚铁-PAM法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78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前言10-11
  • 第一章 综述11-15
  • 1.1.氰化物概述11-12
  • 1.2.含氰废水概况12
  • 1.3.高炉煤气洗涤废水中氰化物的来源12-13
  • 1.4.氰化物的危害13
  • 1.5.含氰废水的排放标准13-15
  • 第二章 废水脱氰技术的概况15-24
  • 2.1.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综述15-22
  • 2.1.1.回收氰化物的方法15-18
  • 2.1.1.1.酸化回收法15
  • 2.1.1.2.溶剂萃取法15-16
  • 2.1.1.3.硫酸锌法16
  • 2.1.1.4.沉淀—净化法16
  • 2.1.1.5.电解回收法16
  • 2.1.1.6.离子交换法16-17
  • 2.1.1.7.膜法17
  • 2.1.1.7.1.气态膜法17
  • 2.1.1.7.2.液膜法17
  • 2.1.1.8.电渗析法17-18
  • 2.1.2.破坏氰化物的方法18-22
  • 2.1.2.1.SO_2—空气氧化法18
  • 2.1.2.2.氯氧化法18-19
  • 2.1.2.3.双氧水氧化法19
  • 2.1.2.4.臭氧氧化法19
  • 2.1.2.5.电解氧化法19-20
  • 2.1.2.6.高温水解法20
  • 2.1.2.7.硫酸亚铁法20
  • 2.1.2.8.燃烧法20-21
  • 2.1.2.9.活性炭法21
  • 2.1.2.10.离子交换蒙脱土法21
  • 2.1.2.11.纳米TiO_2光催化氧化法21-22
  • 2.1.2.12.多硫化物处理法22
  • 2.1.2.13.微生物法22
  • 2.1.2.14.自然降解法22
  • 2.2.含氰废水处理进展22-23
  • 2.2.1.含氰废水处理研究现状22-23
  • 2.2.2.含氰废水处理研究趋势23
  • 2.3.实验方案的提出23-24
  • 第三章 实验仪器、试剂及氰化物检测24-26
  • 3.1.主要试剂24
  • 3.2.主要仪器24
  • 3.3.实验水样的采集24-25
  • 3.4.实验仪器装置图25
  • 3.5.氰化物的检测25-26
  • 第四章 次氯酸钠法脱氰的研究26-41
  • 4.1.氢化氰与pH的关系26-28
  • 4.2.实验方案与方法28-32
  • 4.2.1.实验原理28
  • 4.2.2.含氯药剂的选择28-29
  • 4.2.3.正交实验设计29-31
  • 4.2.3.1.次氯酸钠法实验方案表头设计29-30
  • 4.2.3.2.次氯酸钠法正交实验表30-31
  • 4.2.4.实验过程31-32
  • 4.2.4.1.局部氧化反应阶段:32
  • 4.2.4.2.完全氧化反应阶段:32
  • 4.3.实验结果及分析32-34
  • 4.3.1.直观分析32-34
  • 4.3.2.方差分析34
  • 4.4.次氯酸钠法单因素实验34-39
  • 4.4.1.次氯酸钠法中温度T的影响35-36
  • 4.4.2.局部氧化反应阶段pH_1的影响36-37
  • 4.4.3.局部氧化反应阶段投入次氯酸钠过量系数a_1的影响37-38
  • 4.4.4.完全氧化反应阶段pH_2的影响38-39
  • 4.5.次氯酸钠法重复性实验39-40
  • 4.6.次氯酸钠法小结40-41
  • 第五章 亚铁—PAM法脱氰的研究41-73
  • (一) 亚铁脱氰阶段41-52
  • 5.1.亚铁脱氰反应中一些物质的性质41-43
  • 5.1.1.亚铁氰化物41-42
  • 5.1.2.铁氰化物42-43
  • 5.2.实验方案与方法43-46
  • 5.2.1.实验原理43-44
  • 5.2.2.正交实验设计44-45
  • 5.2.2.1.亚铁脱氰阶段实验方案表头设计44
  • 5.2.2.2.亚铁脱氰阶段正交实验表44-45
  • 5.2.3.实验过程45-46
  • 5.3.实验结果及分析46-47
  • 5.3.1.直观分析46-47
  • 5.4.亚铁脱氰单因素实验47-50
  • 5.4.1.亚铁脱氰阶段温度T_1的影响47-48
  • 5.4.2.亚铁脱氰阶段pH_1的影响48-49
  • 5.4.3.亚铁脱氰阶段投入亚铁过量系数a_1单因素实验49-50
  • 5.5.亚铁脱氰重复性实验50-51
  • 5.6.亚铁氰阶段小结51-52
  • (二) PAM絮凝阶段52-73
  • 5.7.絮凝技术概述52-55
  • 5.7.1.絮凝剂品种分类52-54
  • 5.7.2.絮凝技术中的重要概念54-55
  • 5.7.2.1.混凝54-55
  • 5.7.2.1.1.凝聚54
  • 5.7.2.1.2.絮凝54-55
  • 5.8.絮凝作用机理55-59
  • 5.8.1.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产生凝聚57-58
  • 5.8.2.吸附桥架作用产生絮凝58
  • 5.8.3.网捕作用产生絮凝58-59
  • 5.9.絮凝动力学59-64
  • 5.9.1.颗粒沉降特性59-60
  • 5.9.2.絮凝动力学60-64
  • 5.9.2.1.异向絮凝60-62
  • 5.9.2.2.同向絮凝62-63
  • 5.9.2.3.差降絮凝63-64
  • 5.10.PAM絮凝实验方案与方法64-66
  • 5.10.1.PAM絮凝阶段正交实验64-65
  • 5.10.1.1.PAM絮凝阶段实验方案表头设计64-65
  • 5.10.1.2.PAM絮凝阶段正交实验表65
  • 5.10.2.实验过程65-66
  • 5.11.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66-67
  • 5.11.1.直观分析66-67
  • 5.12.PAM絮凝单因素实验分析67-71
  • 5.12.1.PAM絮凝阶段温度T_2的影响67-68
  • 5.12.2.PAM絮凝阶段pH_2的影响68-69
  • 5.12.3.PAM絮凝阶段投入PAM量M的影响69-70
  • 5.12.4.PAM絮凝阶段tr_2的影响70-71
  • 5.13.PAM絮凝重复性实验71-72
  • 5.14.PAM絮凝阶段小结72
  • 5.15.亚铁—PAM法小结72-73
  • 第六章 结论73-74
  • 6.1.次氯酸钠法73
  • 6.2.亚铁—PAM法73-74
  • 参考文献74-77
  • 致谢77-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特征的预处理研究    张胜利

