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水污染防治法》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

关注热度:270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冷罗生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虽然在明确违法界限、规范企业排污行为、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强化事故应急处置等诸多方面有新的突破,但仍存在立法目标偏低、地方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管责任规定不明确、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和补偿政策不充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难以惠及农村居民、对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不彻底、公众参与的力度不大等值得深思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水污染防治立法所涉的相关领域技术含量过高、决策者对经济发展仍存在顾虑、地方保护主义、环境责任意识偏弱以及水环境污染行为的司法监督体系混乱等。所幸的是《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还未颁布,上述一部分问题可以在《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加以解决,另一部分内容只有等待修订此法或者其它法律时加以完善。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 违法界限 公众参与 环境责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08JA820002)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项目(D08017)资助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2008年6月1日施行的《水污染防治法》总结了该法实施2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许多创新之举。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处罚的力度;扩大了总量控制范围;加强了饮用水的法律保护;明确了违法界限;规范了企业的排污行为;完善了水环境监测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水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研究    王冠;

《水污染防治法》中区域限批制度的几点思考    韩冰;

中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普书贞;吴文良;陈淑峰;庞凤梅;

论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    段晓娟;张树兴;

如何突破中国水资源保护的瓶颈——制度分析与建议    贾绍凤;

中国水资源配置管理研究    陈旭升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    阎道宏

建立我国水污染纠纷环境公益诉讼的路径    杜静

水污染防治领域执法问题的实证研究    杨成册

湘江流域水环境管理的法律机制研究    赵春蓓

超标排放水污染物行为的法律责任研究    陈静亚

山西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赵峰

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杨竑杰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    贾小虎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罗兰;

《水污染防治法》修改之我见    吕忠梅;

新《水污染防治法》有喜也有忧    本刊记者;

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    何志鹏;

论环境资源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实现    陆维福;蒋艳红;

环境法制观念论    王燕,顾小琳

论行政指导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邹怀贤;李秀雅;

论建立我国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    李蜀庆,张香萍

中国大陆核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    落志筠;

低温烷烃降解菌Yarrowia sp.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马会强;张兰英;张洪林;李爽;

辽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近期财税政策选择    朱晓波;

我国现行的污染控制政策及其局限性分析    康艺;卜立宾;

论我国生态产权制度改革    唐英;

澳门推行节能基金浅析——以酒店业视角出发    周子鋒;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理性思考    冷罗生;

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    张志伟;

新《水污染防治法》——成就与缺憾并存    赵英杰;杨勇;

水循环治理对气候变化的修复功能    周珂;

法治——生态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律制度选择为例    白廷举;

生态环境安全的法律问题初探    宋云;

反思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读吕忠梅的《沟通与协调之途—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有感    徐道德;

我国野生动物致害国家补偿法律制度刍议    任诗君;龙健梅;

试论生态安全的法律保护    马征程;周潇烨;

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    石欣

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    杨凡

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    王强

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    单平基

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    王锦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本法律问题研究    阳露昭

基于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田华

天然及合成多孔性粘土材料对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吸附性能研究    陈男

环境法的伦理审视    李爱年

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    郑少华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制度研究    高华

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    蒋士锋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孙云文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若干问题研究    陈春娥

我国刑法增设水污染罪立法研究    杨风娥

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生态法审视    申家杰

赤道原则应用法律问题研究    姜渊

中国濒危物种保护立法研究    许宁宁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王晓强

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    刘翠

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视角    张祖庆;张福意;

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良性循环机制探索    李彦玲;李延华;

关于农村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思考    张祖庆;姜雅莉;张福意;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水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郑发平;

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周爱萍;

关于环境保护法立法完善的思考    孙绍伟;张明;

当前农村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杨裴,杜宝玉,刘丽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张祖妍;

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机制研究    陈梅;钱新;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的特征、体系与评价研究    孔凡斌;张利国;陈建成;

我国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的污染防治与控制    叶本利;张丽双;

    钱易

    湖北省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陈海嵩

    记者 谢元鉴 通讯员 胡淑婷

    记者 李坤

    本报记者 郭宏鹏 刘百军 本报实习生 范传贵

    赵霞

    本报记者 王娜 李明三

    记者 林小昭 邵芳卿

论物权法视野下的水资源法律保护    蔡永民

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    范建勇

我国农村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完善研究    刘富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    徐春艳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机制的构想    张虹

排污权交易的法律制度研究    周莉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朱涛

水权交易制度理论探析    甄晓华

西北地区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    李霞

中国水权交易制度研究    曹文婷

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研究    毛术文

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影响因素——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为例    宿丽霞;郭旭升;王兆华;周情;

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张艳芳;Alex Gardner;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配置探究    段桂兰;

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宿丽霞;宿丽;金玉芬;

连续覆膜旱作及施用控释包膜尿素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杨静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高正

渤海入海流域环境法制研究    王伟

环境资源法视野下的新《水法》    吕忠梅

水污染的流域控制立法研究    吕忠梅

完全成本水价与水价改革    张天柱 ,傅平 ,陈吉宁

地下水污染不容忽视    赵章元;

论水污染防治立法的思维转换——以《滇池保护条例》修订为例    吕忠梅;刘超;

地下水合理开发与保护的战略对策    田廷山

法律修订征求意见凸显环保公众参与性    

2007:民意在表达 公民在参与    阿计;

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理念、机制和制度的创新    柯坚;赵晨;

欧洲新水政策及其对完善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启示    王岩;

修订不仅局限于法律本身    

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为“修养生息”亮出尚方宝剑    李静云;

有关修订后的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相关问题探析    高宇;

美国水污染控制立法的经验与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李建勋;颜正魁;

试论我国公众参与环保法律制度建设    蒋莉;马飞;

2007年:民意在表达,公民在参与    计伟民;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理性思考    冷罗生;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对比分析    吴洁敏;林卫东;

浅谈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    胡双;

德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两阶段公众参与    邱鹏飞;雍国玮;郝思特·绍尔;

可持续发展中的公众参与    陈润羊;花明;

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

宁波环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王佩儿;周琼;

试论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    刘明;唐春媛;

关于深化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几点思考    苏美蓉;刘仁志;程红光;杨志峰;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索    高超;阎伍玖;

市人大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情况进行检查    记者 李奎福 实习生 李硕

市人大常委会启动《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    记者赵彤

环保部门将大力促进公众参与环保事业    成亚威

明确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的前提    陈丽君

推动公众参与 共创生态文明    林培

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馆《精彩瞬间》展项启动    本报记者 康伟 孟祥宁 云菲 张亚萌 本报驻上海记者 杨雪华 梁珺霞 周俊

公众参与是环保的治本之策    盛刚

环保投诉热线期盼公众参与    王桥

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    记者 蔡成刚 刘禹兵

公众参与需“握指成拳”    武卫政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    王周户

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葛俊杰

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机理与行为分析研究    杨秋波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    陈振宇

发展项目的公众参与研究    黄海艳

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    陈昕

基于生物区域观的国外生态村发展模式研究    岳晓鹏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欧海若

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研究    刘志坚

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    毛宝铭

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王国栋

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与民间环保社会团体    安喜厌

可持续社区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研究    马健

新时期公众参与反腐败之研究    潘军海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吴敬涛

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在金阳新区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潘竹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建    张艳娇

城市设计运行保障体系的公众参与研究    张峙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问题研究    张霞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    王芳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