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在造车的江湖上,“华为”的传说还能坚持多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02 10:10:14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785


造车的顾虑

在我们看来,摆在华为面前的是一道“必做题”:要么坚持不造车,当好供应商;要么和小米一样,推出一款真正的华为汽车。

但在华为的角度来看,是否造车其实只是一道“可选题”:两条道路一直在并行前进,随时都能切换。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又迎来一轮新的“混战”:

二线新势力品牌开始向一线品牌发起冲击;

传统车企电气化进程继续加速;

智己、阿维塔等“第三势力”开始崛起,成为新变数;

动力电池厂、芯片厂对主机厂的限制越来越大。

在众多变数面前,华为HI与华为智选的车型本身就处在劣势。

华为遇到的一个难题是质量问题。此前赛力斯SF5由小康工厂代工。就赛力斯而言,品牌的品控和营销能力本身就逊于其他品牌,华为能给予的帮助只能加持在核心技术上——机械技术的短板华为并不能提供帮助。

“劳斯莱斯的引擎放到拖拉机上,肯定还是拖拉机,不是劳斯莱斯。”这段话出自一位离职的华为管理层人士,基本上表明了赛力斯SF5销量失败的原因。

据悉,在黑猫投诉上,关于赛力斯的投诉量多达135条,死机、卡顿的问题屡见不鲜。作为赛力斯SF5的继任者,问界M5将继续由小康集团的工厂代工,这无疑给这款新车型的前景打上一个问号。

在无法解决品控和产量效率的问题之前,小康工厂并不能支持华为在整车领域大展拳脚。

无芯不造车

除了考虑到代工厂的影响以外,另一隐患则在汽车芯片领域。

目前华为在汽车芯片市场搭建了以昇腾、鲲鹏和巴龙为首的芯片体系,为车企提供“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两大类芯片,但在自主可控能力上,华为依旧是使用在前年美国禁令全面生效前储备下来的存货。如果华为选择造车,在芯片供应上或许会出现和手机业务一样的”窘迫”。

另外在竞争力上,华为芯片很难与国外供应商竞争。

在华为参与竞争的自动驾驶领域芯片市场,除了特斯拉采取自研芯片以外,Mobileye和英伟达几乎瓜分了自动驾驶AI芯片市场:前者主要垄断了L2级自动驾驶市场,后者则偏向于控制L4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芯片市场。在没有产品支持的情况下,华为很难得到车企的信任。

在今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工信部原部长在其主旨演讲中提出:国内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10%,国产化率不足5%,其中最短缺的即MCU芯片,除比亚迪外,中国厂商市场份额几乎为0。在谈到缺芯问题时,他指出:过去汽车厂基本都交给一级配套商,但当下国外已经有汽车厂主动向台积电去投资,要产能,而国内车企在这方面进展缓慢。这也导致国内车企在芯片问题上雪上加霜。

另有媒体报道称,一些话语权强势的Tier 1开始在芯片供应上出现“鄙视链”,相比较自主品牌,这些供应商更愿意优先偏向合资品牌。虽然对于该传闻,博世官方回应“一碗水端平”,但芯片卡脖子的现象已经是业内共识。

那么在缺芯的背景下,华为盲目从“供应商”的身份转向“车企”,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华为的下一步

事实上,做好供应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进入自动驾驶时代,车企们纷纷选择“换个活法”。为了提升对核心技术的掌控能力,车企们开始与上游的芯片、算法供应商直接达成广泛合作,自己干起来了原属于Tier 1的工作,甚至开始自研操作系统甚至芯片,目的就是改变传统Tier 1占据绝对话语权的情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跨界汽车领域。华为除了要面对博世、大陆等传统Tier 1企业的竞争外,还要面临百度、大疆、富士康甚至立讯精密等新生代Tier 1企业。

或许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华为可以随时在“供应商”与“车企”的身份之间来回切换,现在只需等待这一轮混战的最终结果。

如果问界M5的最终销量继续高开低走,那么华为在造车上还能坚持多久?

作者:家衡

       原文标题 : 在造车的江湖上,“华为”的传说还能坚持多久?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