含氰废水处理的研究动态    常永强,姜涛

处理含CN~-废水的新型催化剂    袁晓东,何占航,刘治中,孙刚春

含氰废水的处理技术最近进展    顾桂松,胡湖生,杨明德

炼铁厂煤气洗涤废水净化处理技术与实践    孙凤琴

氰化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    张果中,张成春,曹庆东,胡永霞

对因科SO_2—空气法脱除氰化物的研究    许芙蓉,刘杰

次氯酸钠法处理炭浆提金厂含氰污水    方惠,刘勇,张凡,张永乾

含氰废水治理技术20年回顾    高大明

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法处理酸性含氰废水技术的研究    陈民友,袁玲

含氰电镀废水氧化处理的研究    王德利,张成林,滕占才,王志军

氰化钠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王军;江敏;

TiO_2光催化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王骞;

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氰废水    张力;陈波;曹利江;

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阻垢、分散及缓蚀性能    喻献国,李国希,杨军,伍协,胡金丰

材料微生物腐蚀的研究概况    袁斌,刘贵昌,陈野

聚苯胺改性纳米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李景印;殷蓉;郭玉凤;李朝阳;韩忠霄;

铁钙复合絮凝剂HC211用于钻井废水处理性能研究    唐晓萍,侯长军,霍丹群,王晓青

炼油厂换热器泄漏监测系统设计    张军;

印制线路板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林梓河;

氯氧化法、二氧化硫—空气氧化法联合处理超高浓度含氰电镀废液    杨洪泽,文朝阳

对中低硬度型循环水系统钼系缓蚀剂研究    刘鑫;李亚峰;

二氧化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会强;

突发性死鱼事件的应急监测技术简述    邱瑞桥;朱大明;

高炉煤气洗涤水系统锌垢成因的热力学分析及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王庆生;吴作成;李素芹;郭春禹;熊国宏;赵爱民;郝永利;

绿色环保无磷缓蚀阻垢剂TH-001的性能研究    孙宝季;孙群峰;王蛟;

高浊度海水处理系统的优化研究    刘兴奎;

二氧化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郑焕振;相会强;刑献芳;

漂粉精母液处理金矿含氰废水的试验研究    陈莉荣;张菊;

分步沉淀-氯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    张道斌;吴成思;张晖;杜予民;

D301树脂对铁氰溶液中Fe(Ⅲ)及CN~-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宋永辉;兰新哲;李秀玲;

改性高分子药剂对铝硅矿物浮选作用机理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李海普

油田污水防垢与缓蚀技术研究    张贵才

壳聚糖交联接枝改性及性能研究    唐星华

Vibrio Natriegens对海洋金属腐蚀的影响及抗点蚀方法研究    程莎

接触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的产生及其在聚合中的应用    王爱香

Bi_2WO_6和掺杂与负载型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及其活性评价    罗善霞

净化水厂二氧化氯消毒本质安全性的研究    时旭亮

环境友好型退镍剂及其循环再生工艺的研究    朱明杰

复合混凝剂处理造纸工业废水的应用研究    高飞

循环再生型退镍液研究    林海燕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FC—P处理白土车间洗涤废水的实验研究    谷丽芬

氰渣铅锌选矿及其含氰废水综合利用研究    仲铭

SBR短程硝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郭竹玲

改性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含氰废水的光催化研究    韩飞

新型复合缓蚀阻垢剂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吴俊

复合嗜盐菌剂在三聚氯氰高盐有机废水处理上的应用研究    和笑天

垃圾焚烧污染控制现状及研究进展    孙向武;王国锋;朱磊;

