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关于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04 10:11:22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350
核心提示:2021年03月04日关于关于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建议的最新消息:概要:过去十年来,中国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以清洁化、智能网联化为指引的汽车产业正加速变革,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规模庞大等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的先发优势。近


概要:

过去十年来,中国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以清洁化、智能网联化为指引的汽车产业正加速变革,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规模庞大等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的先发优势。

近几年,以德、日等为主的外资企业掀起一波全球新能源产业布局狂潮,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仍以国内布局为主,海外市场发展较为薄弱。2020年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确立,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迎来新契机,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突破口。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了全球化发展的诸多优势条件,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黄金窗口期压缩,中国品牌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海外市场影响力相对较弱,芯片、钴资源等关键技术或资源依赖进口等,都将阻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因此建议:

一、制定5-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规划;二、扶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向全球发展;三、搭建自主的全球化供应链体系,提升新能源汽车整体“走出去”实力;四、拓展国际经贸合作,带动企业互利共赢;五、制定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全球化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

一、背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迎绝佳机遇

(一)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确立 为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2020年,中国做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迎来新契机。

特别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使得中国的全球经济地位、国际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中国汽车“走出去”带来新机遇。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国际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也为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中国汽车产业具备全面开拓全球市场的实力 新能源汽车成重要突破口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已具备开拓全球市场的实力。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连续12年全球第一。在技术研发、产品品质、体系力等方面,中国汽车产业已取得长足进步,“走出去”从过去的出口贸易迈向研、产、供、销全面布局的新阶段。

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相关报告,截至2020年,中国在短短十年间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电动汽车产业以及全球最多的电动汽车发展先进城市。过去十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累计销量占世界总量的47%。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从0到1”的历程中已占得先机,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产业链优势。新时代契机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中国汽车走向全球的有利突破口。

(三)全球市场竞争加剧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需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车企转型共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资料显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3%迅速上升到2020年的8%左右,并且这一数据还在持续攀升。

目前,中国已基本建成了本土化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体系,关键原材料能够实现自主供给,电池生产能力处于领先地位。从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快全球化发展,有利于抢先占领全球化用户心智,改变汽车产业国际分工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现状&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外资企业掀起新能源产业全球布局潮 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黄金窗口期压缩

202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虽仍超过百万辆,但相关资料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逐渐缩减,由2018年的54%降至2020年的41%,而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加速崛起。近几年,外资车企在华投资、合作、建厂等步伐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出现减弱态势,“走出去”黄金窗口期正在不断压缩。如果我国新能源汽车稳步不前,将目标局限于中国本土市场,恐难以抓住最佳时机,快速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二)中国品牌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海外影响力相对较弱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虽位居全球领先地位,但产品品类分化明显,市场仍未完全摆脱“低价占号车”的传统购买认知。中国品牌中高端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占有量仍较低,中国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及产品的全球势能亟待强化。

(三)新能源供应链体系尚不完善 一些关键技术或资源依赖进口

在传统汽车供应链增长乏力的态势下,新能源汽车价值链和供应链正在快速重构,但供应链整体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方面,关键核心部件水平参差不齐,过度依赖龙头企业产品和技术,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和高端产能不足的风险;另一方面,供应链中的“卡脖子”产品,如电池钴资源、电机控制器、车载芯片、电子车身稳定系统等依赖进口,国内外差距仍较为明显。

(四)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发展的引导政策等仍待完善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合作愈加频繁,模式不断创新。但合作仅是全球化发展的途径之一,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是一门系统化科学,应上升至国家战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高度上。全球化发展的实际落地,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影响,规范引导、技术门槛制约、专利技术保护、监管等环节仍亟待政策完善。

三、建议&措施:响应国家双循环发展格局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

(一)制定5-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规划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关键技术抢先布局、确立技术优势是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5-10年产业规划,引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加速发展,着眼于大趋势,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同时,制定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全球化引导机制,鼓励优质技术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高质量发展。

(二)扶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向全球发展  

让一部分优质企业加快“走出去”,以高创新能力企业带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全球化发展。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发明专利、建立研发中心等创新活动,给予奖励和扶持。加强新能源企业研究,对拥有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力的优质企业给予财政、税收等政策性利好,鼓励优质企业扩大发展规模,做大做强,提升企业全球化抗风险能力。

(三)搭建自主的全球化供应链体系 提升新能源汽车整体“走出去”实力

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是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议国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企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围绕实体经济建立配套金融体系,为零部件企业提供海外布局资金、法规指导等相关保障。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形成大型国际集团。

(四)拓展国际经贸合作 带动企业互利共赢

过去几年,在“一带一路”实践中,中国汽车企业已经从过去的单纯整车零部件出口模式,发展到今天在海外投资建厂、设立研发中心等纵深布局模式,中外合作形式更加多元。在东南亚、欧洲等新能源汽车大热市场,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依托 “一带一路”,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发展,与海外市场进行政策和战略交流,国际间共同制定推进产业合作的规划和措施,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国际话语权。

(五)制定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全球化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

作为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知识产权能够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提供竞争优势,是国际间进行竞争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也是确保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知识产权问题和在出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贸易壁垒,建议制定相关政策,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对国际市场政策、法规了解。借鉴国内外知识产权法规规则,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培养国际法规专业人才,建立新能源汽车全球化自我保护机制,引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稳健发展。

来源:盖世汽车快讯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