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不靠谱?互联网造车遭“炮轰” 事实果真如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16 11:02:11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6575


第四点,供应链复杂不假,但是还没到3万零件同时达到的水平,汽车有一个名词叫总成,小零件在不同产业链厂商的工厂里面组装成大零件,大零件组装成总成,总成组装成汽车,汽车主机厂只做最后一步,同时自己兼做很多零件总成。汽车厂无需管理3万个零件的供应链,郎完全就是想当然。

所以,造车虽然有困难,但是郎咸平的说法根本不靠谱,他不知道造车真正的难度在哪里,提出来的困难也没到点子上。

二、造车真正的难度在哪里

造车其实也是分类的,有一类造车是比较简单的,就是造小排量的,无需很多标准约束的“玩具车”。一些超跑产销量不过几十辆,几百辆,这些车造起来相对是容易的,因为这些用户只是玩玩,不会要求车在苛刻条件下工作10年还要有足够的可靠性。即使法拉利458电子故障也是不少的,一些小作坊的超跑就更不用说了,但是超跑要的不是可靠性,而是拉风加速跑圈。这些还是容易满足的。所以,要小批量造“玩具车”,产业链完备的情况下,投入不多的钱就能干。改装的话小作坊就能玩了,所以小鹏的车也能跑跑。

真正的难度在于量产车,量产车是要在户外风吹雨打下放10年以上的,要求有一定的可靠性,要求安全碰撞能保护人,要求不出乱七八糟的动静,要求通过各种测试。

这种车要造,你先得把测试的基础设施准备好,仅仅一个跑圈的场地,动辄就是多少亿,还得国家批给你地。

一个测试噪声的巨大消音室是天价,一个测风阻的风洞是天价,一个碰撞实验室是天价……自己要负担起这些东西,真是10亿、8亿毛毛雨,这还不说冲压、焊接、涂装、总装,你能造个合适的车壳子,车内所有零件全部外购(特斯拉早期其实就是这样),组装出来的车能自己测试过关,投入就动辄xx亿。

这里就有一个更难的问题,花了xxx亿,有设备了,有场地,有车间了,你还得有主机厂的流程,管理,人才。而这些东西都是日积月累的,大厂都是百年历史,中国自主品牌引进学习10多年了,自己这套才刚刚有点样子。互联网造车,你不把一个团队,一套标准整体挖过来,东拼西凑点人马,不成体系实际上是很乱的。

特斯拉贵人相助,丰田、奔驰本来就是一流厂商,都帮了特斯拉很多忙,特斯拉才能造出来ModelS。

此外,真正的供应链问题不是郎咸平说的多,而是人家供应链厂商和主机厂关系好,懒得理你互联网造车,你即使挖到了主机厂的供应链人才,人家不卖给你。特斯拉在这一点上得到奔驰不少帮忙,才拿到不少奔驰供应链的配件。

资金、基础设施、人才、流程、供应链这些才是难题,技术方面,电动车因为没有太多核心技术的壁垒,反而不是最大的问题。

三、互联网造车可能,但要一步步来

特斯拉其实就算是互联网造车,特斯拉在ModelS发布前,还没有蔚来、威马靠谱。

中国互联网造车的难度,在于中国本土的汽车厂商弱,体系流程也好,供应链也好,提供不了丰田、奔驰这种帮助。蔚来和江淮合作,乐视曾经想和北汽合作,威马是靠沈总的老脸,准备蹭吉利和沃尔沃的供应链。

中国的互联网造车,造到特斯拉的第一步毫无问题,甚至可以超越,蔚来的车跑纽柏林的成绩,特斯拉是做不到的。但是真正量产这一步,中国互联网造车还是要争取国际巨头的支持。毕竟大厂的基础设施,流程,经验,人才都是几十年积累的,互联网造车需要学习。只有钱没有人,没有流程,没有经验不行,况且互联网造车的那点钱拿到传统汽车行业不算什么。

所以,互联网造车并非不可能,但困难不是郎咸平说的什么四大困难。互联网造非量产车毫无问题,但是造卖得出去,可靠的量产车,则需要一流汽车巨头的支持。这是很难绕过去的一步。

 
关键词: 特斯拉 奔驰 丰田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