混凝—气浮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模拟试验研究    李英华;余仁焕;李海波;

垃圾浸出液对填埋场周围水环境污染的研究    郑曼英,李丽桃,邢益和,雷泽辉

武汉市某垃圾填埋场重金属对环境污染的研究    罗泽娇,赵俊英,靳孟贵

垃圾渗滤液污染特性及其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趋势    喻晓,张甲耀,刘楚良

用粉煤灰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的研究    吕鹏,翟建平,付晓茹,聂荣

固相微萃取/GC直接测定废水中的三种氯酚    张红雨,张杰,黄秀华

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垃圾渗滤液中的双酚A    邓琳,张维昊,封享华,邓南圣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机理和方法的探讨    周爱红;董玉振;张百川;张艳敏;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    黄秀华,孙郁莉

氯酚的电化学降解行为及治理研究    丛燕青

基于处理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的电化学方法研究    刘咏

城市垃圾渗滤液的特性分析及厌氧处理试验研究    刘可

上流式厌氧污泥复合床-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闫志明

二氧化氯处理中药制药废水的氧化特性研究    刘源月

城市垃圾渗滤液重金属污染特征及修复研究    侯晓龙

次氯酸钠中水消毒的研究    张茹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胡香芳

TiO_2光催化剂的可见光敏化研究    张峰,李庆霖,杨建军,张治军

槽内电解氯化法处理含氰废水    冯绍彬;董会超;陈志昂;

活性炭处理含氰废水作用机理分析与研究    韦朝海,孙寿家

聚乙烯醇/壳聚糖共混膜优先透醇性能的研究    王新平,沈之荃,张富尧,林荣轩

TiO_2光催化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进展    高铁,钱朝勇

含氰废水处理的研究动态    常永强,姜涛

湿式氧化法处理工业污水的应用与展望    李洪仁,王敬涛,胡晓静

处理含CN~-废水的新型催化剂    袁晓东,何占航,刘治中,孙刚春

碱性氯化法处理选矿含氰废水    熊如意,乐美承

活性炭法处理多组份氰化电镀污水    周进堂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含CN~-废水的研究    郑道敏

新型电极与处理含氰废水的研究    庞文亮,金奇庭,张希衡

小型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净化车    罗耀宗;阎秀芬;

废水处理文献中符号的规范化    徐亚同;

混凝法处理搪瓷废水工艺研究    李海青;朱章玉;李道棠;

一种改进的废水处理方法    翟由涛

废水湿式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进展    王永仪;杨志华;蒋展鹏;顾夏声;

日用化工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李泽洪,樊自田

染料行业废水处理现状和展望    胥维昌

白酒酿造企业废水处理案例    刘金昌,颜学禄

光合细菌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罗祎;郝常明;

MBR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发展及应用    刘渊;夏本立;丛继信;王力;

锅炉除渣废水处理循环利用技术    滕秀清;王玉坤;

Fe腐蚀在Cr(Ⅵ)废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    钱瑛;

粉煤灰在印染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许宗浩;常品茹;

印染过程中的清洁生产问题研究    李耀华;

废水改造处理    邓阿建;

含多种金属的磷化废水中磷的处理研究    王武雄;代金焕;张国标;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废水处理初探    玉显恒;

特种活性炭吸附处理焦化含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滕济林;李若征;张萌;袁金萍;

非金属矿物在环保中的应用    覃祥敏;马少健;阮久行;

废水处理添新工艺    宗华

农业部为祁圩村设计污水处理方案    本报记者

江苏亚太开发出废水处理新技术    张成华

发酵产氢:废水处理的新方法    本报记者 张孟军

让水电建设实现节能减排    耿标 朱辉煌 冯新建

普莱克斯为奥运废水处理厂供氧气    顾定槐

浙江最大工业废水处理项目在巨化建成    王孝弟

泰山纸业:废水处理打破“坚冰”    柳尧杰

污水流出巨大商机    

浅谈制浆造纸的废水处理    汪焕心

二氧化氯和超细氧化铁在废水处理中的组合应用技术研究    顾宁

玉米深加工过程废水处理及回用模式研究    高磊

基于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李中坚

烟草加工废水处理及其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汪美贞

钛基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制备、性质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孙见蕊

SBBR技术特性和动力学机制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胡龙兴

钢铁工业综合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    张运华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的研究    林海波

红麻韧皮纤维生物酶脱胶改性研究    郑来久

铁柱撑膨润土催化UV-Fenton降解染料的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陈建新

高炉煤气洗涤水脱氰的研究    关国栋

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魏晓金

利用废弃物作替代培养基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杨清清

高级氧化技术氧化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    王丽琼

氧化—混凝法处理餐饮废水的实验研究    覃晶晶

应用水解+A/O工艺治理化工废水的工程实践    李彤

脉冲电絮凝处理餐饮废水的研究    林辉

不同温度条件下活性污泥相关特性的研究    吴坚扎西

泡沫分离回收废水中全氟辛酸铵的研究    张和平

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段瑛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